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项目风险转嫁 供求关系失衡环境下

易林
近年来 , 随着各地大力发展园区建设 , 大量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应运而生 , 施工单位之间的“内卷”越来越激烈 。在市政工程项目合同中 , 占有主导地位的发包单位通常会把自身风险转嫁给施工单位 , 施工单位则只能被动接受各种潜在的经济与管理风险 。
目前 , 施工单位处在供求关系逐渐失衡的行业环境下 , 如何规避自身以及发包单位转嫁而来的各种项目风险 , 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工期延误造成的经济风险
施工工期发生延误 , 会增加项目管理成本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 使施工单位项目利润降低甚至亏损 。
以南京市浦口区海峡两岸科工园工程为例 , 在施工作业人员、施工机械和材料都进场准备进行人行道施工时 , 发包单位突然通知需要对人行道结构进行修改 , 由原来的透水面包砖 , 变更为透水砼 。设计单位重新设计后 , 发包单位一直未确定透水砼的颜色 , 导致无法施工 , 工期延误1年 。
在此次由发包单位造成的工期延误中 , 施工单位承担了人工、设备、管理等费用 , 面临非常大的经济风险 。
工期延误 , 也会使施工单位面临材料涨价带来的间接风险 。在市政工程项目中 , 50%-60%都是材料成本 , 由于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 , 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只会考虑承担合同工期内材料涨价的风险 。一旦发生工期延误 , 施工单位就要承担延误工期后材料涨价的风险 。
近年来 , 受国家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影响 , 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混凝土、碎石、钢材大幅涨价 , 其中碎石由每吨70元左右直接涨到140元左右 。
在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中 , 往往只约定少量几种主材调差 , 并且施工过程不调差 , 施工单位必须先自行进行垫资 , 面临的经济风险日益严峻 。
工期延误造成资金流动性的风险也是要高度关注的 。当前 , 市政工程施工进度款的支付比例 , 少的只支付40% , 多的支付75% 。其缺口部分 , 施工单位需要进行垫资 。
当项目发生工期延误后 , 施工单位垫资无法按计划时间回笼 , 会损失资金成本 ,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施工单位资金链断裂 , 材料款、机械设备租赁款等款项无法按时支付 。在这种情况下 , 施工单位不仅要承担经济风险 , 甚至面临法律风险 。项目管理团队造成的经济风险
如果项目管理团队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不规范 , 就会发生权利和责任不对等的情况 。有了利益大家一拥而上 , 出现问题相互推诿 , 似乎干多干少、干错干对都一样 。团队氛围会影响到项目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 , 逐渐产生干得多错得多、不干不犯错的消极心理 。
这些问题表面上看不出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 实际影响深远 。虽然施工单位均对项目管理人员制定了岗位职责及管理职责 , 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 存在着管理团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 。
例如 , 项目工程部可能为了产值及进度不考虑成本投入 , 为了完成任务和考核指标 , 投入不合理的人工、材料、机械 , 造成施工成本大幅增加 。工程部工作内容只涉及产值完成情况 , 不考虑成本 , 造成项目管理人员认为成本管理是经营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事情 , 与自己无关 。在技术方面 , 施工方案、施工进度编制和工序衔接不合理 , 也会造成人工、材料、机械的闲置浪费 。
诸如上述 , 施工管理团队整体的管理水平 , 以及部门之间的成本意识和协调能力 , 也会使施工单位面临潜在的经济风险 。工期延误的前期防控措施
在市政工程项目具体执行和操作过程中 , 存在很多制约工程进度的因素 , 可能来自发包单位的资金问题 , 可能来自政府监管单位或者来自当地居民 , 或者来自不利的天气情况 , 施工单位需要积极解决这些制约工程进度的问题 。
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多样、长期性等因素 , 往往会使工期延误无法避免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 , 减少损失 , 施工单位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合同条款 。所以 , 工期延误的预防要从投标报价开始 , 在合同条款签订前就要做好防控措施 。
投标阶段 。施工单位要实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现场情况 , 客观评估发包单位履约能力 。要根据施工现场外部及内部环境 , 编制人员、材料、设备投入计划 , 评估发生工期延误风险的概率 。如果发包单位实力强 , 则风险会相对较小 , 发包单位实力较弱 , 风险就会较大 。合理评估这些风险后 , 还要听取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 避免发生决策失误 。在制定相关的投标策略时 , 还要将这些不利因素考虑在投标报价中 。
签订合同阶段 。施工单位最好能采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 , 以该合同为底稿 , 结合专用条款 , 与发包单位进行合同谈判 。合同谈判的人员组成要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和执行经验 , 需要懂得技术、造价、财务、法律法规等相关人员参加 。谈判人员要逐条研究分析合同条款 , 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非承包商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 , 经济损失索赔的权利 。
如果合同中存在单方面约束、缺陷、不合理、不公平 , 以及明显不应由施工单位承担风险的条款 。谈判团队要据理力争 , 不能为了满足公司经营额度的要求 , 对发包单位无原则地让步 , 签订存在缺陷、不合理、不公平的合同 。如果签订了这样的合同 , 该工程项目必然存在巨大的风险 , 将会造成施工单位的巨大损失 。
签订分包商合同阶段 。施工单位要采用风险转移和风险共担原则 , 在与分包商的合同条款中约定合理的条件 , 合理约定各方分担风险原则 , 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 , 对于降低工期延误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工期延误的过程防控措施
无论发包单位、设计单位 , 还是地方政府或是施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 , 施工单位都应该积极地履约合同 , 推动项目进度 , 及时向监理、审计发包单位书面提出报告 , 留存相关签字确认的纸质资料 , 并制定合理的赶工措施 , 报批发包单位 。
施工单位要仔细研究进度计划 ,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关键工期 。如果延误的事件 , 不在关键线路上面 , 需要分析延误是否超过总工期 , 若超过总工期 , 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关键线路 , 研究后续关键线路是否可以弥补工期 。因为只有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延误才会影响整体工期 , 可通过合理调整进度计划降低工期延误对总工期的影响 。
积极与发包单位沟通 。施工单位可通过发包单位下发赶工指令 , 施工单位按照指令编制并实施赶工措施 , 既可以减少工期延误 , 也可以在发包单位那边获得赶工的补偿 。
在发生工期延误的过程中 , 施工单位要积极收集证据 , 并安排专人保管和整理相关证据 , 例如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各项会议的会议纪要、施工现场照片、材料进出场的报验资料 , 风力、天气、温度的记录 , 以及设计变更单、业主指令等相关材料 , 都是发生工期延误后向发包方索赔的重要依据 , 也是工程索赔、结算时必须提供的证据 。提升项目管理团队整体素质
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 , 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明确细化项目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利 , 制定工作计划 , 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 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 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任务 , 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同时 , 要避免出现项目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现象 。
提前编制合规、合理、经济的施工组织设计 , 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已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因为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拟建工程的人力、物力、时间、技术等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 , 这样可以让施工单位尽可能降低或者避免损失 。
【如何规避项目风险转嫁 供求关系失衡环境下】综上所述 , 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 只有在各个环节中重视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 事先编制应对计划 , 才能更有效避免、转移和减少经济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