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在B站上做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了

bilibili|“在B站上做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了

文章图片

bilibili|“在B站上做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了

文章图片

bilibili|“在B站上做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了

文章图片

bilibili|“在B站上做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了

文章图片

bilibili|“在B站上做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了

文章图片

bilibili|“在B站上做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了

文章图片


人们开始把游戏开发过程做成视频日记 。
【bilibili|“在B站上做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了】
文/安德鲁

不知不觉间 , “直播”自己做游戏的越来越多了 。

打开B站之类的视频网站 , 你会发现“游戏开发实录“和“游戏开发日记”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 , 尤其在独立游戏领域 , 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选择把自己构思创意、制作游戏的过程公开出来 。



有些是开发过程中一些片段的实录 , 也有一些会精心整理成有主题的各类合集 , 独立游戏开发日记 , 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 。



大家开发日记的形式各不相同 。 有的人选择相对简单地粗剪一些长篇幅的实录 , 单个视频的实录合集可能有几十分钟 , 向大家介绍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里(可能是一两周、一个月或者更久) , 自己有哪些突破 , 游戏更新了哪些内容 。 像是UP主方dragon的开发日记 , 就是雷打不动地每30天更新一个 。



而另一个极端会可能选择极致的短平快 , 比如UP主王伟伦的《新月纪元》 , 是一款像素风的横版动作游戏 , 他的开发日记通常只有1分钟左右 , 每隔几天都会更新一个新的视频 , 告诉大家自己做了哪些新的改动和尝试 。



当然啦 , 这是日记形式的两个极端 。 不严谨地肉眼统计下来 , 更多的开发日记还是常规中视频的规模 , 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个大约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 , 详细列举近期的一些重要进展 。



此外 , 有一些大厂的常规产品 , 同样会更新各种开发日志 , 不过更多的是在于匹配运营节奏——及时同步玩家游戏当前的版本状态 , 通过“解谜”或是“走近开发团队”一类的主题视频 , 让玩家了解一些新内容背后的开发逻辑 。

开发独立游戏的不易 , 从这些开发日记的视频记录就能窥见一斑 。 所有的内容往往都要从最基础的像素小人、各种动作模组做起 , 也有些零基础的新人 , 要从最简单的开发知识学起 , 逐步上手做游戏的过程 。 借助视频日记的形式 , 这些正在为更多玩家熟知 。



只不过并不是所有开发日记都能看到一个明确的一路走来的过程 , 有些日记更着更着就看不到最新的了 , 或许是因为种种原因作者选择了放弃 , 也或许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而被暂时拖了节奏 。

比如我看到某个工作室的开发日记从去年年中开始更新 , 最高的一期曾经有20多万的播放量 , 但最近一次更新已经是半年之前了 , 不知道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挑战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开发者 , 选择在视频平台发布游戏开发日记了呢 。 除了单纯“给自己一个交待” , 这类记录形式的出现 , 多少也让开发之外的事儿 , 有了一些更积极的可能 。

一方面 , 开发者能更早、更及时地接收来自潜在玩家的反馈;另一方面 , 自然也便于游戏积累第一批种子用户 , 如果游戏的素质尚可 , 也有因此借玩家之间的口碑传播破圈的可能 , 也算是一种成本很低的宣发 。

比如《大多数》在B站上的一些开发日志、灵感取材介绍 , 就给游戏积累了不错的关注 , 播放量最高的一期介绍视频有近60万的点击 。 这自然对游戏早期的传播颇有助益 。



在视频网站之外的地方 , 你也可能会看到“慕名而来”的玩家提到 , 自己是看到开发日记过来的 。



诚然 , 有些视频记录的也只是开发练手的过程 , 作者并没有想就此做出一个完整的游戏 。



我目前所见的结果最好的 , 大概是米哈游离职的开发者踢踢打踢踢开发的《微光之镜》 , 游戏拿到了今年恢复发放之后的第一批版号 , 并且上架了Steam页面 。 这可能是所有独立开发者能设想的、最好的阶段性成功了 。



而更多的或许在还没有吸引到足够的关注之前 , 就默默消失了 。 就像UP主桔子皮遗迹的个人简介听起来那样悲壮:

“争取成为独立游戏幸存者”



你怎么看待视频网站上的游戏开发日记 , 这会成为独立游戏开发的一种新常态吗?






我被大厂裁员了 | 专访莉莉丝主美 | 天美J3梦之队 疫情下的上海圈 | 版号 | 离开游戏行业 原神音乐 | 重新理解TA | 星穹铁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