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专业,有你心仪的吗?

刘煜
近几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 国家对于新兴专业越来越重视 , 2021年高校新增37个本科专业多为前沿高精尖类 , 目前市场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相对紧俏 , 缺口较大 , 将成为未来的大势所在 。
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高校招生专业名录显示 , 2021年新增了37个本科专业 , 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科、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九大门类 。新增专业里工学类占比最高 , 约有1/3属于电子信息类和人工智能类 , 其中还包括智能采矿、智慧交通、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影响工程等前沿学科 , 共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的审批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 大学专业正在逐年增长 , 与此同时也在不断调整增设或撤销一些专业 。根据教育部2020年发放的通知 , 我国已新增1672个本科专业 , 撤销367个专业 。其中180所院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 138所院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 80所院校新增智能制作工程专业 , 62所院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 52所院校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 36所院校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 等等 , 这一系列针对新型专业的措施也体现了国家对于新兴专业的高度重视 。
新兴专业已是大势所趋
新兴专业是最近几年才设立起来的专业 , 起步时间较晚 , 大部分学科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前沿科技产业 , 专业性相对较强 。这些专业大多受国家政策的扶持 , 适应社会需求而增加 , 同时也为了顺应国家发展需求、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而生 。目前国内新兴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较少 , 就业时竞争压力可能较小 , 被社会所替代的可能性较低 。
2020年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阿里巴巴钉钉发布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 , 未来5年 , 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 , 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将达到近150万人 , 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人 , 无人机驾驶员近100万人 , 电子竞技员近200万人 , 电子竞技运营师近150万人 , 农业经理人近150万人 , 人工智能人才近500万人 ,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近130万人 ,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均达到125万人 , 数字化管理师从业人员已超过200万人 , 人才缺口近千万人 , 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 。
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 , 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 已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新工科建设将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需要 , 加强战略急需人才培养 。
如今 ,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 未来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 真正成为教育大国 。
三大热门新兴专业
1.人工智能专业
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里提出 ,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 , 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 , 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 。
2017年 , 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到 , 未来将分三步在2030年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后的每一年 , 国家都会就人工智能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 , 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步入新阶段 。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 , 属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三向交叉学科 , 课程内容既包含数学、信息论与计算机科学 , 又包含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认知科学和哲学等 。应用领域包括机器翻译、语言和图像处理、自动程序设计等 。
2.大数据专业
近些年大火的大数据技术 , 是由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与计算机算法、代码编程等专业课程共同组成的新兴学科 。学习这一专业的学生未来可从事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挖掘、大数据运营与维护等方向的工作 。目前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与阿里云大学合作“高校普惠计划”(AUCP) 。未来 , 阿里云与慧科教育集团将在全国100所高校完成专业课程开设 , 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覆盖300所大学的云计算与数据科学教育 , 培养和认证5万名云计算和数据科学工作者 。
3.机器人工程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 , 机器人被列入时下政府大力推动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强调 , 在“十三五”期间 , 机器人发展必将迎来黄金时代 , 作为热门新兴专业 , 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 。机器人工程主要研究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 , 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是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 ,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 。
与国外接轨的新兴专业
近年来 , 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 , 唤醒了全世界对这一专业的关注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国家 , 吸引着全世界的精英 , 多所美国顶尖院校都拥有该新兴专业 , 根据U.S.News2021年排名 , 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专业超前 , 是学习人工智能的理想院校 。
全球科技的发展变革 , 离不开人工智能领域 , 而变革的核心力量是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2017年 , 领英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 , 基于领英平台的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 , 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高居榜首 , 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也超过5万 , 居全球第七 。2019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 我国已有745家人工智能企业 , 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 。报告共检测到94所中国AI大学(指在大学内部设立人工智能领域二级学院或研究院的大学)和75家非大学科研机构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 。其中 , 仅2018年 , 94所AI大学就创建了40家人工智能学院和研究院 。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个关键词对中国知网收录论文进行搜索 , 94所中国AI大学2018年共发表了人工智能领域学术论文19374篇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正在全速前进 , 距离世界领先水平的美国距离已逐步缩小 。
随着全世界数字化经济的不断发展 , 众多领域都要用到大数据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等 , 可以说 , 现代人的每一天都沉浸在数据的海洋里 。美国数据科学(Data Science)选校名单中大数据相关院校有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布朗大学等 , 这些大学不仅涵盖最前沿的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 , 并会教授最先进的海量数据挖掘方法 。学生们还可以参与实验与科研项目 , 提升自己的专业造诣 。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 , 社会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职业——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大数据行业人才需求规模预计将达210万人 , 未来5年需求仍将保持30%~40%的增速 , 需求总量在2000万左右 。借着国家政策的扶持顺应时代潮流 , 学习大数据相关课程 , 成为复合型人才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 , 在未来 , 大数据技术人员也可及时填补社会岗位空缺 , 为建设新型信息化社会作出贡献 。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曾提出:“作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 , 工业机器人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全面实施 , 让智能制造被列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 , 也是产业创新的重要阵地 。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 , 2019年中国是世界工业机器人产量最高的国家 , 产量达到18.69万台 。与此同时 , 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对较成熟的美国、德国、日本 , 产量远不及中国 , 分别为3.33万台、2.05万台与4.99万台 。2021年1—5月 ,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为136405台 , 与2020年同期同比增加73.2% , 居世界首位 。从机器人的装机密度看 , 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密度为113台/万人 , 新加坡和韩国是机器人装机密度最高的市场 , 每万人机器人装机数量分别达到918台和855台 , 而在需求量最大的中国市场这个数字只有187台 , 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 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现场调试、维护操作与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人才仍有较大缺口 , 作为朝阳行业 , 专业型人才就业前景可观 。
【新兴专业,有你心仪的吗?】从目前市场发展趋势来看 , 学习新兴专业 , 从事新兴职业在未来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 就业前景广阔 。新兴职业的人才需求已成为时代变革的必经之路 , 发展大势所趋 。在选择专业时 , 不妨考虑一下新兴专业 , 乘着这股热风 , 把握最佳时机选好专业 , 成就美好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