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主播|直播2.5小时收入百万元,爆发中的虚拟主播
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赵子坤 张继康
编辑/ 董雨晴
“汪!汪!woof~woof~汪!”
一个面容精致 , 时不时露出小虎牙的紫发紫瞳二次元男孩直面屏幕 , 左右摇晃着身后毛茸茸的大尾巴 , 持续地发出小狗般呜咽的声音 。
文章插图
这个时长仅48秒的“狗吠”视频 , 很快成为B站当日(5月9日)全站排行榜第一 。 视频中的紫发二次元男孩形象 , 叫Shoto , 是著名的Vtuber(Virtual Youtuber , 虚拟主播) , 身在美国东部 , 此前只在Twitch、Youtube上直播 。
40天后 , 被粉丝们称为“修狗”(小狗)的Shoto开启了自己第一场B站直播 , 受停电影响 , 他比预定的时间迟到将近一个小时 , 还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中位 。
仅两个小时 , Shoto收到的打赏就超过了100万元 , 有2677人加入了Shoto的大航海(B站的月票机制) 。 有粉丝对比统计出他在Youtube首播SC(super chat , 超级弹幕留言)的收入 , 折合人民币约为2.5万元 。
文章插图
(图源:B站@shoto_official)
“B站富婆真的不少!”粉丝们感慨 , 远渡重洋来华的虚拟主播 , 正在展现令人惊讶的吸金能力 。 就在一个多月前 , 彩虹社(日本虚拟偶像公司)旗下的虚拟主播Vox Akuma在B站开启直播首秀 。 当晚 , 1.7小时直播 , 营收达111万元 , 付费人数近4万人次 , 付费率超73% 。
也许是看到了V圈强大的吸粉固金能力 , 6月初 , B站也推出了“寻找虚拟世界的男V”活动 , 分为四类:犬系男友、国民校草、个性少年、呆萌团宠——几乎囊括了性格各异的男性角色 , 跟此前大热的乙女游戏相似 。
据一位接近B站的人士透露 , B站虚拟主播2022年的KPI是5亿元左右 , 相当于一个月约4000万元的流水 , 较去年增速非常快 。 “可这件事的天花板是否能够再拖到一个量级 , 比如说从5亿变成几十个亿 , 不知道 , 而且看上去可能也未必了 。 ”目前 , 该数据未获得B站官方确认 。
V圈的故事 , 到底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谁在为虚拟主播买单?
ZE-krxsy充出去了人生第一个“总督”(B站充值方式) , 价值19998元 。 很快 , 她的名字出现了排行榜榜首 。 这位“榜一大姐”只有21岁 , 这是她看的第一场Shoto的直播 。
和许多喜欢追小说、刷抖音、看帅哥的二次元少女一样 , ZE-krxsy正沉迷于“病娇文”(指偏向占有欲又有极端的思想或行为)无法自拔 , 在这期间 , 恰好在大数据下刷到了Shoto的“切片”视频 。
“这和小说中的形象简直太像了!”ZE-krxsy惊呼 , 自己喜爱的小说人物走进了现实 。
在二次元的设定里 , Shoto是勇猛的职业恶魔猎人 , 但由于其性格软糯可爱 , 粉丝们更多称呼他为“修狗”(小狗)、“麦外敷”(my wife的谐音) 。
与背靠彩虹社的Vox等“企业势”形象不同 , Shoto是“个人势”虚拟主播 。 2019年 , 他先以PNG、live2D等形式在国外直播平台Twitch直播 , 后慢慢转型成为全职虚拟主播 。
为虚拟人提供配音或者提供操作的人被称为“中之人” , Shoto的“中之人”是越南裔 , 据传是一位GPA高达3.97的学霸 。 由于自己对技术要求较高 , 因此能表现出更为灵巧、细致的微表情 , 他的面捕(面部捕捉)也被粉丝调侃为“百万面捕”(类似百万调音师 , 夸赞技术高超) 。
“彩虹社是非常典型的好莱坞式运营 , 那些虚拟主播都可以在日本动漫里找到身影 , 给人设找好中之人 , 一个个往上套 , 谁火推谁 , 非常好莱坞 , 而Shoto这样的个人势 , 就像是有强烈风格的电影工作室 , 类似李安 。 突然一个亚裔作者拍美式精神文化 , 用亚洲人的习惯表现方式 , 立马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 ”国内虚拟IP全产业链运营商加一时代的创始人吴城说 。
在B站直播间 , 见到“总督”并不容易 。 达到2021年度巅峰主播的冯提莫 , 直播间里的“总督”数量也只有一个 , 大航海成员总数不过1000出头 。 而直播的短短两个小时内 , 就有2677人加入了Shoto的大航海 。
文章插图
(图源:B站@shoto_official)
大航海 , 又称直播舰队 , 船员分为三个等级:总督、提督和舰长 , 每月充值价格分别为19998元、1998元和198元 。 也就是说 , Shoto的总直播打赏超过了100万元 。
比起本土直播情况 , Shoto这次“远渡来华”的成绩相当不错:据Playboard显示 , Shoto一共在Yotube平台进行了两次直播 , 两场的SC(super chat , 超级弹幕留言)收入折合人民币约为25341元 。 在其直播的大本营Twitch平台上 , Shoto欢呼榜的榜一打赏金额折合人民币约为669元 。
而在B站 , Shoto迎来了一群愿意为他付出更多真金白银的中国粉丝群体 , 争先为他“上船” 。
然而 , 很多虚拟主播的粉丝并不“专一” 。 Shoto的“榜一”ZE-krxsy也出现在另一个虚拟主播Vox的大航海队伍里 , 由于操作失误 , 她只充到了“提督” , “等Vox开播 , 我再给他充一个(总督) 。 ”
受Shoto和Vox的影响 , ZE-krxsy也在成立一个五人虚拟主播团队 , 预备共同运营一个账号 , 大家轮班直播 , 和粉丝玩游戏、唱歌、互动 。 尽管做一个“皮套”就要2、3万元 , 零零散散花费超20万元 , ZE-krxsy并没考虑赚钱 , 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和朋友们开心 。
海外的虚拟主播 , 也给了粉丝们一个正向的激励 。
为了和Shoto直接互动 , ZE-krxsy决心好好攻克英语 , 专门下载了App每日打卡 , 还向刚高考完的朋友要来了英语资料 。 “以前一听英语就犯困 , 现在看生肉(指未翻译)直播都不太费劲了 。 ”
“看他直播就当练英语听力了 , 他也让我会更愿意接触英语刊物和书籍 。 ”19岁的大学生麦麦说 , 自己是在小红书上刷到Shoto的切片视频 , 被他玩游戏时“笨笨的表现”吸引 , 入了坑 , 入迷时一天要花两小时看直播 。
“每次看他直播都会被深深治愈 , 就像和一只毛茸茸的大金毛拥抱一样 , 能让我的心平静下来 。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Shoto , 麦麦也开始自发做Shoto的切片视频 , “自己也能收藏 , 时常回看 。 ”
现实世界里 , 一个完美到没有任何道德污点的偶像几乎是不可能的 , 而在虚拟世界里 , 粉丝能毫无忌惮地投射自己的情感需求 。
麦麦有过追星经历 , 也曾为喜爱的选秀选手买奶打投 , 为idol买专辑、周边 , 但她并不喜欢粉圈的行事逻辑 。 “二次元粉圈比三次元简单一点 , 爱豆的粉丝很注重自家资源 , 还要专门组织去控评和其他人拼排面 , 二次元粉丝不刷千篇一律的公式化评论 , 和主播也能直接沟通 , 更真实亲切 。 ”
麦麦说 , Shoto让她在现实和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了一个平衡 。 当真实世界的偶像有“恋爱”、“出轨”等塌房危机 , 她开始转向二次元寻找满足感 。 Shoto这种“2+3”的搭配恰好满足了她的需求:“爱他的皮(二次元的外表)和三次元性格 , 缺一不可 。 ”
文章插图
(图源:B站@shoto_official)
但在一些粉丝眼中 , Shoto就是一部动漫里的一个虚拟角色 , “中之人”只不过是创作者 , 不需要将两者混为一谈 。 在这种设定下 , 去探究“中之人”的三次元情况 , 是对亚文化的不尊重 。
“Shoto就像我之前喜欢的所有纸片人一样 , 只不过这一个还在连载中 。 ”另一位25岁的切片博主Fia说 。
比起打赏真实主播 , 虚拟主播因为隔着“一层皮” , 给人的距离感更远 , 消费感更多 。
“给男人花钱 , 男人会背叛你 , 但是给一个产品花钱 , 就是金钱交易 , 不会有什么不好的感情牵扯 , 也没有粉真人的心理负担 , 不用关注他的私生活 。 ”25岁的粉丝小唯坦承 , 自己厌倦了真实娱乐圈的纷争 , 只想躲进一个跟现实世界毫不相干的宇宙 , “会让人比较放松 。 ”
但她也忍不住好奇、分析“中之人”的情况 。
“直播需要你快速反应 , 反应还不能太无聊 。 要么唱歌好听 , 才艺过人 , 要么情商高、会说话 。 要么你本身反应很蛊 。 ”小唯观察总结道 , 播的时间越久 , 粉丝们早不Care“人设”是什么 , “管你是猎人还是吸血鬼 , 400岁还是16岁 , 就是底层的性格、人格魅力带来的吸引力 。 ”
“这就算聘礼”、“以资鼓励”、“辛苦费”……都是观看了直播并“上船”了的粉丝们给出的“打赏理由” , 再二次元的人也都清楚 , 自己实际上进行的是一次花出真金白银的“内容消费” 。
头部效应比真人更明显
时入百万的故事听上去很美好 , 但像Shoto这样引起如此大关注的并不多 。 实际上 , 在虚拟主播圈 , “二八效应”更为明显 。
去年6月 , B站十二周年演讲时 , CEO陈睿透露 , 过去一年 , 有3万多名虚拟主播在B站开播 , 同比增长40% 。 直播弹幕互动量同?增?100% , 投稿量同比增长50% , 播放量同?增?70% 。
这听上去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全新赛道 ,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 , V圈早就不是蓝海了 。
“行业的爆发期已经过了 , 红利全部被头部吃掉了 , 从0开始真的吃不到了 。 ”前虚拟偶像制作人韩立(化名)说 。
韩立此前在一家虚拟主播的公司 , 曾从零孵化过一个虚拟主播的账号 , 粉丝做到近7千 , 还花掉十余万元和业内头部虚拟主播联合投稿 , 但涨粉效果不尽人意 , 最高一场打赏仅收到1万多元 。
“从公司运营角度看 , 虚拟主播前期投入特别大 , 一场直播流水100万元并不算特别多 。 ”韩立给《财经天下》周刊算了一笔账 , 扣掉平台抽成、税 , 主播到手只能拿30%~45%之间 , 如果签了公司 , 还要和公司分成 , 100万只能拿十几万 , “公司也只能拿十几万的话 , 前期投入根本回不了本 。 ”
截至2021年8月 , B站有3.6万多名虚拟主播 , 一半以上的月收入为0, 前120名虚拟主播拿走了九成以上收入 。 也就是说 , 0.3%的头部用户吃掉了市场几乎全部份额 。 约2/3虚拟主播粉丝数量在1万以下 , 粉丝数量在50万以上的头部虚拟主播 , 仅占比约1% 。
文章插图
(图源:B站@Vox_EN_Official)
即使粉丝数量级高 , 但变现能力和商业前景仍不明晰 。 去年夏天 , 虚拟主播@墨茶Official的“中之人”因病在四川凉州一间出租屋死去 。 生前 , 这个23岁的男孩曾发文说“草莓太贵了” 。 墨茶在B站的粉丝数是201万 。
韩立说 , 像墨茶这样赚不到什么钱的主播才是V圈的大多数 。 因为难以变现 , 自己接触到中腰部主播的“中之人”多为学生 , 还年轻 , 有时间 , 有精力为热爱付出 。 自己还带过一个因脊柱问题无法久坐的主播 , “只看到头部吃肉 , 但很多人是真的连饭都吃不上才来做这个 。 ”
今年3月 , 因为实在看不到手下的虚拟IP“推火”的希望 , 韩立便想跳槽到B站做虚拟主播运营 。 他记得 , 2021年年初 , B站上海本部还在高薪扩招一线运营 , 岗位月薪1.3万起 。 但到离职交接时发现 , 负责和自己交接的B站高级运营有一些离职了 , 重要岗位也没及时补位 。 如今 , 再浏览在招岗位时 , 相较去年 , “没几个岗位还在招 , 运营薪资也几乎砍半 。 ”
但B站看上去有意在加码虚拟主播 。 今年2月 , 推出“虚拟主播”直播分区 , 直播娱乐分区增加了“虚拟主播”子标签 。 为降低虚拟主播开播的门槛 , 还上线了全新开播工具“一键创建虚拟形象” , 可以自己捏脸、换装 , 建立个人虚拟形象 , 前摄像头捕捉人脸动作识别等等 。
文章插图
(图源:必剪 , B站的视频剪辑App)
不过 , 韩立在对接中得知 , 虚拟区在B站视频主站优先级较低 , “资源都流向了更赚钱的生活区、游戏区之类的 。 ”
B站内部对虚拟主播的扶持主要集中在直播板块 , 视频主站流量“少得可怜” , 这就导致虚拟账号的头部效应进一步加强 。
“本身体量大的就不需要视频做流量导入 , 直接开直播收打赏就好了 , 小量级的(虚拟主播)在直播区很难得到流量扶持 , 想做主站视频 , 也争不过其他区 。 ”韩立说 。
对还不赚钱的B站来说 , 其自身也还在探索商业化能力 , 虚拟主播在B站尚且只是一个很早期的业务 。
就在本月 , B站发布的2022年Q1财报显示 , B站经营亏损为19.9亿元 , 同比扩大93% 。 “整个公司压力现在还是蛮大的 , 虚拟主播这块可能相对还好一点 , 因为它增速确实还可以 , 可是今年跑完了 , 明年能再到多少也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 ”一位接近B站人士说 , “仅靠一个增速快但基数小的细分品类 , 解决不了B站问题 。 ”
B站期望UP主有更多赚钱的方式 。 就在Shoto直播五天后 , B站开始试水“单片收费”模式 , 又被反应激烈的老用户们骂上了热搜 。
蹭上“元宇宙”热度
虚拟主播的热度在今年持续升温 , 连带着盘活了更大的赛道 。
2022年第一个月 , 虚拟人领域融资近百起 , 金额累计超过4亿元 。
“为什么今年虚拟人还不错 , 有些公司能拿到钱 , (因为)确实没什么东西可看了 。 虚拟人 , 无论是做IP、做硬件的 , 还是做技术方案、落地实施的 , 至少我能看到你在干活 。 ”一位投资人评价 , 目前行业普遍遇冷 , 大热的“web3.0”概念 , 也是一个听了后不知道要干什么的 , “没出路 , 我告诉你真的没出路 。 ”
相对比“元宇宙”内一些现在看来还虚无缥缈的领域 , 虚拟人的产业分工已初见雏形 。
“投资人去看这些项目的时候 , 至少知道该看什么 , 而不是单纯去听创始人吹牛 , 是能看到数据 , 看到营收 , 看到你的发展节奏 , 看到规划的 。 ”上述投资人分析 , 虚拟人是目前“元宇宙”相关概念领域 , “相对看得到落地希望的 。 ”
虚拟人 , 按照数字人技术提供商世优科技的说法:第一代 , 只要不是真实世界存在的 , 像一些动画、动漫游戏人物都算虚拟人;第二代 , 实时数字人 , 中之人+皮套形式 , 能实现即兴表演和互动;第三代 , AI驱动 , 不需要中之人 , 目前多应用于服务型 , 比如客服、讲解员、播报员 。
世优科技创始人纪智辉向《财经天下》周刊介绍 , 受制于当前AI技术的水平 , 第三代虚拟人智商、情商、互动等不高 , 能完成的回答相对有限 , 而要达到AI替代“中之人”的那一天 , “现在看来还太乌托邦” , 纪智辉回忆 , 2011年时入行是受《阿凡达》的技术冲击 , 想要把技术落地中国 , “给国内类型片赋能” , 但彼时 , 中国电影还多为实拍 , 特效都用的很少 。
后来实在是找不到落地应用场景 , 纪智辉在10年间横跨了八九个行业 , 为大B端客户提供虚拟数字人“复活”服务:电视台虚拟主持人、品牌虚拟偶像代言人、短视频直播平台的虚拟主播、在线教育行业的虚拟老师……
但在这些落地场景中 , 虚拟人的作用跟“吉祥物”差不多 。 作为没有灵魂和情感的一个内容生产官 , 它所能承载的意义有限 。
就目前来看 , 虚拟人最大的应用价值和场景仍是品牌营销 。
文章插图
(图源:百度视频号)
“真人明星现在塌房风险高 , 品牌方就会做出改变 。 虚拟人 , 现在变成了品牌营销的新生产力 。 ”百度集团品牌负责人曹语馨在一场Web3.0交流会上透露 , 自己能感知到品牌们近些年的营销转向:用更低成本、更可控的虚拟人逐步替代真人 。
如今 , 包括百度、腾讯在内的大厂相继入局“元宇宙” , 但能真正落地的新鲜项目还未见踪影 。 目前市面上能拿到钱的企业 , 都在试图提供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的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
“技术都是开源的 , 比拼的就是谁未来能规模化生产 。 ”加一时代的吴城说 。
“说白了就是CG动画外包商 , 不妨碍人家10亿美金啊 。 ”一位长期关注直播的投资人贾茂(化名)如此评价刚拿下1.3亿美金融资的虚拟人头部公司 。 贾茂早在2020年就研究过虚拟人领域 , 以早期的眼光看 , 那个时间节点“该投” 。
“那时候投了 , 这时候也翻了不少 , 至于未来能不能退 , 不好说 。 ”贾茂说 。
在这条行业产业链上的人眼中 , 未来真正的虚拟人根本不需要“中之人” , 全靠AI驱动 。 在那个还未到来的“元宇宙”世界里 ,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虚拟分身” , 自然也会有并非是真人分身 , 而是“原生”虚拟人的形象出现 。
但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来看 , 这一切几乎还是天方夜谭 。
“虚拟主播 , 其实我们就把它当成主播的一种形式来做 , 我八竿子都想不到会跟元宇宙扯到一起 , 莫名其妙 。 ”韩立说 , 自己因为喜爱二次元入坑 , 初心是帮助受颜值所困 , 但又热爱镜头表现的人 , “怎么感觉现在本末倒置了?”
新酒瓶装老故事
多位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的投资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 目前技术并未达到能够用AI彻底替代“中之人”的程度 , 和大热的“元宇宙”概念类似 , 大家只不过想提前拿到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 。
但A-SOUL的“塌房”事件中 , “中之人”在社交媒体发声 , 后被粉丝挖出其受到公司压榨 , 工资很低 , 最终本人宣布“休眠” 。 这暴露出“中之人”和经纪公司的相互扯皮问题 , 也给行业结结实实泼了一盆冷水 。
“内部现在都很谨慎 , 不敢多说什么 。 ”一位B站内部人士说 , A- Soul事件虽是字节和乐华的运营问题 , 但公众对“压榨”虚拟偶像的怀疑怒火也会烧到平台 , “毕竟这边才是比较核心的直播平台 。 ”
“大家曾经期望虚拟人性价比更高的地方 , 或者说相比传统主播、偶像更有优势的地方 , 今天也被证明并没想的那么理想 , 现在这个阶段已经不是我们可以无限畅想的阶段了 。 ”投资人贾茂说 。
贾茂认为 , 虚拟直播跟直播的关系 , 跟直播电商和电商关系类似 。 “当年认为直播电商会把整个电商颠覆掉 , 现在看上去 , 直播电商只是整个电商生态中的一环而已 , 虚拟主播一样的 , 确实有一定的、所谓的先进性 , 可并不足以把原来的东西颠覆掉 。 ”
放眼整个虚拟人赛道 , 唯一一个可对标的实体公司是本月刚在东京证券交易所IPO的彩虹社 。
文章插图
(图源:彩虹社官网)
但拆开招股书来看 , 彩虹社的营收来源跟传统偶像经纪公司并无差别:YouTube直播 , 靠粉丝为偶像充会员、打赏送礼;商业活动 , 虚拟偶像们出的唱片、音频、周边商品、演唱会等门票收入;以及代言联名、综艺通告在内的广告宣传 。 其中 , 前两项占据了营收的七成 , 以直播打赏与少量商业代言为主要收入 。
“从商业模式来说 , 虚拟偶像没有什么新鲜的 , 底层逻辑就还是偶像文化 , 商业价值就是粉丝的买单 。 谁火 , 就看有多少的资本去推这个IP , IP产出的内容越多 , 扩影响越大 , 能影响的人越多 , 买单的人自然就越多 。 ”加一时代创始人吴城说 。
“洛天依就是资本推出来的 。 ”吴城透露 , 无论是从建模技术、渲染技术 , 洛天依都想对标初音未来 , 但只能花1/10的成本来做 。
但洛天依的成功“出圈”说明 , 只要资本助力到位 , 在一个小众领域脱颖而出并不一定处处要做到顶尖 。
技术创造了新的形式 , 降低了传统渠道的推行成本 。 “花了三五百万 , 就能达到一千万的效果 。 推一个虚拟的IP出来 , 成本更低 , 投资回收周期的效果越好 。 ”
技术的更迭也让生产成本持续下降 , 进一步助推虚拟IP圈发展 。 吴城介绍 , 2015年服务一个客户需要七八十万元定制虚拟IP、生产内容 , 如今可以降低到5万到10万一套流程 , 一条短片最快半天内完成 , 成本可以控制在三五千 , “动捕效果不比我们当年差 。 ”
文章插图
(图源:vsinger虚拟歌手官网)
纪智辉当初寻遍全球 , 只有荷兰一家技术公司提供惯性动捕设备 , 要花80多万元 。 如今越来越多厂商入局 , 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 同样一套设备如今价格砍半 。 就拿TO C虚拟主播行业来说 , 一套顶级画手的live2D“皮套”价格不过刚过万 , 精度稍差的几千块、几百块也能定制 。
企业需求也在井喷式发展 , 纪智辉团队的员工人数和营收也随之翻倍增长 。 “因为做的太早 , 2021年前 , 我们好像是沙漠里的狼 , 四处找水喝 , 现在市场起来了 , 到处都是肉 , 有些吃不过来 。 ”纪智辉说 。
随着动捕技术、渲染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3D动画技术、AI技术的持续发展 , 虚拟人的精细程度也在不断优化 。 但就定制和运营虚拟IP的平台来说 , 底层逻辑不变 , 还是要用IP生产内容 。
“单纯只是动起来是没有意义的 , 你表演的内容 , 吸引人的点是否匹配当下你的用户需求 , 情绪、情感……这些东西才是重要的 。 ”投资人贾茂说 。
回到虚拟主播 , 日进斗金的故事 , 打动人的永远不是一张精致、漂亮的动漫外皮 。 就算未来有一天 , AI进化到能取代“中之人” , 人类会像喜爱碳基生物一样 ,对一连串编码运行构成的程序产生情感共鸣和依赖吗?
这样看来 , 新皮的故事 , 就又“卷”回了老酒瓶 。
(徐曼菲亦有贡献)
【虚拟主播|直播2.5小时收入百万元,爆发中的虚拟主播】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 , 未经许可 , 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 。 违者必究 。
推荐阅读
- 梦幻西游|梦幻西游:满锻的千伤神器,十几万主播几分钟谈妥,当场就成交!
- 虎牙公司|虎牙公司成为“SPARK 2022”腾讯游戏发布会官方直播生态伙伴
- pdd|LOL:卢本伟要复活直播了?PDD爆料一个具体时间,结果却是个玩笑
- 直播|直播预告|今天下午三点,不见不散!
- 小超梦|小超梦低端局炸鱼?直播排位开启无限单杀模式,引发网友争议不断
- kpl|齐天边路大战主播队,首播叫板天赐,声称要给他们体验KPL的压力
- 斗鱼|“虎牙神豪”现身斗鱼,一天豪刷200万!惹众多女主播追捧、讨好
- |《时空猎人3》公测前瞻直播即将开启菲莉亚“守望”战场
- 旭旭宝宝|DNF:两大主播竞速事件发酵!旭旭宝宝打破纪录,似雨幽离首次发声
- 斗鱼|斗鱼平台知名户外主播洪湖小肖突然上镜,复播时间成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