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形成的斑节虾星云,究竟有何惊人的面貌?让我们一探究竟


恒星形成的斑节虾星云,究竟有何惊人的面貌?让我们一探究竟


文章图片


恒星形成的斑节虾星云,究竟有何惊人的面貌?让我们一探究竟


文章图片


恒星形成的斑节虾星云,究竟有何惊人的面貌?让我们一探究竟


文章图片


恒星形成的斑节虾星云,究竟有何惊人的面貌?让我们一探究竟


文章图片


恒星形成的斑节虾星云,究竟有何惊人的面貌?让我们一探究竟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恒星形成斑节虾星云时的令人惊讶的影像

斑节虾星云(IC 4628)是位于距离地球约6000光年的巨大的恒星托儿所 。
(图片来源:NASA、ESA和J.Tan(查尔姆斯理工大学);Processing;Gladys Kober(NASA/美国天主教大学))

哈勃空间望远镜捕捉到斑节虾星云漂浮在深空的壮丽景色 。
斑节虾星云 , 正式命名为IC 4682 , 是一个发射星云 , 位于地球6000光年远的天蝎座 。 超大规模的星球爆炸 , 会形成星云或星际气体和尘埃云;反过来 , 这些星际物质又给新的恒星带来生命 。

IC 4682的宽度超过250光年 , 被认为是一个的规模宏大的星球托儿所 , 新恒星正在这里形成 。 科学家将其归类于发射星云 , 是因为它的气体已经被邻近的恒星辐射所激发或者电离了 。 根据NASA的一项声明 , 这个过程产生了电子 , 以红外光形式重新发射吸收的能量 。
然而 , 由于人类的眼睛无法直接看到这种类型的光 , 因此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 , IC 4682极其微弱 。 鉴于哈勃望远镜在太空中有利的位置和相机范围 , 它能够近距离观察到虾星云的结构 , 包括正在发光气体中的明亮区域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恒星形成 。

声明称 , 在最近的哈勃图像中 , 捕捉到星云广阔的恒星形成区的一小部分的 , 尘埃和气体的红色漩涡表明了电离铁(Fe II)的存在 。

这张用哈勃的广角相机3拍摄的照片 , 是作为一个更大方案的一部分 , 该方案是调查大质量和中等大小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恒星 , 也称为原恒星 。
依据 NASA的声明 , “天文学家们使用哈勃的广角相机3的红外感应来寻找被原恒星电离的紫外线、恒星喷流和其他特征电离的氢 。 ”

广角相机3(WFC3)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可见光中拍摄照片的最新以及科技最先进的设备 。 在2009年5月14日航天飞机任务STS-125(哈勃空间望远镜服务任4)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汇中 , 它作为广角和行星相机2的替代品而安装 。
截止2019年1月 , WFC3仍在工作 。
这个设备设计成一个多功能的相机 , 能够跨越一个非常宽广的波长范围和一个广袤的视野去拍摄天文目标 。 它是哈勃望远镜的第四代设备 。

这个设备有两个独立的光路:一个是UV , 使用一对电荷耦合器件(CCD)记录200到1000nm图像的光信道;以及一个是涵盖800到1700nm波长范围的近红外探测器阵列 。
UV光信道有两个CCD , 每个都是2048*4096像素的 , 而IR探测器只有1024*1024 。 两个通道的焦面是专门为这个相机设计的 。 光信道的视场是164*164角秒(2.7*2.7角分 , 从地球上看大约是满月直径的8.5%) , 像素为0.04角秒 。 这个视野与广角和行星相机2相媲美 , 但略小于用于测量的高级相机 。 近红外信道的视场是135*127角秒(2.3*2.1角分) , 像素是0.13角秒 , 并且比近红外相机和多目标光谱仪大得多 , 它的设计目的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 。
近红外信道是未来韦布空间望远镜的探路者 。

两个信道都有各种宽带和窄带滤波器 , 以及棱镜和棱栅 , 它们可以实现宽视场、极低分辨率的光谱学 , 这对调查非常有用 。 光信道高效地涵盖了可见光谱(380nm至780nm) , 还能看到近紫外(低至200nm) 。
IR信道设计为在1700nm以外缺乏灵敏度(与NICMOS的2500nm限制相比) , 以避免被来自相对温暖的HST结构的热背景淹没 。 这允许WFC3使用热电冷却器进行冷却 , 而不是携带消耗性冷冻剂来冷却仪器 。
相关知识
IC 4628 , 或称为斑节虾星云(Prawn Nebula) , 是位于天蝎座的一个发射星云 , 距离地球约6000光年 。 由天文学家让·玛琏·爱德华·史提芬于1829年11月16日发现 。

IC 4628是年龄只有数百万年的年轻星云 。 该星云被天蝎座OB1星协内大质量恒星照亮 , 并且该区域内的氢受到恒星辐射的紫外线照射而电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