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行200多亿公里,为何没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 二 )


旅行者1号之所以能够成功穿越这个区域 , 其实和运气并没有什么关系 , 根本原因在于小行星带当中的物质分布是非常稀薄的 。 简言之 , 别看它们的总量在100万颗左右 , 但是绝大部分的体积非常小不说 , 分布得还很松散 。

并没有这么密集
此外 , 我们可能常常被“小行星撞击事件”和各种科幻电影当中表现的画面误导了 , 认为小行星带非常地狭窄且拥挤 , 但实际上根据估算 , 小行星带是一个面积约为60亿平方公里的圆环 。
在这么大的面积之下 , 100万颗小行星确实没什么存在感 , 就像洒进大海中的一把沙子 。

小行星就像海中的细沙
对此有人可能会质疑 , 那万一咱们没发现的小行星还有很多呢?
其实就算把这个数量再增加1倍 , 小行星带中的情况依旧不会拥挤 。 也正是因为这样 , 无数探索外部的探测器 , 都能够顺利地飞出去 。

科学家1: 1000000000的太阳系模型中 , 假定小行星的平均直径为1千米 , 总数为1000万个 , 那么它们会分布 在离“太阳”平均距离约400 米 , 宽度为181 米的圆环中 , 好比是每个1微米的颗粒享用着4.75立方米的空间 。

小行星
了解了第一道屏障之后 , 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旅行者1号与柯伊伯带之间的“摩擦” 。
在我们的常规想法当中 , 柯伊伯带就是一个必须要穿越的区域 , 其实这是一个想法的误区 , 因为我们将宇宙空间当成了绝对的“平面”了 。
柯伊伯带的位置在海王星的轨道外侧 , 并且是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圆盘状区域 。 这个区域和前文中说到的小行星带类似 , 但是面积要更大 , 其带宽是小行星的20倍左右 。 在这种情况下 , 柯伊伯带的小行星体积虽然明显更大了 , 但是依旧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凑得很近 。

柯伊伯带
而且旅行者1号压根就没有穿过柯伊伯带 , 因为咱们在上文中提到 , 这家伙在靠近土卫六的时候贴得太近了 , 导致受到了引力影响 , 在这种情况下 , 它的轨道发生了偏离 , 甚至说已经不在八大行星的轨道平面上了 。 所以在这种被动走位的影响下 , 旅行者1号不仅无缘造访后面的行星 , 也没法穿越柯伊伯带 。

土卫六
综上所述 , 想必大家都明白了 , 旅行者1号之所以飞了200多亿公里都没有出车祸 , 是因为太空中 , 哪怕是看似密集的小行星带 , 其实都是非常“空旷”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安全穿越并不是什么难事 , 毕竟除了它以外 , 人类还有很多探测器都成功穿越了出去 。 那么 , 抛开小行星带不说 , 咱们的太阳系到底是拥挤还是空旷呢?

外出探索的探测器
太阳系的情况人类的想象力虽然很丰富 , 但是有时候那些庞大的数值确实还是限制了我们 。 因此以我们的视角来看 , 宇宙当中的天体都十分巨大 , 尤其是像木星这种巨行星 , 轻松就能做到“一个抵多个” 。 这样的话 , 太阳系会不会显得有些拥挤呢?
事实上 , 是绝对不会拥挤的 。 我们可以将整个太阳系等比缩小之后 , 再来看看整体的情况 。
如果太阳系是一个直径为140厘米的球 , 差不多就与大家家庭聚会时的圆桌差不多大 。 在这种情况下 , 地球的大小类似于一颗葡萄 , 位于150米开外的位置 , 而木星这么大 , 也不过是一个柚子 , 距离太阳778.6米 。

等比缩放后的太阳系
综上所述 , 这别说看起来不拥挤了 , 甚至可以说是七零八落 。 各个体积巨大的行星 , 与整个太阳系的空间相比 , 完全就不值一提 。 当然 , 如果你再用自己与行星相比 , 就会陷入人类也不值一提的迷茫中 。

宇宙其实很空旷
说到这儿 , 想必大家恍然大悟 , 我们之所以将宇宙想象得非常拥挤 , 是因为总是站在人类目光所及的视野位置 , 而宇宙空间的广阔确实超乎想象 。
在这种情况下 , 飞行200多亿公里的旅行者1号其实算不上是远行 , 因为它只是飞出了太阳风粒子影响的范围 , 距离真正的太阳系边界还远着呢 。
人类如果想穿越这么广阔的距离 , 彻底离开太阳系 , 那肯定需要创造出更先进、速度更快的飞船 , 不然飞出太阳系就只能是妄想 。

制造出更先进的飞行器才能飞出太太阳系
而且咱们的寿命有限 , 设想一下 , 如果旅行者1号升空时带着人 , 那么这个人在宇宙中漂泊了四十多年 , 才进入星际空间 。 如果出发时他是意气风发的少年 , 那么如今的他已经走过中年 , 朝着老年走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