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这一代人 , 缺的不是文化 , 缺失的是情感 , 这种精神层面的不完整 , 往往让我们的人生体验变得狭窄和自我 。 “生活在别处”这个栏目 , 并非是一本海外生活指南 , 我们希望通过移居海外的人的点滴感悟 , 触动我们麻痹的神经 , 让每个人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 , 收获更好生活的可能 。
以前 , 经常从电影里看到特色的美国生活之一 , 就是一家人在郊野搭起帐篷升起篝火尽享天伦的情景 。 十几年前 , 初到美国 , 和老公第一次去黄石 , 就被一对开着房车带着一家老小来旅行的英国夫妇感动到哭 , 心里惦记着将来一定要与我的家人一起体验这种温暖 。
说来惭愧 , 来美国前的二十几年 , 几乎很少与家人一起旅行 , 一方面受假期所限 , 另一方面对旅途中的各种麻烦望而却步 , 但归根结底 , 那时父辈们对于“旅行”没什么概念 , 而当时的我也更享受与同龄人在一起的欢乐 。
随着个人的成长和身边人的启发 , 当我意识到家庭旅行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时 , 已经到了为人父母的年龄 。
对美国人来说 , 家庭旅行就像基督徒去教堂做礼拜 , 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节目 , 作为家庭文化的一种仪式而存在 。
美国的中产家庭通常一年会有三四次以家庭为单位的旅行 , 从周末短途到假期长途 , 从郊野山涧到森林岛屿 , 目的地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 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
我们现在居住在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 , 落基山脉纵贯 , 地形地貌多样 , 坐拥4个国家公园和42个州立公园 , 随便走出几十公里 , 就可以到达一片广袤天地 。
所以我们的第一次家庭旅行就选择了离家不远的州立公园camping , 提前几个月在网上预订好露营地 , 两个孩子更是兴奋得提前两天就睡进了帐篷 。
周五傍晚 , 我们迎着夕阳行驶在去往州立公园的路上 。 渐渐离开城市喧闹的车流 , 路两旁也越来越开阔 , 层峦叠嶂的远山取代钢筋混凝土在眼前逐渐展开 。
到达露营地 , 卸车搭帐篷 , 有了之前的“热身”一切顺利进行 。 趁着一轮红日还挂在山边 , 把烧烤架支起 , 炊烟伴着滋滋的响声缓缓升起 , 孩子们终于停止互相追逐 , 我们斜躺在草坪椅上“童”言无忌、享受美味 , 各种轻松惬意 。
虽然已是夏季 , 晚上仍有一丝凉意 , 点燃篝火 , 孩子们的眼睛里分明闪过了从未有过的光芒 。
渐近的雷声 , 让我们躲进帐篷 , 静静地听雨点敲打顶篷 , 6岁的女儿突然严肃地说:“我喜欢来camping, 不想回家!”我问:“为什么?”她兴奋地说:“你和爸爸在家总是看手机 , 现在可以和我们玩了 。 ”
在手机信号不好的郊外 , 我和老公无地自容 , 等孩子们睡熟 , 我们在帐篷外看着天上繁星流动 , 默默地做了个约定……
接下来的两天 , 我们沿着公园野径而行 , 发现了熟睡的梅花鹿 , 驻足观察了一会儿 , 然后小心翼翼地绕过了它 。 在Chatfield湖边 , 孩子们卷起裤腿漫步水边 , 与远处闲情逸致的野鸭相映成趣 。
来到湖区地势较高的一侧 , 这边是泊船码头 , 碰巧看到女儿的同学和她的父亲出船归来 , 小伙伴们分享起一路的奇遇 。
回程经过一处房车露营地 , 孩子们将好奇的目光投向那些大大小小的“怪房子” , 好吧 , 给未来画一个新的方向 。
有了孩子以后 , 更能理解这种出游方式对于家庭的意义 。
父母与孩子之间 , 通过一件件小事儿达成的默契 , 比简单粗暴的说教更有效;孩子虽不懂敬畏自然 , 却在一次次与自然的对话中获得身心的能量;搭帐篷、点火这些不能称之为技能的技能 , 正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所欠缺的;
【旅行|家庭旅行,不止是一场旅行!】更重要的是 , 一家人远离日常琐碎和虚拟社交 , 通过心灵层面的沟通 , 建立起的那种情感依赖 , 让家形成了天然的凝聚力 。
推荐阅读
- 旅游业|素有“植物的王国,鸟类的天堂”的美称, 有机会一定要去欣赏
- 伊犁河谷|横空出世!比瑞士更绝美!伊犁映夏!
- 辽宁省|来辽宁游玩,怎可错过这避暑圣地,被誉“辽宁第一山”,值得一游
- 旅行|读书和旅行可以让人生更有厚度
- 成都|遇见最美红河之门……
- 露营|西安给我的感觉很适合度假,虽然景点无数,可就是玩的不尽兴
- 旅行|辞职环游世界,邂逅理想伴侣,她的人生有点酷
- 上海市|渔米之乡,风光明媚,美丽无锡欢迎你。
- 成都|人们说,神农架是旅游胜地,而大九湖又是这胜地中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