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深处博克图,岁月停驻1980年代,旅游能否解除时光封印?( 二 )

那时的博克图已经有六个可以放电影的礼堂、四家百货商店 , 是此段大兴安岭最繁华的所在 。
民工在商店购物时 , 还和本地的一群青年发生了冲突 。 相互叫嚣了几句之后 , 本地青年看他们人多势众就认怂撤了 。 这让民工们的情绪更加激昂 , 他们高谈阔论地涌向火车站看火车 。
博克图的站台上正好停着一辆绿皮火车 , 当发现这是从莫斯科开往北京的国际列车的时候 , 这群知青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 大家此刻心里想的都是一件事——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北京啊 。
第二个片段:
在当地 , 有一种耐寒的根茎类蔬菜卜留克 , 这种学名芜菁甘蓝的作物 , 曾经与土豆、大头菜一起 , 作为博克图驻军的主要蔬菜 。 每年秋天 , 每个连队都至少要腌十大缸卜留克 , 腌制好的卜留克既可以凉拌生吃 , 也可以炒或者蒸熟再吃 。
肉炒卜留克丝是春节时的必备佳肴 。 而它的味道 , 已经成为很多离开博克图的军人或者家属最心心念的味觉记忆 。

第三个片段:
1991年守备五师改制为守备五旅 , 1992年沈阳军区所有守备师旅全部撤销 。 博克图原师部大院被镇中学租用 , 朗朗读书声代替了军人的口号声 。
每年正月十五 , 林业公司会在大院儿的广场上放烟花 , 全镇的人都会聚拢来凑热闹 。 从师部大院往镇上的街道两侧 , 会有很多冰雕、冰灯 , 人们会在灯前拍照留念 , 孩子们一路嬉笑打闹 。
这时知青早就走了 , 军人也走了 , 只剩林业和铁路两股有生力量 。 那时的元宵节成为博克图所剩不多的繁华时刻 。

如今博克图有大量闲置房屋 , 开业的贴纸还在 , 门前却已经长起了杂草 。
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2009年滨洲铁路(中东铁路哈尔滨至满洲里段)复线全线贯通;2014大兴安岭全面禁伐 。 相伴随的就是博克图在铁路线上的重要性降低 , 大兴安岭中转站的流通量降低 。
博克图彻底离开了社会发展这条大河的主流 , 过往的建筑、街道构筑的空间还在 , 但其中的活力、人声却已消散 。 空间的形态也停滞在了上世纪的状态 。
完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硬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个是空间上的新奇或优美 , 另一个则是时间上的距离感 。

博克图的周边风貌 , 由于高纬度的关系 , 还算有一些新奇 。 大兴安岭虽然山势毫无险峻之感 , 但森林和湿地却也组成了优美的景色 。 而中东铁路在博克图一带留下了大量遗迹 , 包括镇子内的俄罗斯建筑和保护铁路的碉堡 , 对于感兴趣的人来说 , 这方面的新奇是足够的 。
由于博克图当初在时代浪潮之中是这一代受益最大的镇子 , 因此当浪潮褪去 , 也成为了“最空虚”的镇子 。 虽然有大量人员离开 , 但仍然被旧时代的人员占据了镇子的主导地位 。 这让博克图不但外表停留在上个世纪 , 社会运行规则、人们的行为、思想 , 也保留了上世纪的样子 。
这让博克图具有了很强的时间距离感 , 外来者可以获得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心理冲击 , 这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旅游资源 。

进入这样的旅店 , 总有需要出示介绍信的错觉 。
山西平遥古城或者云南丽江虽然也保持了古朴的面貌 , 但是内部居民的生活早已荡然无存 , 一个历史的空壳内装载的都是现代的旅游商业 。 休闲放松没有问题 , 如果要体会历史或者过往 , 就无能为力了 。
在某种程度上 , 博克图的旅游价值是超过平遥或者丽江的 。
当然 , 博克图缺乏必要的旅游服务基础 , 在这几乎找不到一家符合当代住宿标准的酒店 。 虽然似乎也在发展旅游产业 , 但是当地景点毫无服务意识也就罢了 , 面对游客管理意识却很强 。 不过 , 这些不就是上世纪末期真实的写照么?而真实恰恰是博克图最大的价值 。

段长室外的碑和供游人休息的椅子 , 这就是博克图最显眼的旅游服务设施了 。
因此 , 博克图当下的状态是一个完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 。 但同时 , 旅游之于博克图的发展显然进入一种悖论 , 维持现状旅游服务水平低 , 不可能有大量用游客涌入;进步发展为旅游而改变 , 穿越时光的体验将被破坏 , 价值降低 。
漫步在博克图街头 , 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场景 , 心里的感觉并非只有愉悦 , 而是百感交集之下的略带紧张 。
当时 , 以及在写这篇文章之时 , 有一首毫不相干的歌曲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 , 就用它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