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一天 , 医生在读一名病患焦海棠的来信“我是怀了第五胎的人了 , 前四胎都没活成 , 其中的后三胎都是出生后发黄夭折的 , 求求您 , 求求您拯救这还没出生的第五胎 。 求您伸出热情的手救救我这腹中的婴儿 。 ”
“天呀 , 这孕妇是怎么回事 , 前面怀了四个孩子都夭折了 , 太可怜了 。 ”这是 , 角落里一名姓林的医生说:“是新生儿溶血症” 。
“都已经怀了那么多次了 , 一个都没存活 , 这也太可惜吧”
几名医生在办公室窃窃私语 , 这孕妇腹中的孩子凶多吉少 , 可能也会像前面四个孩子一样 。
林医生明白这是母子之间 , 因为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 。 但问题是这种病在国内尚无存活的先例 , 国际上也含有痊愈的记载 。 于是她字斟句酌地回了信:“还是请你就地生产 , 就地治疗为好 。 ”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 , 焦海棠在接到回信后又来信了:“林大夫 , 请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 林大夫 , 请求你死马当活马医吧 。 ”
读着绝望痛苦的来信 , 林医生彻夜难眠 , 茶饭不思 , 跑遍了图书馆 , 查遍了世界最新的医学期刊 , 最终决定让她来北京生活 , 试着救救那个即将出生的小生命 。
结果孩子出生很顺利 , 是个体重2900克的男孩 , 但是不到三个小时就出现了全身黄疸 , 而且生理指标也越来越糟 。
手术进行了5个小时后 , 焦海棠被推出手术室 , 林医生身疲力尽地告诉她的家人:“我已经尽力了!我尽力了.....!”
“成功了!成功了!我终于有孩子了 , 谢谢医生 , 谢谢医生!”林海棠的丈夫赶紧把妻子推到病房休息 。
之后 , 为了感谢医生这名产妇给孩子取名“协和” 。 而在林医生接生的孩子中很多家长为了感谢她也纷纷给孩子取名为“爱林、敬林、仰林”等等 。
除了之外 , 她还是我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 。 她一生从事医学事业 , 被称为“万婴之母” 。
钟南山院士称她为姑婆 , 袁隆平院士就是由他亲手接生来到这个人世上的 。 她是剖腹产引进中国的第一人 , 林巧稚 。
1901年 , 林巧稚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厦门鼓浪屿 。 在她五岁的时候 , 母亲因患宫颈癌奄奄一息 。
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 , 依然没有能够挽回母亲的生命 。 就这样 , 林巧稚五岁就没了母亲 , 跟着父亲独自长大 , 她就立志不为良 , 相当为良医 。
1929年 , 立志做医生的林巧稚 , 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 , 从此开始了54年的从医生涯 。
林巧稚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妇女宫颈涂片检查 , 这种检查方式直到今天仍具价值 。 她曾主编《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大全》《农村妇幼常识问答》等科普读物 , 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从中受益 。
1965年 , 年过花甲的她 , 仍然活跃在农村巡回医疗的第一线 。 白发苍苍的她仍步伐轻快 , 她走到哪里 , 哪里就听得见“林老”的亲切称呼 。
林巧稚家里的电话一直放在床头 , 医院有危重的病人 , 她就整夜地守着电话等消息 。 她曾说过 , “我的唯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 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 。 ”
1980年 , 林巧稚因患脑血栓入院治疗 。 在这三年中 , 林巧稚仍坚持参与《妇科肿瘤》的编写 。
1983年4月22日 , 林巧稚去世 。 弥留之际 , 她仿佛又回到了紧张的手术台前 , 喊道:“快拿来!产钳、产钳……”护士拿来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 , 几分钟后 , 她的脸上露出了平静安详的微笑 ,
【林巧稚|林巧稚:从鼓浪屿走出的“万婴之母”终生未婚】“又是一个胖娃娃 , 一晚上接生了3个 , 真好!”这便是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
冰心老人在《悼念林巧稚大夫》一文中这样写道:“她是一团火焰、一块磁石 。 她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 是极其丰满充实地度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