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在研新药GSK836,对曾使用核苷类,28%HBsAg及HBVDNA检测不到


乙肝在研新药GSK836,对曾使用核苷类,28%HBsAg及HBVDNA检测不到


文章图片


乙肝在研新药GSK836,对曾使用核苷类,28%HBsAg及HBVDNA检测不到


2022年欧肝会上 , Bepirovirsen (BPV; GSK3228836) 是在已经接受过核苷类的慢乙肝受试者中评价疗效与安全性:随机 2b期 B-clear研究中期结果 。 从结果来看 , 其实 , BPV无论是在已接受或初治慢乙肝均获得了积极研究进展 。

乙肝在研新药GSK836 , 对曾使用核苷类 , 28%HBsAg及HBVDNA检测不到
BPV是一种在研的反义寡核苷酸(ASO) , 该研究(指对已接受核苷类)与在未经过核苷类的慢乙肝的试验方法相近 , 但在试验对象纳入标准方面有所不同 。 这也是一项在慢乙肝受试者中开展的随机、部分盲法(研究者不盲法)、多中心、平行队列研究 。 受试者研究 HBsAg > 100 IU/mL , HBVDNA < 90 IU/mL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倍×正常上限等;
该研究报告的次要终点和上一篇在未接受核苷类慢乙肝研究的次要终点相同 , 均是通过 BPV 治疗结束后 , 达到 HBsAg < LLOQ 和 HBVDNA < LLOQ 的受试者比例 , 并通过不良事件(AEs)来评估研究药物的安全性 。
本研究中 , 共有227名受试者被纳入到意向治疗人群(73%为男性、52%为亚洲人、69%为乙肝e抗原阴性、28%为 HBsAg ≤ 3 log10 IU/mL)(第1-4组分别为 68、68、68和23名受试者) , 有12名受试者(15%)停止治疗 。

BPV对HBsAg反应数据(经核苷类治疗) , 来自2022年欧肝会结果表明 , 在 BPV治疗结束时 , 第1-4组中实现 HBsAg < LLOQ 和 HBVDNA < LLOQ受试者比例分别是 28%、17%、9%和 14% 。 总体而言 , 本研究中有 3%的受试者报告了严重AEs(SAEs) , 而与使用BPV治疗相关的SAEs的发生率 < 1% 。 各治疗组之间的 AEs , 没有临床意义上的差异 。
综上所述 , 对本研究中已接受过核苷类的慢乙肝受试者使用GSK836后得出结论是:通过为期24周使用300毫克剂量的GSK836 , 可以导致 28% 比例的受试者在治疗结束时 , 实现 HBsAg < LLOQ 和 HBVDNA < LLOQ(乙肝表面抗原与乙肝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定量 , 即均检测不到的水平) , 研究人员正在评估这一现象是否可以继续保持下去!在本研究中 , 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信号阻止进一步发展 。

小番健康结语:这两份研究新进展长得有点像 , 简单来讲 , 都是使用到GSK836治疗24周后来观察对乙肝表面抗原和HBVDNA的影响 。 研究人员关注的是 , 在24周后 , 实现乙肝表面抗原消失和HBVDNA检测不到的受试者比例 。 其中 , 在初治(230名)慢性乙肝受试者中的这一比例是 29% , 本研究是在曾经接受过核苷类的慢乙肝受试者中使用BPV(227名) , 实现的这一比例是 28%;
有效性方面 , 不管曾经是否使用过核苷类的乙肝受试者 , GSK836都给出了相近的疗效数据;安全性方面 , 有 1%比例的受试者表现出与使用 BPV相关的SAEs(在初治慢乙肝研究中) 。 问题依然集中在这种ASO分子是否具有持续将乙肝表面抗原和HBVDNA维持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的潜力 。 这还需要更长时间的临床试验去观察得到结论 。
反义寡核苷酸是短的单链DNA或RNA分子 , 它们可以通过与RNA结合来调节RNA功能 。 为抗乙肝病毒设计的肝靶向反义寡核酸 , 原理上是降解病毒RNA以阻断病毒蛋白的表达 。
同样作为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 , 反义寡核酸与核苷类从机制上最大区别是 , 反义分子不但可以抑制pgRNA的合成 , 还可以抑制核苷类无法靶向的乙肝表面抗原的合成 , 所以 , 有时我们也把GSK836这类新型抗HBV反义寡核苷酸 , 称为可诱导乙肝表面抗原消失的强效候选药物 。
【乙肝在研新药GSK836,对曾使用核苷类,28%HBsAg及HBVDNA检测不到】当然 , 我们都知核苷类在停用后容易反弹 , 虽然836在为期24周实现了积极结果 , 该结果至少在本届欧肝会已提交的近50篇和乙肝新药开发新进展中 , 应当是最理想的 , 但其后续开发进展 , 有待2b期完全结束再观察其持久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