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94年携妻子隐居深山27年,花光350万后为何重回城市?( 二 )



他们种上了玉米、高粱的食物 , 然后又种上了各种蔬菜 , 除此之外还圈养了很多的家禽牲畜和水果 。
然后就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 用家畜的粪便作为肥料 , 然后又养了几头骡子用来耕地 , 收获了粮食之后自给自足 。
可是渐渐地他们发现光靠两个人没办法完成那么多的工作 , 无奈之下他们就请了10多个人帮忙干活 。
但是夫妻二人也要加入进去一起干 , 所有的生活物资都需要众人用扁担运送 ,
生活所需物资都是由王青松和工人们用扁担一筐一筐挑进挑出 。 不仅如此 , 为了保持环境的整洁 。

王青松夫妇还要求工人们不能够污染当地的环境 , 每天晚上就让他们回家 , 工作的时候也不能够遗留下任何垃圾 , 甚至连烟都不让抽 。
王青松在这个过程中还挑动了100斤的担子 , 而且工作速度比工人要快出不少 , 张梅也不甘示弱 , 创下了不少的劳动纪录 。
他们很享受这样的体力劳动 , 能够让他们找回最淳朴的生活 。
而且山里面也没有任何的现代科技产物 , 连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没有 。 张梅洗衣服的时候
用的是草木灰或者皂荚 , 刷牙则是用盐 , 筷子就用秸秆来代替 。

他们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 等一切都安定了之后 , 两人就这样住在了大山里 。
很多人都很疑惑他们哪里来的钱 , 其实他们在早年的工作中就已经攒下了几百万 , 这笔存款足够两人的田园生活了 。
不过依旧有很多人不能够理解他们的选择 , 那么究竟王青松有着怎么样的经历 , 让他最终选择了回归田园?
曾经的北大教授
王青松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河南洛阳 , 从小家境一般的他对学习有着十足的热情 。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 很多人都选择辍学出来工作 , 但是王青松却在学业上不断进取 , 成功考入了高中 。
在毕业之后 , 王青松就进入到了政府机关工作 , 由于表现出色 , 王青松经常受到上级的表扬 。
王青松在仕途上也是顺风顺水 , 但是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让他觉得厌倦 , 他开始追求不一样的生活 , 同时可以展现自己更多的才华 。
在恢复高考之后 , 王青松决定重新捡起课本学习 , 他打算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 。
王青松本就是学习的好手 , 向来就十分热爱学习 。

虽然已经放下了课本很久 , 但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前途 , 他还是很用心地读书 。
1979年王青松参加了高考 , 他一直都没想过会进入到何所大学 , 觉得只要能够读上书就可以了 。
等到放榜的那天 , 王青松如愿考上了 , 但是录取的学校却让他十分惊讶 , 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 。
在那个年代能够考上大学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了 , 而王青松还考上了北京大学 , 不得不说王青松确实是一位人才 , 最终他也确实通过北京大学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命运 。
进入大学之后王青松选择了国政系专业 , 或许是曾经的政府部门工作经验 , 二十二岁的王青松在校园内气质十足 , 很快就当上了班里面的团支书 。

在大学期间 , 王青松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 , 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见闻 。
在毕业之后王青松继续追求学业上的突破 , 并且报考了北大法律系硕士研究生 , 顺利毕业之后王青松选择继续在北大留校任教 。
王青松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一个目标 , 他成功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
能够在北大做老师 , 别说是在当时 , 即便是现在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青松在事业上的成功 。
当时的王青松有着稳定的事业和丰富的学识 , 加上本身独有的气质 , 放到现在就是妥妥的“高富帅” , 一时间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

不过在北大做老师也还不是王青松的追求 , 简单的教学和研究让他慢慢感到了乏味 。
于是王青松又开始在另一个领域进行突破 , 很快有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成就 , 更是让他获得了不少的财富 。
由于王青松从小就对武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 因此在北大学习期间 , 王青松就十分热爱有关道法自然的书籍 , 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随后王青松就开始投身于养生领域的研究 , 并且逐渐整理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养生理念体系 。
恰逢1985年全国都掀起了一股养生的热潮 , 王青松成功当上了一位优秀的养生讲师 , 随后就开始不断地开办讲座获得收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