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发生了什么?女大学生水龙头自尽!( 二 )


13岁时 , 父母开始审查每一位和她接触的网友 , 翻阅邮箱和短信 , 并且有选择地进行删除 。
从小到大 , 父母都会坚持门禁:晚上9点前必须到家 , 否则就去报警 。
如果接近9点她还没回家 , 父母就会短信轰炸 。
15岁了 , 过马路的时候妈妈还要牵着她的手 。
家里兄弟姐妹几个 , 最受影响的是她的大哥 。
30岁的人 , 没有工作过 。
“他从来不离开家 , 每天就在家里玩游戏 。 ”
她也一样 , 无法交友 , 无法融入社会关系 , 却又无法独处 , 整个人全部乱了套 。
精神失调到崩溃 , 脑袋里只记得起她妈妈说过的一句话:
“你问我什么时候才能不管着你、赖着你?
我告诉你 , 我以前管你 , 我现在管你 , 等你到了40岁 , 我还是会和现在一样管着你!”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 , 到处都是父母的影子 。
就像吸血的蚂蝗 , 牢牢地附着在她的身上 , 怎么也甩不掉 , 快要崩溃 。
姑娘的控诉 , 得到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
他们说:
被父母寄生 , 是比被父母冷漠攻击更可怕的体验 。
后者相当于缺衣少食 , 可怜是可怜 , 但还有活路 。
而被父母寄生 , 等于整个人被包裹在无边无际的黏稠胶水中 , 慢性窒息死亡 。

03
“病态共生”这个概念 , 最开始是武志红老师提出来的 。
一是父母入侵孩子的生活 , 孩子即便成年也无法和父母分离 。
二是父母接受不了违背自己意愿的孩子 , 孩子即便厌恶 , 也会病态地满足、迎合父母的全部期望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两代人共同使用一个身体和心理 , 生活彼此纠缠在一起 。 ”
这是中国家庭常发生的矛盾 , 也伴随着最伤人的痛楚 。
有人说 , 每次放假回到家 , 都会感觉深深的压抑和窒息 。
360°无死角地被父母入侵 , 像是被丢进一个真空缺氧的密闭空间 , 难以喘息 。
有的孩子 , 刻意迎合、讨好父母 , 却无法做到真正的敞开心扉 , 感觉自己莫名的孤单 。
表面嘻嘻哈哈大大咧咧 , 内心却总是敏感多疑 。
最严重的“病态共生”亲子关系 , 往往都会指向残忍的家庭悲剧 。
毕竟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 , 如果父母强行占据 , 最后和孩子的结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
杨元元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 而那个发帖控诉的姑娘 , 则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 。
但说到底 , 父母把自己的私欲寄生在孩子身上 , 无非是大人为了满足自己对于操控子女人生的快感而已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 《圆桌派》里有一期话题 , 讨论为什么中国大多数父母总爱逗孩子是垃圾桶里捡来的?
窦文涛说 , 这本质上就是父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控制欲 , 即“我让你怕就怕 , 我让你笑就笑 。 ”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 , 作者不留情面地揭穿了这样的亲子关系: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 , 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 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
非常不幸的是 , 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 往往是过于担忧的父母 , 总爱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 。
其实 , 很多时候 , 父母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 , 而是为自己的面子、虚荣心和支配欲 。 ”
就像杨元元的母亲 , 逼女儿去她喜欢的城市上学 , 明明有地方住 , 却硬要跟女儿挤在大学宿舍 。
当她挤在女儿那张狭窄局促的小床上 , 看着女儿忍受着周遭人的白眼和讽刺 , 连一个说知心话的朋友都没有时 , 难道就没有想到过自己的越界和剥夺吗?
我猜她大抵也曾闪过几瞬这样的念头 , 只是已经习惯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真正的生命 。
她攀附在女儿的身上 , 不过是为了控制女儿 , 重活一回自己 。
电影里 , 得了寄生虫病的人 , 没有完好无损的 , 不是被影响得大脑不正常 , 就是宿主死亡 。
而在现实中 , 那些自杀的孩子 , 很多也源于寄生虫父母的蚕食 。

04
《时代周刊》曾经刊发过一篇文章 , 说的是“父母过度卷入孩子生活”的现象 。
里面着重提到了两个词:“回应”和“要求” 。
对孩子的需求给予较大程度的回应;对孩子独立人格和责任心要有高要求 。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认同感安全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
要做到这两点 , 适当的“分离和放手”、足够的“尊重和平等”是重点 。
可绝大多数父母 , 都没有履行好这两个关键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