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甘肃礼县雷坝乡山顶上的小村,缺水缺土地他们是靠什么生活下来的

【礼县|甘肃礼县雷坝乡山顶上的小村,缺水缺土地他们是靠什么生活下来的】礼县|甘肃礼县雷坝乡山顶上的小村,缺水缺土地他们是靠什么生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礼县|甘肃礼县雷坝乡山顶上的小村,缺水缺土地他们是靠什么生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礼县|甘肃礼县雷坝乡山顶上的小村,缺水缺土地他们是靠什么生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礼县|甘肃礼县雷坝乡山顶上的小村,缺水缺土地他们是靠什么生活下来的

文章图片


礼县雷坝乡朱雀村有100来人口居住在山顶上 , 如果说是旅游观光 , 云雾缭绕、风光独特 , 难得的是出门便是悬崖峭壁 , 能在这里居住比神仙还要安逸 。 从原住民的角度来说 , 山顶上没有水源 , 也没有耕地 , 水是生命之源、耕地就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根本 。 朱雀村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 , 是如何生存下去的 , 对此很是好奇 。

从远处看整个村庄就像一座军事古堡 , 其实在古代就是一座预防匪患的古堡 。 村里的老人说 , 祖上是明末清初从四川广元迁徙而来的 。 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的义军都光顾过四川 , 张自忠还攻破蜀王府 , 当过短暂的土皇帝 。 义军当时已是穷途末路 , 烧杀抢夺必不可少 , 老百姓为了躲避匪乱而离开故土那是正常 。

先祖们逃荒来到礼县 , 人生地不熟 , 当地人又不待见 , 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 礼县山高林密 , 土地贫瘠 , 肥沃的土地已经被人占据 , 先祖们也只能找海拔高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安顿 。 先祖们在四川生活对匪乱十分的惧怕 , 找地方安顿可以抵御匪乱的地方 , 这座山地势险要 , 只有一条路通向山顶 , 先祖们就决定在这座山顶上安居下来 。

先祖们在山顶修建房舍 , 几年的劳图奔波 , 总算有个落脚之地 。 为防止土匪来袭扰 , 还在入村的路口修建城门和城墙 。 城门解放前保存完整 , 解放后在除四旧迎四新运动中 , 城门被列入四旧对象而被拆除 , 城墙也未能幸免 。 城墙和城门拆除后 , 村民们当石材修建房舍 。

房舍修建并不规范 , 所有空地都修建房舍 , 大部分的房舍都保持古村落风貌 。 10多年前大部分房舍都是泥巴墙瓦顶房 , 前几年有外省的某单位对口援助 , 村民们才修建起新房子 。 不过山顶上运送材料比较困难 , 大部分的房子都是低矮的瓦房 , 极少看到楼房 。 可能是山顶风大的原因 , 大多数的房子都不是很高 。

有省外单位的援助后 , 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善 , 并且还安装自来水 。 没有接通自来水之前 , 村民们都建有蓄水池 , 水源储备量的大小全看天气 。 没有储存到雨水 , 村民只能到山脚下挑水 。 以前没有修通公路 , 村民挑水都是走小路 , 经常不小心就摔倒 。 挑水快到山顶时摔倒 , 这一趟就白跑了 。

山顶上所有的土地被房舍占据 , 几乎没有多余的一寸土地耕种 , 村民的粮食来源主要是靠半山腰的耕地 。 先辈们为躲避战乱而来 , 对防御极为重视 , 所以将生活区跟生产区分开 。 每到耕种的时候都要走到半山腰种地 , 到秋收的时候又将摘收的粮食背上山 , 这样的耕种方式在战乱时十分好用 , 但在和平年代真的很吃力 。 据说祖先们来到这里生活后就没有遇上过战乱 , 这座军事碉堡算是白建了 。

朱雀村目前生活着100来个村民 , 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 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挣钱 , 混得好的在外面安家 , 混的不好的每到过年过节才会回来 。 年轻人出去当然不想再回来 , 毕竟在贫瘠的地方生活环境不太好 , 不要说生活 , 生存都是个大难题 。 目前朱雀村还是贫困村 , 尽管有省外企业对口帮扶 , 但环境所限仍未摆脱贫困 。 前几年修通公路 , 村民们出行相当的方便 , 有私家车的村民可以开车直达家门口了 。

朱雀村地理位置的独特和生活方式有别于当地 , 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 很多人来陇南旅游 , 首要去的就是山顶上的朱雀村 , 现在的朱雀村已经成为网红地 。 喜欢原始古村落的朋友 , 如果有时间何不前去参观参观 , 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 , 见物说物 , 见其所想 , 所想所写 , 如有不对的地方 , 敬请大伙谅解 。 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 , 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 。 原创文章 , 抄袭必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