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每当狂风暴雨来临 , 人们可以躲在屋里 , 独享安逸 。 但是脆弱的鸟类在这样的骤雨之下要如何度过呢?
鸟类感知天气的能力 , 来自哪?
大多数动物 , 都有感知天气变化的能力 , 而鸟类感知天气变的能力比其他动物都要敏感 。 比较主流的说法认为:鸟类有独特的骨骼 , 就好像一副敏感的气压表 。
鸟类骨骼中空 , 被蜂窝状的空隙隔开 , 通过纵横交错的支柱加强 , 这种独特的“无骨髓”结构 , 当然并非鸟类的所有骨骼都是中空的 , 空心骨头的数量随着鸟类不同而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 。
越是善飞的鸟类 , 中空的骨骼就越多 , 例如海鸥 , 骨骼占鸟体总体重的5%都不到 , 鸵鸟和企鹅的就不会有中空现象 。
【野外的鸟儿,遇到暴雨会任由自己淋着?它们其实很聪明】中空的骨骼是鸟类自带的“气压表” 。 暴雨天气来临前 , 空气中气压降低 , 鸟类可以通过骨骼感受这种微妙的变化 。 最有特点的就是海鸟:人们用海鸟能感知海上风暴这一天性 , 把它们视为航海气象员 。
鸟类感知风暴的说法:次声波理论
科学家发现 , 鸟类可以感知到台风来临前的次声波 , 这是风暴产生前的一种噪音 。 在接收到这种次声波后 , 鸟类做出对风暴预判 。
鸟儿感受到暴风雨天气 , 那它们就会选择离开危险区域 , 回巢或就近选择有缝隙的岩石、树洞、灌木丛 。
在极端天气来临时:不同的鸟儿有什么不同的处理方式?
虽然鸟类能感知暴风雨这件事是证据确凿 , 但是不同的天气 , 不同的鸟类却有不同的表现 。
少量降雨
降雨量少的时候 , 对鸟类不仅不会造成任何威胁 , 反而是鸟类非常喜欢的天气 。 因为在小雨绵绵的时候 , 各种昆虫会钻出土壤 , 飞行的昆虫会集中低飞 , 给鸟儿提供了丰富的昆虫来源:最明显的就是阴天小雨时 , 我们会常见到低飞的家燕 , 在海边会看到低飞的海鸥信天翁 , 来捕捉浮上水面呼吸的鱼类 。
就算是弱小的山雀科和蜂鸟 , 也不会被少量降雨干扰 , 这反而是它们洗澡的好机会 。 所以微量降雨 , 对鸟儿的生活几乎不会有任何干扰 。
大暴雨
一旦到了大暴雨来临时 , 鸟儿的生活可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
大暴雨时期 , 它们大都回到了自己的筑在檐下或树枝间的鸟巢中 。 鸟妈妈打开翅膀保护小鸟不被淋湿 。 如果运气不好 , 狂风大作 , 也会有鸟巢被吹到地上的现象 。
不过比起鸟窝掉到地上 , 还有更悲惨的现象 。 在2017年美国德州就发生了一件事:突如其来的暴雨 , 让很多远离鸟巢的20余种鸟类躲避不及 , 最后在狂风暴雨中撞上了办公楼 , 撞死了……
鸟类躲避不及这种事 , 的确也是常有发生 , 它们有时候也会慌不择路 。 一旦暴雨来的太突然 , 这些鸟儿会就近寻找建筑的缝隙、岩石的缝隙用来临时避雨 。 所以你可能会看到暴雨天气下 , 会有鸟儿躲到你的窗户外面……
野外的鸟会因为淋雨生病吗?
会 , 但很少 。 因为鸟儿的体温系统和人类完全不一样 , 它们天生自带雨靴和雨衣 。
鸟类的局部异温特性
鸟类的腿部没有羽毛保温 , 但这不会造成鸟儿的热量丧失 。 因为在长期的进化中 , 鸟类拥有一个神奇的特点:局部异温 。 鸟类的躯干和腿部 , 温差能达到30℃以上 。
这种特点 , 源于鸟类脚步独特的逆流热交换系统 , 这样就可以让鸟类的腿部的温度远远低于身体温度 , 而又略微高于外界温度 , 所以鸟儿本身不需要消耗太多热量让腿部回温 , 就能最大限度让热量集聚在体内 , 所以不容易造成热量损失导致感冒等疾病 。
推荐阅读
- 麦田怪圈之谜:是人为还是外星人杰作? 是外星人留在地球的信号吗?
- 世界五大未解之谜!神秘组织代号诡异,无迹可寻!
- 黑洞里真的空无一物,唯有扭曲的时间和空间吗?
- 量子理论并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而是被一路编造出来的
- 它平静的外表下却蕴藏着极速的风暴,其速度超过音速两倍!
- 水稻氮肥施用过量了有什么后果?
- 科学家找到一种基因,让水稻再也不怕热,中国这一发现有何价值?
- 又一重大发现,中国科学家寻找到一种基因,让水稻再也不怕热
- 科学家在太平洋中发现奇异的“黄砖路”,古代文明还是自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