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视频里,看到的是你自己”
刘舒扬 田亮
各美其美 , 美人之美 , 美美与共 , 天下大同 。有这样一群人 , 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各不相同 , 却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把中国讲给世界听 。一张张中国面孔 , 一个个中国故事 , 汇聚成一个真实、立体、可爱的中国 。
村里有个女孩叫“小哥”在YouTube上拥有882万粉丝的“滇西小哥”其实是个姑娘 。她的粉丝数量与福克斯新闻网(FOX)等西方主流媒体在YouTube上的粉丝量接近 。“小哥”麻花长辫、头戴竹笠、身穿布衣 , 一只名叫“大王”的阿拉斯加犬晃着脖子上一串铃铛 , 兴奋地跟着“小哥”上山、下地 。初春约三五好友去山里采一箩筐野菜 , 盛夏在田田荷叶中折取几株做成消暑解渴的花草茶……一幕幕田园生活吸引了大量海外网友 , 最高的一期视频播放量达到了4000多万次 。“小哥”说:“真没想到有这幺多外国朋友会了解、喜爱我的家乡 。”

文章插图
“滇西小哥”和家人生活在云南保山大秧田村(视频截图) 。
她的本名叫董梅华 , 自称“小哥”是觉得它活泼俏皮 , “滇西”则是指家乡云南保山的地理位置 。这里天高云淡 , 四季如春 , 有淳朴的人情味 , 又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加持” , 是个天然的创作宝库 。但在小时候 , 正是大山困住了生活 , 山陡地薄 , 务农不易 , 父母带着她和妹妹阿霞四处打工 , 那时的“小哥”只想走出大山 , 去外面的世界寻找美好的生活 。转折发生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三年 , 父亲生病了 。她陡然发现 , 与父母相守的记忆实在太少 , 手里捏着要签字的病危通知书 , 她下定决心 , 回家去 , 一家人的团聚比什幺都重要 。
大山还是那个大山 , 但时代已飞速变换 。2016年12月20日 , “小哥”发布了第一条视频 , 名字起得很俏皮 , “捉了只萝卜精 , 剁了腌成萝卜干” 。在3分38秒的时长中 , 几根白胖的萝卜从土中被拔出、去缨、切割、晾晒、腌制 , 一旁还有只啁啾的小鸟站在枝头 , 蓝天白云就是天然的幕布 。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意象已经跃然屏上 。
然而播放量却屈指可数 , “为什幺我这幺好的内容 , 没有被人看到?”“小哥”又拿起手机跑进山里 , 拍了一期油炸竹虫 , 从怎幺寻找有这种昆虫的竹子 , 怎幺砍竹子、找竹虫拍起 。“什幺看着有云南特色 , 就拍什幺 。”渐渐地 , 她发现 , 夺人眼球不如馋人味蕾、解人乡愁 , 网友更爱看的 , 还是他们一家人分享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平凡幸福 。
爷爷奶奶一辈子都生活在村里 , 带他们出去走走是“小哥”一直以来的心愿 , 可惜还未实现她就已经回乡 。2018年 , 她试着给老人做了他们从来没吃过的牛肉汉堡:用刚摘的野番茄做番茄酱 , 用鸡窝里还热乎的鸡蛋和一勺雪白的猪油制作面饼 , 撒上芝麻 , 以木炭为火将其烘烤至金黄 , 最后加以组装 , 一个中国乡村版的汉堡就这样诞生了 。视频在YouTube发出后 , 迅速得到了海外网友的关注 , 有上百万的人观看 , 这是她在海外播放量的一次大突破 , 也大大出乎她的预料 。她本来担心被网友批评“汉堡不正宗” , 结果评论中没人在意汉堡的做工或口感 , 反而是祖孙的情感、文化的碰撞让网友们动容 。来自美国的Gabbi Green在评论区写道:你用筷子这个古老的器具 , 把汉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 谢谢你对美国美食的好奇和尊重 , 也希望能跟着你了解更多云南美食 。有一位自称滇西小哥“菲律宾头号粉丝”的网友说:你不仅教我们做饭 , 还教我们如何感恩和爱我们的家人 。还有一位外国老人 , 身患癌症 , 饱受思念亡妻之痛 , 他平生第一次下载微信、使用翻译软件 , 只是为了告诉“小哥”:通过你的视频 , 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温暖 。
【“从我的视频里,看到的是你自己”】没过多久 , “小哥”又拍了一条“全毛豆腐宴” 。翻山越岭间 , 她收割豆苗;簸箕翻飞中 , 她颠出翠豆;屋前小院里 , 她和奶奶推盘碾磨、熬煮成浆;烧柴点炭后 , 她耐心等待一团团豆腐长出雪白的绒毛 。最后 , 油炸毛豆腐、蒜苗炒毛豆腐、水豆豉拌毛豆腐、红油豆腐乳 , 一顿“全毛豆腐宴”准备齐当了 , 一声保山方言“快来吃饭嘞”召唤出一家五口饱餐一顿的温馨时光 。这条视频在YouTube创下了4000多万的播放纪录 , 评论区一条点赞近三千的留言写道:“在各国语言中 , ‘晚饭准备好了有不同的发音 , 但它们的情感是共通的 。”
“小哥”的风格越来越清晰 。她会保留各种真实的环境音 , 砍甘蔗的声音、采莲蓬的声音、锅中翻炒的声音;她说着保山的方言 , 从不做过多的讲解 , 语言仿佛不再重要了;妹妹阿霞、弟弟小豪和可爱的“大王”有了更多镜头 , 阿霞去地里拾山药豆 , 小豪上山打栗子、摘果子 , “大王”吃芭蕉叶 , 在泥潭里打滚 , 这些都是乡村特有的样貌 。从前 , “小哥”经常这样问自己:大家喜欢我什幺?现在 , 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解答 , “从我的视频里 , 看到的是你自己 , 是你和家人的一日三餐 , 是你在电视吵闹的背景下和家人说说笑笑的温暖” 。
爷爷有另一种“中国功夫”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 , 造出一座桥 , 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 , 阿木爷爷就成功地在小溪上架起了一座木拱桥 。只见他先把四方长木条放到一块板子上 , 手执刨子在木条两侧边缘打磨 , 向前、向后、向前、向后……那刨子在阿木爷爷手里好像变成一把指哪削哪的刻刀 , 把原本横截面是四方形的木条削成了“凸”字形 。接着他拿起一根圆木 , 将凿子抵在木上两道平行的刻痕中间 , 挥起羊角锤一下一下地敲击 , 直到凿出一段“凹”字形中空——恰与刚刚的“凸”字形木条紧密地嵌套 。整座拱桥均是通过这样两个凹凸部位的相互咬合组装而成的 , 兼具美观与实用 。
这段展示榫卯技艺的视频很快火到了海外 , 在YouTube上收获了上千万播放量 , 人们讶异于这古老的中国手艺今天依然能用得上 。阿木爷爷还做过各式各样的鲁班锁、将军案、微缩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 , 平平无奇的木头一经他手仿佛就能变为精妙无比的“神作” 。外国网友连连赞叹:“这是把3D打印机装到脑子里了吧 , 真正的大师!”“简直是另一种中国功夫!”D4902AB4-8349-4BC7-B388-7D7244E450B4

文章插图
上图:阿木爷爷做了50余年木匠 。左下图:阿木爷爷和他制作的鲁班凳 。右下图:阿木爷爷把木工技艺与磁悬浮、静音水泵结合 , 做出流水奥运五环 。(本组图片为受访者供图)
高超的技艺由50年木匠生涯锤炼而成 。阿木爷爷本名王德文 , 山东聊城人 。幼时家境贫寒 , 他身为长子 , 14岁时就跟着村里木匠学手艺 , 讨生活 。那时习惯 , 拜师就意味着3年没工钱 , 他只能一边帮工一边“偷师” , 别人干活时他在旁边看 , 等到忙完了再找废木料练手 。日复一日 , 他的技艺日渐精进 , 到20岁时 , 已经有人找上门点名要他干活 。在漫长的岁月里 , 木匠这门手艺为阿木爷爷和家人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 如今又为晚年的他打开了一扇传播中国传统手艺的窗 。
2017年 , 阿木爷爷从老家赶到广西帮儿子儿媳照顾孙子 , 闲暇时他就拾起老本行摆弄下木头 , 既逗乐孙辈 , 又打发时间 。儿子王保成觉得有趣 , 提议由自己掌镜 , 把做木工的过程拍下来 。“拍鲁班凳是父亲的建议 , 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王保成对《环球人物》采访人员说 。
鲁班凳是由一整块木头经过锯、刨、磨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 。未打开前它形似枕头 , 但只要沿着正确的线路打开 , 它就能变成一把凳子 。研究鲁班凳是阿木爷爷的乐趣之一 , 当《环球人物》采访人员问及不同类型的鲁班凳有什幺区别时 , 他几乎不假思索 , 侃侃而谈 , 仿佛一张张鲁班凳就在眼前 , 供他“解剖” 。即使如此熟悉 , 拍摄第一条鲁班凳制作视频时 , 阿木爷爷还是提前几天画好图纸、不断练习;正式拍摄时 , 对画线、刨、锯、凿、钻每个步骤 , 他小心谨慎、精心打磨 。这样前后忙活了3天 , 才凝练成观众看到的3分钟视频 。而那条13分钟的拱桥制作 , 则花了整整半个月的心血 。

文章插图
林超从2011年起开始创作《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受访者供图)
阿木爷爷的视频有一个特点 , 就是特写镜头特别多 , 在有限的时长里尽力清晰呈现每一个步骤 , 这是他特地叮嘱儿子的 。“我想让大家对木工技艺有更充分的认识 , 让更多人了解、喜欢这门手艺 。”有外国网友留言询问具体制作方法 , 不懂英语的阿木爷爷就通过翻译软件详细作答 , 这种不藏私的态度也让海外网友们感受到中国匠人的真诚 。
阿木爷爷的YouTube账号目前已经积累了142万粉丝 。儿子告诉他 , 外国网友除了跟着视频学做手工 , 也想直接购买他的作品 。谈及此事 , 阿木爷爷对《环球人物》采访人员说:“咱们中国文化走出国外我很高兴 , 希望这些木头物件也能走出去 , 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木工制作中来 。”
“我希望世界人民大团结”当《环球人物》采访人员与林超取得联系时 , 他刚结束一天的工作 。你可能不熟悉林超这个名字 , 但你一定听说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下简称《那兔》) , 一部豆瓣平均得分8.5分、单一视频平台总播放量超5亿的现象级动画 。林超是它的原作 , 也是编剧 。
这名“80后”云南小伙现居成都 , 至今仍在创作《那兔》剧集 。他的音色很干净 , 表达简洁利落 , 不乏幽默 , 语速不疾不徐 , 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历程如数家珍 , 也正是这份对军事知识的热爱直接促成《那兔》的诞生——2011年1月11日 , 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战斗机歼—20在成都黄田坝首飞 , 林超备受鼓舞:“那一天可以说是全国‘军迷的狂欢节 , 都觉得我们国家太不容易了 。”他刚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不久 , 萌生了用漫画反映我国军事装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一过程的念头 , 这就是后来的漫画版《那兔》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军事、外交事件是这部漫画的主要内容 。为了把厚重严肃的历史画得好看 , 林超以动物代表国家 , 并将其拟人化 。主角团设定为一群兔子 , 也就是“种花家”:“那时我们一穷二白 , 大家都闷起头来求发展 , 就像一只默默无闻的小白兔 。而且十二生肖里 , 兔年过后是龙年 , 也寄托了‘腾飞的期望 。”温顺可爱的兔子为求发展 , 时而手持板砖 , 时而破口大骂 , 形成强烈的“反差萌” 。其他国家的动物形象则主要依据《时局图》这幅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漫画 , “鹰酱”“毛熊”“脚盆鸡”渐次出场 , 纵横捭阖、你来我往 。因为形式新颖 , 语言诙谐 , 漫画《那兔》很快便小有名气 。
林超想让这只兔子的故事走进更多人心里 。2015年前后 , 他尝试做动画设计 。为了配合动画的需要 , 他对原画的用色、勾线进行了相应调整 , 但整体造型依然保持了简洁的线条风格 , “避免给观众带来认知上的困难” 。林超对《环球人物》采访人员分析道:“往往越简单的造型越不会受到排斥 , 而且会带动观众关注造型以外的东西 , 比如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 。”
《那兔》动画每集约7分钟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中拣取最合适的内容?想象中这个过程应该绞尽脑汁、抓耳挠腮 , 但林超有他的方法——看中学历史教科书 , 上面的内容大家都学过 , 接受度自然更高 。在此基础上 , 能否打动自己 , 这一点非常重要 , “那些能感动观众的情节 , 第一个哭的人是我” 。初期给动画找素材时 , 林超在一所兵营中看到一幅上甘岭军事地图 , 中美两方鲜明的炮位数量对比让他非常震撼 , 身旁同行人一句“真不知道抗美援朝这些‘神仙是怎幺硬抗美军优势装备的”更是戳中了林超的心窝 。林超就此坚定了在动画中增加抗美援朝内容的决心 。最终 , 这个在漫画中着墨不多的内容 , 在第一季12集动画中占到近1/4的篇幅 。

文章插图
《那兔》动画中 , 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一集《铁原阻击战》 。

文章插图
2021年2月 , 林超创作《班公湖烈士纪念》画作 , 致敬中印边境冲突中的5位戍边英雄 。(本组图片为受访者供图)
动画这种视频形式 , 要讲好故事 , 除了好造型、好内容 , 还需要恰到好处的节奏感 。画面、音乐和情绪相结合的每个具体点位 , 林超都是一次次试出来的 , 有时他要花五六个小时才能找到 , 一旦找到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观众情绪共振 , 弹幕集体刷屏 。
许多人都对《那兔》中这一幕记忆深刻: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多年后 , 已是垂暮之年的老兔对着昔日阵亡战友的英魂哭着喊出那句“我好想你啊!”配合着2014年3月28日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新闻影像 , 背景音乐《追梦赤子心》的前奏随之响起 , 一声声叩在观众心上 。这段被网友们称为“那兔名场面”“泪崩必备”的动画 , 林超也是流着泪做完的 。在片尾播放与本集内容相关的真实照片和视频 , 是《那兔》的惯例 。“《那兔》只是个引子” , 林超说 , 他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 , 这些动画故事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 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
从2011年至今 , 关于这只兔子的故事 , 林超已经讲了十几年 , 自己也随之成长 。大约五六年前 , 林超去东北某高校讲座 , 从在场同学口中 , 他得知有学生看了《那兔》后报考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当天正在亚丁湾护航 。这股被《那兔》激发的壮志豪情 , 反过来也成为敦促林超继续前行的动力——讲座时 , 他正因苦于学习新知识而犹豫是否着手制作《那兔》大电影 , 如今 , 大电影已在积极筹备中 。在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烈士肖思远 , 生前也是《那兔》的粉丝 。“当我得知烈士的头像是兔子 , 战友去祭奠还特地摆上志愿军兔的模型时 , 是一种什幺感觉呢——通过我的努力 , 激发更多年轻人为我们国家做一点事 , 成为我最大的愿望 。”
对于《那兔》取得的成就 , 林超直言“满分10分 , 只能打5分” , 他说 , 等全世界的人都在聊“你看了《那兔》吗” , 分数就可以往上提了 。这正是他最近在忙活的事情——把这只兔子的故事讲给更多人 , 讲到“一带一路”上 , 讲到五湖四海中 , “希望在有生之年 ,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
推荐阅读
- “中国原来很容易让人理解”
- 我的世界火炉怎么做 5步做火炉
- 我的世界石头怎么获得 简单教程一看就懂
- 彐作为部首怎么读 彐怎么读
- 荣耀手机如何开启查找我的手机
- 海信新风空调全方位守护“健康深呼吸” 关爱女性呼吸健康
- iphone11录屏怎么停止
- 顺丰快递从西安到汉中要多久啊
- 我的世界五神的名言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 缺乏安全感发的朋友圈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