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23岁的读书郎今日IPO,开盘跌近三成,市值近24亿

承载着一代人童年回忆的读书郎 , 今日成功登陆港交所 。发行价7.6港元/股 , 开盘5.4港元/股 , 跌28.9%;截至发稿前每股6.8港元 , 总市值23.94亿 。读书郎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此前 , 读书郎曾两度递表港交所 , 但均因未能在6个月内通过聆讯而自动失效 。
【直通IPO北京】7月12日报道(文/韩文静)
最新消息|23岁的读书郎今日IPO,开盘跌近三成,市值近24亿
文章图片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 , 2020年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为343亿元 , 预计2024年接近1000亿元 。在前景广阔的教育智能硬件市场 , 国民品牌读书郎能否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顾”港交所 , 创始人曾是段永平同事
作为一家老牌智能学习设备服务供应商 , 读书郎创立于1999年 , 也一直在资本市场寻求机会 。
2021年的4月和11月 , 读书郎两次递表 , 但均闯关失利 。今年5月 , 读书郎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值得一提的是 , 读书郎的创始人陈志勇 , 曾在小霸王市场部任职副经理 , 和有着“商业教父”之称的段永平共事长达八年之久;此外 , 陈志勇曾毕业于浙大电子物理系 , 是段永平的学弟 。
1995年 , 段永平从小霸王 , 和几朋友一起创办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 。在段永平离开小霸王成立步步高之后三个月 , 陈智勇也从小霸王离职 , 和小霸王前计调部长秦曙光二人一同筹划创业 。
四年之后 , 陈志勇另起门户瞄准教育赛道 , 成立了中山市读书郎电子有限公司 。
如今 , 陈志勇创办的读书郎 , 却早被段永平的步步高远远地甩在身后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于2021年 , 按总零售市值计 , 读书郎在中国的智能学习设备服务供应商中排名第二;而第一 , 则是步步高 。
此次读书郎IPO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 , 合共认购约2.144亿港元 , 其中包括郑长平先生、桂春芳先生、Azure Telecommunication、金顺隆、Tower Lead、东方源、杨小结女士及金涛先生 。
【最新消息|23岁的读书郎今日IPO,开盘跌近三成,市值近24亿】其中 , Azure Telecommunication的前称为vivo Telecommunication Sdn. Bhd , 有人推测不排除这家公司可能是VIVO的马来西亚的子公司 。也就是说 , 读书郎的背后 , 或许也有段永平的资本痕迹 。
读书郎拟将募资金额的约35%的募资净额将用于深化读书郎的经销网络改革及强化其地域扩张及渗透 , 25%将用于研发信息技术及基础设施 , 20%将用于投资优化产品及服务供应 , 10%用于增强教材开发能力 , 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
上市后 , 读书郎的控股股东仍为陈志勇、秦曙光 , 分别持股34.2008%、28.1050% , 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62.3058%的股份 。
内忧外患 , 老品牌的困局
2021年 , 读书郎实现营收8.13亿元 , 同比增长10.79% , 但毛利也从2020年的2.02亿元 , 下降到1.69亿元 。同时 , 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0.7% , 仅有8210万元 , 盈利出现疲软 。
对于毛利下降的原因 , 招股书解释称“主要由于原材料成本和营销开支变动 。疫情影响下 , 全球生产活动中断 , 以集成电路、显示屏为例的主要原材料在全球范围内暂时短缺 , 导致原材料成本增加 。”
读书郎收入包括来自销售学生个人平板、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可穿戴产品、其他产品、及广告及内容授权的收入 。其中 , 学生个人平板贡献了大部分收入 , 并在2019年-2021年贡献总收入约80.8%、90.6%及86.7% 。
报告期内 , 学生个人平板的总出货量为456900台、484600台、458800台 , 销量在2021年甚至出现了下滑 。
增收不增利 , 是摆在读书郎面前的一大难题 。读书郎面前的困境 , 远不止于财务层面 , 其过分依赖经销商、营销开支居高不下等 , 都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至2021年 , 读书郎源自线下经销商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91.7%、85%、85.5%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 , 读书郎已与132名线下经销商签约 , 这些经销商合计控制4523个销售点 , 遍布344个城市 。
“营销”是读书郎绕不开的关键词 , 曾凭借着“我的学习好 , 爸妈没烦恼!”“学生电脑就用读书郎!”等广告词 , 读书郎给大批80后和90后“洗脑” , 还重金聘请了包括吴磊、华晨宇、王力宏等在内的一线明星为其代言 , 提升品牌知名度 。
2019-2021年 , 读书郎的销售及经销开支不断上涨 , 分别为6349.0万元、7416.3万元和7306.0万元 , 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10.1%和9.0% 。
而与营销开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发开支 ,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 , 2018-2021年读书郎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322.5万、3642.8万、3021.1万和4387.0万元;分别占总收益的3.7%、5.4%、4.1%和5.4% 。截止2021年5月31日 , 读书郎研发人员仅有123人 。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 , 智能硬件市场早已不是读书郎的天下 , 经过20余年发展 , 教育硬件市场早已一片红海 , 赛道拥挤不堪 。
读书郎在2021年按零售市值排名的五大智能学习设备供应商中居于行业第二 , 市场份额为6.1% , 然而第一名的步步高以28.9%遥遥领先;此外 , 网易有道、优学天下市场份额分别为5.2%和4.3% , 读书郎的领先地位并不明显 。
学习机市场已有20余年历史 , 除了这些传统教育硬件老牌厂商 , 其他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布局“抢食”智能硬件 。
去年 , 网易有道宣布与华为合作 , 发布新款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华为智选有道智能词典” , 将智能学习硬件作为自己的转型方向 。
2021年7月 , 科大讯飞宣布讯飞智能学习机更名为科大讯飞AI学习机 , 并发布旗下新款AI学习机T10 。
今年6月 , 百度旗下小度科技上线最新智能学习机P2 , 卡位学习机高价区 。
如今 , 教育硬件赛道巨头扎堆 , 无论新老玩家想要在“人潮汹涌”中站稳脚跟 , 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
读书郎成功上市 ,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其品牌影响力 , 也有助于其扩展新业务 。不过 , 上市并非“救火”的关键 , 对于读书郎而言 , 解决当下遇到的盈利、销售等困境 , 似乎要更为迫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