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拓扑异构酶作用:
(1)拓扑酶I 切断DNA双链中的一股 , 使DNA解链旋转中不致打结 , 适当时候又把切口封闭 , 使DNA变为松弛状态 。 反应不需ATP 。
(2)拓扑酶II 在无ATP时 , 切断处于正超螺旋的DNA分子双链某一部位 , 断端通过切口使超螺旋松弛;在利用ATP功能的情况下 , 松弛状态的DNA又进入负超螺旋状态 , 断端在同一酶催化下连接恢复 。
69.复制和转录的异同:
相似之处:
(1)都是酶促的核苷酸聚合反应 。
(2)都以DNA为模板 。
(3)都需依赖DNA的聚合酶 。
(4)聚合过程中都是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
(5)都从5‘-3’方向延伸聚核苷酸链 。
(6)都遵从碱基配对规律 。
区别:
(1)模板 。 复制:两股链均复制 。 转录:不对称转录 。
(2)原料 。 复制:dNTP 。 转录:NTP 。
(3)酶 。 复制:DNA聚合酶 。 转录:RNA聚合酶 。
(4)产物 。 复制:子代双链DNA(半保留复制) 。 转录:mRNA rRNA tRNA.
(5)碱基配对 。 复制:A-T , C-G 。 转录:A-U , G-C , T-A 。 .
70.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转录产物和对鹅膏蕈碱的反应 。
(1)RNA-pol I:转录产物:45S-rRNA对鹅膏蕈碱的反应:耐受 。
(2)RNA-pol II:转录产物:hnRNA对鹅膏蕈碱的反应:极敏感 。
(3)RNA-pol III:转录产物:5S-RNAtRNA , snRNA. 对鹅膏蕈碱的反应:中度敏感 。
71. 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 , 以四种NTP为原料 , 在DNA指导的聚合酶作用下 , 按照碱基互补原则(A-UT-AG-C)合成RNA链的过程 。
72. 不对称转录:转录时因为(1)DNA分子双链一股链用作模板指引转录 , 另一股链不转录 。
(2) 模板链并非总是在同一条链上 。 故称为不对称转录 。
73. 原核生物聚合酶组成:由四种亚基组成α2ββ‘σ五聚体的蛋白质 。 其中α2ββ’亚基称为核心酶 。 σ因子辨认起始点 。 α决定哪些基因被转录 。 β起催化作用 。 β’起结合DNA模板(开链)作用 。
74.操纵子:转录是不连续、分区段进行的 。 每一转录区段可视为一个转录单位 , 称为操纵子 。 操纵子包括若干个结构基因及其上游的调控序列 。 调控序列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模板DNA的部位 , 也是控制转录的关键部位 。
75.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羽毛状的图形说明:在同一DNA模板上 , 有多个转录同时在进行 。 在RNA链上观察到的小黑点是多聚核蛋白体 。 转录和翻译都在高效率的进行 。
76.转录空泡:由酶-DNA-RNA形成的转录复合物 。
77.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
ρ因子是由相同亚基组成的六聚体 , 它是原核生物转录终止因子 。 可结合转录产物RNA 3‘端的多聚C特殊序列 , 还有ATP酶和解螺旋酶活性 。 ρ因子与转录产物RNA 3‘端的多聚C结合后 , ρ因子和RNA聚合酶都发生构象改变 , 从而使RNA聚合酶停顿 , 解螺旋酶活性使DNA和RNA杂化双链拆离 , 转录产物从转录复合物中释放 。
78.非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
RNA链延长至终止区时 , 转录出的碱基序列随即形成茎-环结构 。 这种二级结构是阻止转录继续向下游推进的关键 。 其机制有两方面:一是茎环结构在RNA分子形成可能改变RNA聚合酶的构象 。 由于酶构象的改变导致酶-模板结合方式的改变 , 可使酶不再向下游移动 , 于是转录停顿 。 其二 , 转录复合物(酶-DNA-RNA)上有局部的RNA/DNA杂化双链 。 RNA分子和DNA分子都要形成自己的双链 , 杂化链形成的机会不大 , 本来不稳定的杂化链更不稳定 , 转录复合物趋于解体 。 接着一串寡聚U是使RNA链从模板脱落的促进因素 , 因为所有的碱基配对中以U和A的配对最不稳定 。
79.TFII的功能:
TFIID:TBP(TATA结合蛋白)结合TATA盒 。 TAF(TBP辅助因子)辅助TBP-DNA结合 。
TFIIA:稳定IID-DNA复合物 。
TFIIB:促进RNA-pol II结合及作为其他因子结合的桥梁 。
TFIIF: 解螺旋酶
TFIIE:ATPase
TFIIH:蛋白激酶活性 。
80.转录起始前复合物(PIC):是真核生物转录因子之间先互相辨认结合 , 然后以复合体的形式与RNA聚合酶一同结合于转录起始前的DNA区域而成 。
81.真核生物mRNA转录终止及加尾修饰
真核生物mRNA转录终止后 , 紧接着发生加尾修饰 。 过程如下:在模板链上转录终止点上游约百个或上千个核苷酸处常有一组共同的序列AATAAA 。 此序列后接着相当多的GT序列 。 这些序列称为转录终止的修饰点 。 转录越过修饰点后 , mRNA在修饰点被切断 , 随即加入poly A尾及帽子结构 。 下游的RNA虽然继续转录 , 但很快被RNA酶降解 。 因此有理由相信 , 帽子结构是保护RNA免受降解的 , 因为修饰点以后的转录产物无帽子结构 。
推荐阅读
- 双头蛇?连体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基因有什么共性吗?
- 刘奕君钓到价值88个贝壳的小鲨鱼,可又不得不放回大海
- 乙肝在研新药AB-729,免疫反应新数据,在2022年欧肝会发布
- 水稻释放大量甲烷,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8倍?美国造谣居心何在
- 5吨重的大象都能被吃,为何没有食肉动物吃骆驼?它真没天敌吗?
- 人类历史上十次最严重的瘟疫!
- 上药时CD4水平较高的人,HIV病毒库较小,治愈研究中更有可能达到缓解
- 一个穷,二个富?康熙10个“簸箕”,中科院发现斗与簸箕的奥秘
- 世界上最小和最迷人的透明生物,就连度娘都没有,你见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