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藤壶
近年来藤壶呈现出扩张的态势 , 许多海洋生物被它折腾得不成样子 。
2010年台湾小琉球北侧海域一只体积硕大的海龟艰难地爬上向了海滩 , 海龟的整个龟甲、头部被密密麻麻的藤壶覆盖 , 只能从形体判断它还是一只海龟 。 藤壶的躯体包裹着石灰质像补丁似的一个个打在龟甲上 , 有的藤壶堆积在一块 , 有的杂乱地交织在一起 , 凌乱不堪 。 要是有密集恐惧症 , 都不敢直视 。 该海龟已被藤壶折磨得遍体鳞伤 , 几无摄食欲望 , 没多久便死去了 。
2017年美国阿拉斯加海滩 , 一条死鲸鱼被海浪冲到了沙滩 。 该鲸鱼背部布满了大片藤壶 , 渔民需用专门的工具才能一个个清除掉 。 令人吃惊的是 , 鲸鱼的生殖器附近 , 竟被20/30个藤壶霸占 , 在阳光下呈灰白色 , 形状类似成熟的柿子 。 可以想象 , 这条鲸鱼经受了怎样的痛苦 。
那么藤壶是什么 , 它又是在海洋生物圈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藤壶是一种节肢动物 , 一身石灰质外壳 , 外形与圆锥有点类似 , 附着在海边岩石、龟甲、鲸鱼、船舶、海底电缆等众多位置和场所 。 由于硬质外壳的存在 , 在相当时间里藤壶被当作一种贝类对待 , 直至20世纪初期藤壶的秘密才被挖掘出来 。
藤壶是雌雄同体 , 但实行异体受精 , 在繁殖期雄藤壶会伸出细管将精子送到另一只藤壶的受精载体里从而完成受精过程 。 成年后的藤壶基本失去了移动能力 , 所以为方便繁衍 , 它们多是过着群居的生活 。 藤壶是典型的变态发育 , 从受精卵开始直至幼体阶段、再到成体 , 藤壶的形体有较大变化 , 完全像是多个陌生、毫不相干的生物 。
藤壶是标准的寄生型生物 , 在藤壶彻底停止失去移动能力之前 , 即处在腺介幼虫阶段时 , 藤壶必须找到一个可安家立命的附着物体 , 否则只有被淘汰的份儿 。
一般而言藤壶附着的地方 , 水流速度不宜过大 , 不然它有被冲散的可能;藤壶过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 , 所以会尽量选择在食物丰富的地方;附着的物体表面最好有褶皱、凹凸 , 利于它固定下来 。 经过层层筛选之后 , 藤壶通过分泌的胶状物把身体和附着物体粘附在一起 。 不过 , 早期藤壶存在更换附着物的情况 , 但一旦确定下来藤壶几乎会在这里终其一生 。
2、藤壶的肆虐
藤壶附着在鲸鱼、藤壶身上 , 令人印象深刻 。
鲸鱼游动速度快、少有停歇的时候 , 所以藤壶是如何依附在鲸鱼身上至今是众说纷纭 。 约翰·扎尔杜斯是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城堡军事学院海洋生物学家 , 他对以藤壶为代表的海洋栖息生物有过长期观察 , 他的解释是鲸鱼的繁殖生育期恰好与藤壶重合 , 这时大量鲸鱼聚集在一起 , 与此同时成群的藤壶产下的幼卵刚好发育成幼虫 , 它们相遇的几率大增 。
更关键的是 , 交配期的鲸鱼性情暴躁 , 身体时不时触碰、摩擦岩壁、废弃船舶 。 要知道 , 这些位置很可能有藤壶幼卵在那里“守株待兔” 。
幼虫一旦在鲸鱼身上落脚 , 会加速向藤壶成体转变 , 与鲸鱼接触的部分恨不得扎入鲸鱼皮肤深处 , 加之藤壶胶的配合 , 整个藤壶像嵌入鲸鱼身体一样 , 等他们大量繁殖聚集后最严重时能达到500公斤 。 对于鲸鱼而言 , 体积庞大且体表有一层层厚厚的脂肪 , 所以少量藤壶附着不会影响鲸鱼的活动 。
但如果一些不长眼的特藤壶偏偏选在鲸鱼的生殖器或侧身处 , 鲸鱼为消除不适感会高速游动利用与风浪、障碍物摩擦、碰撞将藤壶甩掉 。 研究人员发现 , 一部分鲸鱼身上有明显的白斑 , 大小与藤壶相近 , 基本是脱落的藤壶留下的残痕 。
常年远航的船只偶尔碰到鲸鱼的撞击 , 它们会有鱼鳍拍打船只 , 有时船板会掉落一些藤壶 。 专家解释 , 这种情况很多鲸鱼并不是真正地攻击人类 , 而是把船舶误当作了礁石 , 只是为了清理身上的藤壶 。 由于鲸鱼游弋速度太快 , 只有40%的鲸鱼会被藤壶附着 , 而且真正影响存活的更是寥寥无几 。 像虎鲸压根不给藤壶附着的机会 , 身体干净、整洁的得多 。
推荐阅读
- 如果不是石油的发现,鲸鱼可能早已灭绝!
- 10975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塑料垃圾,未来海洋会是什么样?
- 不满现状!凯尔特人火箭欲商讨2换1交易,顶级第六人欲辅佐双探花
- 探访海底怪物:从传说变现实,已灭绝又被发现,海底究竟有什么
- 被人类当成美味的藤壶有多可怕?把鲸鱼折磨到疯,逼得海龟自杀!
- 乌龟辟谣大会!龟壳真的没有感觉吗?乌龟的寿命都很长吗?
- 非洲肺鱼的悲伤:可以藏在地下5年不吃不喝,却躲不过人类的挖掘
- 鲸落是鲸鱼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