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郭进拴|大美鼋头渚】
鼋头渚是天然石柱一颗 , 上面没有人工雕刻的任何色彩 , 是天然形成 , 是人种所在 , 高有丈余他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 , 向南望去太湖大气磅礴 , 向北望去太湖绮丽秀美 , 这一片画山秀水加上人工点缀的亭台楼阁 , 如入人间世外桃源一般 , 游览鼋头渚的人们 , 在山水如画境界中游动 , 正是“满园深浅色 , 应照绿波中”那如画迷人的景色 , 人在画中游 。 至今记忆犹新 。 郭沫若吟道:“太湖佳绝处 , 毕竟在鼋头”;赵朴初称赞:“鼋头渚景色胜天堂” 。 一代大师的瑰丽诗句 , 更使鼋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外 。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游记名篇《游了三个湖》中写道:“鼋头渚在太湖的北边 , 是突出湖面的一些岩石 , 布置着曲径磴道 , 回廊荷池 , 丛林花圃 , 亭榭楼馆 , 还有两座小小的僧院 。 ”远山显现出朦胧的轮廓 , 勾勒出云蒸霞蔚般的美景;近旁垂柳依依 , 绿树葱葱 , 一群群倦鸟从水面上展翅掠过 , 栖息在岸边的树丛中 。 渔民们水上泛舟 , 轻摇橹棹 , 徐徐停泊晚归 。 宋朝诗人杨万里 , 用这样的诗句来描绘夏日里的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诗中所描绘的荷花场景 , 是有“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 。 而在江苏无锡的太湖边上 , 也有一处跟杨万里诗中意境相同的赏荷胜地 , 它就是无锡太湖鼋头渚的水景苑 。 无锡太湖鼋头渚 , 地处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的西北岸 , 离开无锡市区约不到20公里的路程 。 大多数人 , 会读不通“鼋头渚”三个字 , 其实很简单 , “鼋”跟一元钱二元钱的“元”音相通 , “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吉祥神兽 , 估计谁也没见过它的真容 。 “渚” , 便是伸向水中的半岛 。 从鼋头渚的充山大门进入景区 , 面对的就是一池碧水 , 水面上有连天的荷叶 , 绵绵不断 。
这一池清水 , 面积近十万平米 , 沿岸栽种着无数观赏性荷花 。 每年的盛夏季节 , 绿色的荷叶上 , 便是一蓬蓬红白相间的荷花 , 迎风招展 , 初见就给人一种清凉感 。 水景苑的前身 , 是太湖之内湖蠡湖的西湖湾 , 一片邻近岸边的湿地 。 呈葫芦状的蠡湖 , 通过鼋头渚这段 , 便将融入浩瀚的太湖之中 。 因鼋头渚景区的扩展 , 原先这片湿地 , 被人工拦坝筑堤围合而成一片内湖 。 坝堤成为景区的外围公路 , 坝堤之内 , 就是现今人们见到的水景苑 。 水景苑的风景也十分特别 , 它背靠鼋头渚中唯一的山峰鹿顶山 , 进入景区核心游览的景观公路 , 便在山脚下与池塘边蜿蜒而行 。 水景苑的造园 , 也很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 , 苑内设假山置景 , 架水中木栈桥观景 , 进出口处还建有白色的七星桥 , 再加上点缀的四季常绿的花草树木 , 形成了山与水相影成趣 , 荷花连天的美景 。 人们常用李清照的诗词“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来形容荷花的茂密 。
在水景苑 , 也确实如此 。 苑中的木栈桥 , 就在莲叶中穿行 , 池塘中央的一条人行便道 , 同样在荷花丛中穿越 。 水景苑里还能乘坐摇橹船 , 由船工或船娘摇着小木船 , 去水中采莲蓬 。 或者掰一片肥大的莲叶 , 举在头上当遮阳伞 。 还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时 , 鼋头渚已经开始广种荷花 。 当年鼋头渚横云山庄的主人杨瀚西 , 在现今的长春桥边劈芦苇荡 , 挖池养荷花 , 为此还特意建了一座赏荷亭 , 就是现今人们在鼋头渚拍摄夜樱时 , 出现在水中央的那座耀眼的黄色观景楼的地方 。 民间传说 , 当年杨瀚西建好亭子时 , 一时不知该给亭子起个什么好听的名字 , 于是就广邀当地的乡绅前来吃饭喝酒 , 并向他们征集亭子的名称 。 酒足饭饱之后 , 有关亭子的名称出了好多个 , 但没有一个能让杨瀚西满意 。 最后有一位建亭子的木工说:不如叫“藕花深处”吧 。 杨瀚西一听 , 拍案叫绝 , 当场名人书写了“藕花深处”四个大字 。 自那个年代起 , 每年的盛夏 , 鼋头渚的荷花便成为一道风景 , 尤其是在水景苑建造好了之后 , 赏荷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 据统计 , 现在鼋头渚每年种植的荷花 , 都超过了十万平米 。 荷花的生命周期长 , 每年六月开始生长绿叶 , 七八九月开花 , 基本上花朵才谢 , 采莲蓬又开始 。 鼋头渚一年一度的“太湖渔家风情节”已揭开了帷幕 。 风情节上有一项重要内容 , 就是跟着船娘去采莲 。
江南可采莲 , 以前只是在书本上读到过 , 但在鼋头渚的水景苑 , 可以是真实地去实践 , 去亲手采摘 。 春秋战国时期 , 这个地方归当时的吴国管辖 。 吴国与太湖对岸的越国是一对冤家 , 两国多次交战 , 无奈吴国势力强大 , 越国老是吃败仗 。 后来越国的大夫范蠡献上“美人计” , 把当时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送给了吴王 。 后来的结尾便是吴王失败 , 范蠡携西施从吴国一路来到了今天的无锡蠡湖 。 民间传说 , 范蠡与西施在五里湖泛舟 , 在此处过上了隐居生活 。 中国第一部专业指导渔业养殖的著作《养鱼经》 , 据说就是范蠡在五里湖写成的 。 后人为纪念范蠡 , 便把“五里湖”改名为“蠡湖” 。 而作为蠡湖边上最早的公园 , 蠡园便是用范蠡的名字来称呼的 。 民国初年 , 有当地人在蠡湖的边上构筑了“山明水秀之区” , 后来升格为“青祁八景” 。 1927年 , 无锡著名的实业家王禹卿父子 , 将“青祁八景”改造成自家的私人园林 , 并把它命名为“蠡园” , 这也是蠡湖的最初版本 。 现今的无锡蠡园 , 占地面积约有8.2公顷 , 其中水域面积接近一半 。 这座以湖来命名的公园 , 湖景优美 , 园内曲岸、长廊、拱桥枕水 , 用名贵的“太湖石”垒砌起来的假山 , 层层叠叠 , 错落在绿树花影中 。
推荐阅读
- 旅顺口区|这个夏日,在徽州歙县的诗词故乡等你(三天两夜深度游攻略)
- 旅行|热情迎客 热忱服务 丽江举全市之力助推旅游业有序复苏
- 隔离|旅行,让你和无数美景邂逅,让你的内心获得真正的自由
- 怀化|总要去趟怀化吧,来自怀化本地人的旅行攻略,可要收好了!
- 穷游|川藏线上的“穷游女”,为啥举着“求RB”牌子?老司机:令人生厌
- 重庆|港城秦皇岛,什么吸引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