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丰:观七彩丹霞记

|尧丰:观七彩丹霞记

观七彩丹霞记--新作品--中国作家网_易坊



未到张掖七彩丹霞时 , 有个念头总挥之不去 , 以为照片里山岭的颜色必不真实;前几日去了七彩丹霞 , 又有个念头萦绕心间 , 此景只应天上有 , 她岂能美得那样不真实?!

从兰州出发 , 路过“马齿天成银作骨 , 龙鳞日积玉为胎”的马牙雪山 , 穿越乌鞘岭一号、二号、三号隧道 , 就由陇中高原进入了河西走廊 。 时过境迁 , 海拔3500米的“天险”乌鞘岭 , 如今已成连霍高速上的一个普通隘口 。 黄土高坡在这里与青藏高原相接 , 目之所及 , 一路四野八荒、沟壑纵横、满目苍凉 , 倏然变为奇峰叠嶂、危岩壁立、郁郁芊芊 。 继续西行 , 从武威到张掖 , 峰随路转 , 景随隈移 , 河西骋目正欢欣 , 祁连遐思不自禁 。 越往深走 , 山的颜色、地的景致也越发多变了 , 先是一堆堆、一坨坨的土黄浅白 , 渐成一簇簇、一方方的草绿淡褐 , 其间竟也夹杂着一片片、一汪汪的金碧石青 。
离丹霞越来越近了 , 两侧隐隐带彩的丘陵取代壮美的崇阿 , 不由分说地撞进了黑眸 。 说也奇怪 , 明明是眼睛接住了这份变幻 , 它却不眨一下 , 不转一分 , 反而是心跳开始加快 , 呼吸开始急促 。 “啧啧 , 真美 。 ”“瞧瞧 , 你左边的山 。 ”耳朵也听到了同车人的赞叹 。 还有人窸窸窣窣地从座位上腾挪开 , 双手轻轻扒着窗沿 , 两脚微微踮起 , 伸着脖子去探看 。 手机咔嚓咔嚓地隔着车玻璃照相 , 不过很快就露了怯 , 一张张风景画都是模糊的“印象派” 。 眼前的美还来不及拍 , 迎面而来的却更加精彩 , 这可如何得了呢?
日近中午 , 车终于停在了七彩丹霞的入口 , 大家都松了口气 , 这下山可跑不了了 。 笑逐颜开地起身 , 兴致勃勃地下车 , 和我一样不够矜持的几位同仁已经雀跃了 。 我腾腾腾地快步登上木栈道 , 栈道咯吱咯吱地仿佛在取笑我 。 取笑就取笑吧 , 可顾不得这些了 。 只是才爬了几步 , 腿就不听使唤地停下了 , 抬眼看去 , 天空碧蓝清澈 , 山石浮翠流丹 , 连绵兮浩渺无际 , 殊异兮宛若梦境 , 一时让人忘了身处何时何地 。 “往上走吧 , 那里的景更好!”后方有人喊着 , 把我从梦里拉回了现实 。 我的脑海里忽然出现两种声音 , 一个是哲人苏格拉底 , 催着我去摘前方田野里那朵最美丽的向日葵 , 让我“不要回头 , 不要回头” , 另一个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 , 吟诵着“逝者如斯夫 , 逝者如斯夫” , 叫我珍藏眼前的美景 , 珍惜拥有的此刻 。 我的思绪和身体被两位伟人拉扯着 , 就这么痴痴癫癫地爬上了观景台 。
七彩丹霞 , 诚不我欺也!站在与山等齐的高度 , 四周绚烂多姿的色彩漫出来 , 包围了我的身体 , 流进了我的眼 , 渗进了我的血液 , 占领了我的心 。 这哪是七彩 , 这真正是奇绝的中国色 。 赤橙黄绿青蓝紫 , 谁持彩练当空舞?瞧那赤色 , 大红的、桃红的、橘红的、紫红的、绯红的 , 胭脂的、玫瑰的、石榴的、朱砂的、琥珀的 , 分不清谁多谁少;再看那橙色 , 淡黄的、深黄的、土黄的、奶黄的、金黄的 , 柠檬黄、金丝雀、古铜亮、象牙白、亚麻棕 , 道不明谁丽谁艳;还有那林林总总的朱墨、秋香、月白、艾绿、黛蓝、绛紫、鸦青、赭石 , 极尽自然、毫不凌乱地一缕缕镶嵌铺陈 。 第一眼看去 , 以为是赤色山岩上装点着飘扬的彩带 , 洋溢着虔诚和神圣;第二眼看去 , 又觉得是淡雅绢纸上画满了鲜亮的丹青 , 浸透着天工和诗意;如若再看上一眼 , 必要笃信那是铺满山野、洒满墚塬的揉碎了的天上虹 , 必要赞叹那绝不是自然的鬼斧 , 而是精灵的神工!
恣意地凝望 , 自顾自地欣赏 , 我把这静谧的岩丘想象成博物馆里的一幅幅风景画 。 可这些山是活的 , 这样没有分寸 , 她们分明有了情绪 。 瞧这边厢 , 红裙裥皱的一片 , 隐隐有了赧色 , 仿佛脉脉不得语的脸色娇羞绯红的少女 , 仿佛天澹云闲下、江潭落日边的夕岚 。 瞧那边厢 , 半含宝气的一缕 , 赫然生了愠色 , 杏眼圆睁 , 浅擘鞓红里透着一份娇嗔 , 柳眉倒竖 , 朱湛丹秫下染着一层艴然 。 尺寸之内、俯仰之间 , 又见珠胎得脱、朱樱已熟 , 俨然是宿醉未醒晕犹在的杨妃 , 骄色几重 , 傲视群芳 , 回眸只一笑 , 粉黛皆失了颜色 。
我想惊叹 , 想吆喊 , 想登高一呼 , 唤众人来看 。 可我一转身 , 哪里还需要我鼓动呀 , 游人们早已神魂颠倒!阳光迷了我的双目 , 汗水糊了我的视线 , 蓦然回首 , 这七彩的山 , 幻化出千姿百态、千形万象 。 一处曰“众僧拜佛” , 若干披红带紫的善男信女、一众捻土为香的僧侣 , 心虔志诚、五体投地 , 一同朝拜释迦牟尼 。 一处似“孔雀开屏” , 重重叠叠的岩层朝着同一个方向倾斜伸展 , 犹如神鸟盛放那色泽艳丽、雍容华贵的尾屏 , 金翠的线纹清晰可辨 。 一处状“千屏争妍” , 一块块焕彩石壁横卧眼前 , 山形款曼平适 , 山色从容相依 , 好比越罗较之蜀锦 , 万年来难分胜负 。 一处唤作“卧虎归山” , 粗看那雄健壮实的身形、黄底红条的斑纹 , 确是威猛的金虎无疑 , 细看那肥头大耳的模样、憨态可掬的神情 , 又与酣睡的黄犬无二 , 真是画虎不成易类犬呐 。 还有一处不知何名 , 观之像“龙女出海” , 但见沟壑纵横之间、千山汇流之所 , 一卷巨浪汹涌翻滚着 , 汩汩迸发而来 , 莫不是东海龙君之女欲乘风雨飞天直上乎?!凡此种种 , 千变万化 , 实在让人目不暇接、爱不忍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