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造车大佬为何个个都是“怼王”?
汽车行业的互怼从未像如今这般激烈而频繁 。“打铁还需自身硬 , 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 , 再大的嘴 , 也不能大放厥词 。”7月6日 , 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在微博上炮轰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 。
李瑞峰对于余承东三番五次强调增程路线的先进性表示不理解 , 亲自下场开怼 。7月7日 , 余承东在第14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再次表态称 , 增程车作为家里第一辆车非常合适 , 它用汽油发电 , 比燃油车可以节省一半的油 , 能够真正带来能效提升 , 并建议“尽快淘汰纯燃油车” 。
文章图片
微博@李想
尽管李瑞峰对于余承东力挺增程车表示了质疑 , 但余承东的观点还是得到理想汽车CEO李想的热情回应 。李想不仅转发了余承东的微博 , 还点了赞 。
在此之前 , 李想在增程式电动车路线上稍显孤独 , 而增程式电动车也不止一次遭到业内人士质疑 。如大众(中国)CEO冯思翰曾在2020年9月的某次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增程式电动是最糟糕的方案” 。彼时 , 外界认为 , 大众所指正是理想汽车 。
被大众否定的李想曾在2020年成都理想汽车用户日的公开演讲中大爆粗口:“我先说难听的话 , TMD一帮搞臭技术的 , 天天冲我们bb , 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 , 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 , 天天地研究技术路线 , TMD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2021年11月 , 理想ONE单车的销量超过了大众品牌在华中大型SUV销量总和后 , 李想还特意制作了销量对比图 , “记仇”式回怼大众中国CEO , 并发文:“感谢鞭策 , 继续努力 。”
文章图片
微博@李想
在此之后 , 李想的言辞犀利并未收敛 。今年年初 , 李想又在微博上怒怼了造车领域的后来者——团车CEO闻伟 。李想毫不客气地说:“那些指望找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 , 那些指望能通过打开任督二脉无所(不)能的创业者 , 最后找到的普遍是骗子 , 或者大概率自己是骗子 。居然还有人可以毫无廉耻的把这种观点对外公开讲出来 , 真是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 。创业的本质是:有节奏的耐心和长期成长 。”
文章图片
微博@团车闻伟
闻伟自然不甘示弱 , 他在社交平台回应称 , “没想到万里长征的迎面第一枪来自李想先生 。除了节奏和耐心您是不是忘了眼光和判断?冯思翰被反怼不就是当初看走了眼喷得太早?所以谁也别把自己当先知 , 也别成为自己最记恨的那拨人 。”
文章图片
微博@李想
对于自己一次次的快言快语 , 李想在微博上写下这样的内容:“你40岁的时候仍然口无遮拦、惹是生非、令人讨厌 , 没有活成别人想要的成熟稳重、心胸宽广、理性客观 。”看来 , 李想太了解自己的性格了 。不过 , 他认为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
造车大佬的互怼不仅仅因技术路线的选择不同 。尽管造车新势力都擅于用夸张的方式营销自己的产品 , 但有时 , 他们对于同行的夸张营销容忍度并不高 。
今年5月28日 , 在第26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 , 余承东在演讲中给问界M7带货 , 声称将带给消费者超越百万豪车的舒适智能体验 。这一说法遭到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的调侃 , “听老余讲M7超越百万豪车 , 我都想扔个鞋子上来了 。”
相比余承东对于问界M7的叫卖 , 何小鹏对于小鹏G9的营销显得“低调”了许多 。6月29日 , 何小鹏在微博上表示:“我对G9很有信心 , 这将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 。对于我们来说 , 这意味着我们做到了别人没做到的 , 同时也要把别人做到的做得更好 。”
不过 , 要说对于产品力的营销 , 余承东将问界M7媲美百万豪车并不算夸张 。在理想L9上市之际 ,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自卖自夸 , 称L9是500万元以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 , 拥有旗舰级的驾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 哪怕是和库里南相比 , 也完全不怕 。
【IT|造车大佬为何个个都是“怼王”?】在竞争激烈汽车市场 , 想要产品出圈 , 造车新势力的大佬需要强大的自信 。余承东曾表示 , 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目标就是做到第一 , 因为没有人会记住第二是谁 。余承东更是定下超越特斯拉的目标:“我希望我们第一年就干翻他们 , 就超越他们;第二年远远超越他们 , 希望我们车单年销售迅速超过200多万辆 。”
文章图片
微博@何小鹏
这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被国内造车新势力“吊打” 。早在2020年 , 何小鹏就曾与马斯克隔空互怼 。“明年开始 , 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的找不着东 , 至于国际 , 我们会相遇的 。”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称 。
惹恼何小鹏的事件起因是 , 在2020广州车展期间 , 何小鹏宣布 , 2021年小鹏汽车将推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汽车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转发评论相关内容时表示 , 小鹏汽车虽然有特斯拉的旧版软件 , 而没有特斯拉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 , 影射到之前涉及两家公司的“盗窃案” 。
尽管何小鹏与马斯克的互怼不止一次两次 , 但这并不影响何小鹏看好并持有特斯拉的股票 。何小鹏曾表示 , 自己在几年前购买了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股票 , 并赚了一笔:大概两三架飞机!
当然 , 造车领域最典型的“嘴炮之王” , 恐怕还是大洋彼岸的“钢铁侠”马斯克 。
2022年3月 , 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国情咨文演讲 , 在大篇幅提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时 , 重点表扬的竟然是福特和通用 , 对看似风光的特斯拉只字不提 。马斯克闻讯大怒 , 在发给CNBC的邮件中讽刺道:没人看国情咨文 。并在推特上评价拜登为“人形木偶” 。而在前不久 , 马斯克又在社交媒体称“经济糟糕” 。对于马斯克的言论 , 拜登直怼“希望马斯克的月球之旅一路顺风” , 并再次表扬了福特和通用 。
相比拥有百年造车积淀的传统厂商 , 造车新势力们更像是无所畏惧的毛头小子 。创始人们亲自下场带流量 , 所带来的话题和传播效果肉眼可见 。在九死一生的造车领域 , 极致夸张的营销手段 , 短期内确实能吸引用户、媒体及资本市场的关注 , 没有比这更低成本的营销了 。但这也同时让品牌背负更大的压力 。一旦产品或承诺不及预期 , 品牌反而会被流量反噬 。而对于急需关注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 , 敢说、敢做、敢为本就是它们生来就有的底色 。
文/刘珊珊
推荐阅读
- 社交|美立法者要求Facebook和Instagram解释为何删除与堕胎相关的帖子
- 视点·观察|马斯克情迷微信,为何美国没有自己的超级应用?
- 视点·观察|为何军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近年来备受追捧
- IT|大多数美国人为何不愿买电动汽车 调查显示充电难是主要障碍
- 人物|罗永浩:有些傻子管蔚小理叫“造车三傻”不知道自信是哪来的
- 通信技术|为何5G好像没比4G快?中国工程院院士答疑
- 视点·观察|韩国网速全球第一,为何却对“老掉牙”的IE浏览器恋恋不舍?
- Microsoft|微软解释为何Microsoft Store禁售免费的开源应用程序
- 视点·观察|让当当破防的盗版书,居然害过这么多互联网大佬?
- IT|害怕造车“烂尾”?恒大汽车预售惊现“公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