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星星”消失了,“7+3”来了,“出行链”回暖爆火!

杭州|“小星星”消失了,“7+3”来了,“出行链”回暖爆火!

6月底 , 相信很多人都盼来了一个好消息 。 工信部正式发布新政 , 自6月29日起 , 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正式取消 。 此外 , 在隔离管控政策方面 , “14+7”机制被调整为“7+3” 。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 ,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社会民生 , 管控制度的人性化调整和升级可谓是众望所归 。 特别是涉及机场、航空、旅游等产业板块的“出行链” , 成为此次政策调整的最大受益者 。 可以预见 , 未来“出行链”相关企业不仅将实现“困境反转” , 还将借助后疫情时代的消费高潮迎来新商机 。

疫情期间“出行链”行业企业陷入低谷期
“出行链”相关企业是一个产业紧密相连的结合体 , 疫情管控是影响这个结合体运转的关键因素 。
以旅游业为例 , 2019年 , 我国国内旅游和出境游人数分别高达60.06亿人次和3亿人次 , 总收入高达6.63万亿元 , 旅游业占GDP总量更是达到了11.05% 。 随着行业爆火 , 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猛增 , 直接带动就业 , 全国旅行社数量在高峰期更是达到38000多家 。 然而 , 自2020年起 , 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带来致命冲击 。 受到景点关闭、文娱活动取消、居家隔离、交通管制等因素影响 , 多地旅游产业进入低谷期 , 一些底子薄弱的从业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 甚至濒临倒闭 。 直到今年一季度 , 随着疫情逐步好转 , 旅游业才进入回暖期 。 但从业绩数据来看 , 依然没有达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 。
和旅游业一样 , 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还包括交通业 , 特别是航空板块 ,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 市场需求持续萎缩 , 产投倒挂 , 众多民航企业损失惨重 。 按照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的相关数据显示 , 即便是疫情好转的2021年 , 我国民航业依然亏损842亿元 。
由于旅游、交通和餐饮、休闲、购物等众多产业息息相关 , 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在“出行链”产业遭遇重创之际 , 这些体量庞大的产业都受到影响 , 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正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 , 在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变的前提下 , 政府部门以提振产业经济为出发点 , 对疫情管控相关制度进行针对性调整 , 为整个“出行链”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
“出行链”行业企业借助“暑期经济”冲出困境
【杭州|“小星星”消失了,“7+3”来了,“出行链”回暖爆火!】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之后 , 航空、免税、酒店、旅游等出行行业无疑等来了“困境反转”的良机 。
以旅游业来说 , 海外旅游市场的回暖尚需等待 , 国内旅游市场的回暖却已经是大势所趋 。 特别是跨省游熔断机制放松之后 , 旅游业将借助“暑期经济”一飞冲天 。 从此前端午节假日的相关数据就不难看出这种趋势 。 行业数据显示 , 今年端午节国内主要景区营收与客流相较于一季度有明显回升 。 随着多地疫情清零 , 知名景区纷纷出台围绕“暑期经济”制定的优惠措施 , 叠加亲子游等因素 , 跨省跟团游预定量、酒店预定量都稳步上升 。 可以预见 , 暑期客流旺季即将到来 。
从一些旅游平台的行业调研可以看出 , 酒店、免税、OTA、长途游目的地等板块 , 都将成为新一轮旅游热潮的受益对象 。 尤其是今年以来 , 1-6月的主要旅游节点周期如春节、清明节、 五一黄金周期间 , 主要消费群体受到疫情机制影响 , 普遍以近途周边游为主 。 在管控机制更为灵活自由后 , 积压的长途旅游需求和商务出行将在暑期集中爆发 。 同样 , 新疫情管控政策叠加“暑期经济” , 航空业也在持续恢复中 。 此前 , 民航部门就明确提出要通过一系列资金、政策扶持民航企业走出困境 。 不过 , 目前全球民航业供应链市场依然面临飞机供给增速下行态势 , 在供给偏紧的背景下 , 票价回升和航司单机盈利提高是大势所趋 , 再叠加俄乌冲突造成的油价上涨等因素 , 民航企业要想抓住这一波政策红利 , 需要在降本增效、特色经营、品质服务等多个环节下足功夫 。
从市场投资角度来说 , 疫情管控制度的宽松化 , 也将带动行业竞争升级 。 在选择“出行链”行业企业投资时 , 更要进行多方考量和分析 。 以机场和景区板块来说 , 具备资源属性突出和排他性服务优势的企业 , 将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 , 构建长期商业价值 。 而对于酒店、免税等行业相关企业来说 ,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 如何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服务方案 , 也将是一道不可回避的产业命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