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日前 , 韩国延世大学联合Dobrain公司开发了一个基于元宇宙的儿童社交技能培训计划 , 通过元宇宙技术来提高孤独症(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互动技能 。
现在这个培训计划已经开始实验 , 实验对象是患有孤独症(自闭症)的7-12岁孩子 。 治疗小组将每周制定基于元宇宙的社交技能培训计划 , 每次60分钟 , 共持续4周 。
一、元宇宙自闭症治疗法问世
这个治疗方法的原理是 , 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 , 让孤独症(自闭症)儿童在基于元宇宙的交互式平台上进行社交 , 参与并完成各种类型的合作任务 , 任务包括通过组织协作来解决问题和挑战、装饰和艺术创作 , 以及练习数字识字技能 , 如编码和写作等 。
实验通过让患儿佩戴类似智能手表的可穿戴设备收集信息 , 另外还使用网络摄像头实时记录行为和面部表情 , 并对每天记录的实时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 确保及时发现ASD患者生物特征信息中的异常信号 , 提前将问题行为转化为预测、缓解或替代行为 。
二、元宇宙自闭症疗法的特别之处
它的特别之处也是基于元宇宙的三大要素——技术、体验和场景 。
技术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技术 , 帮助突破物理时空限制;体验是沉浸式的视觉效果、多元化的社交互动;技术与体验促进辅助、筛查、治疗场景的实现 。
元宇宙的沉浸感和私密性让患者更容易专注 , 这能减低患者自身因素而影响疗效 , 同时可大幅缩短治疗所需的时间 。
而基于元宇宙的通信和虚拟技术的远程医疗方法 , 相较于传统治疗 , 包括了许多优势:不受地域等环境因素影响 , 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 低成本 , 高可及性和易于传播等 。
三、元宇宙自闭症治疗法真的靠谱吗
是否靠谱 , 我们可以来分析它的弊病和短板 。
1、隐私的泄露
元宇宙将有可能收集每个用户的大量个人数据 , 包括眼球追踪、身体反应和触觉 。 而对于孤独症(自闭症)患儿及家庭来说 , 信息暴露是一大忌讳 , 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出去 , 将没有隐私可言 , 那么就会对患儿及家庭造成极大的困扰 。
2、孩子的安全
元宇宙中创设的场景具有不可预见性 , 当孩子们沉浸在元宇宙中时 , 我们怎样才能监控他们所做的和所看到的 , 从而保证他们的安全?如果孩子碰到对于他们不利的因素 , 有可能使他们的行为产生不好的刺激 , 进一步加重病情 , 甚至威胁孩子的生命健康 。
3、虚拟的惯性
元宇宙毕竟是虚拟的世界 , 和现实世界还是有分别的 , 孩子在其中进行干预训练 , 有可能在虚拟的环境中表现良好 , 但到了现实中又回到了原样 。
4、渗透性不足
孤独症(自闭症)干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每个儿童的情况都不同 , 发展轨迹复杂多样 , 能力表现范围庞杂 , 需要不断进行循证 , 不断做调整 , 而有时候还依赖于康复师捕捉的敏锐性 , 孩子的情绪波动、心理因素、思想活动都会对康复效果造成影响 , 显然在元宇宙的世界里 , 无法充分捕捉 , 自然渗透性会不足 。 而同样是社交技能培训 , 元宇宙只是单方面的做任务 , 孩子面对的都是虚拟人或物 , 一旦孩子有一天明白过来 , 他会怎么想?
5、融合性不足
元宇宙说白了就是机器制造的空间世界 , 没有情感的温度 , 在灵活性、能动性、共情性上 , 无法跟人为干预相比 , 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康复融合 。 而好的干预是需要孩子、老师、家庭共同参与 , 缺一不可 , 老师教会孩子技能并应用到生活场景中 , 家庭则将场景应用进一步深化 , 大家共同去塑造、强化去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多方面的能力 。 比如星空半步在强调孩子学习能力目标同时 , 在关注孩子的功能康复以外 , 还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的培养 , 关注他们的心智成长 。
四、元宇宙自闭症疗法是不是不香了?
基于元宇宙的优势 , 它有着人工无法取代的优势 , 所以我们不应该摒弃它 , 或许我们可以将二者相结合 , 产生出更具创新的干预康复解决方案 。
不过 , 虚拟的就是虚拟的 , 机器就是机器 , 元宇宙再厉害 , 也达不到智慧生命的思维 。 它们的学习能力是基于算法而不是社会交往 , 只能运用人类“喂给”它的知识 , 而不能自主进行知识的创新 。
推荐阅读
- 深海鱼都是丑八怪?海底那么黑,我们随便长长怎么啦
- 探索宇宙:月球陨石坑飞出的UFO
- 6600万年前摧毁了恐龙的巨大陨石坑,彗星撞击地球的威力如此之大
- 探索奥秘:月球为什么只有陨石坑却不见陨石?
- 美国究竟隐藏了外星人多少秘密?答案就在这八张流出的照片中
- 确认了?火星的湖泊真的存在,会有水吗?
- 核酸检测六问,你想知道的权威解答在这里
- 动物界的隐身高手们,动静皆隐形,可攻可守,可御可萌
- 世上是否存在着外星人,神秘的玛雅遗迹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