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北京首例比特币“挖矿”合同案二审宣判:与公共利益相悖,合同无效
【数字货币|北京首例比特币“挖矿”合同案二审宣判:与公共利益相悖,合同无效】7月7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比特币“挖矿”合同纠纷二审案件 。法院认为,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国家金融安全,以电力资源、碳排放量为代价的“挖矿”行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悖,与公共利益相悖,认定“挖矿”合同无效 。
2019年,某公司与某区块链公司签订系列合同,约定某公司委托某区块链公司采购、管理微型存储空间服务器(即“矿机”)、提供比特币“挖矿”的数据增值服务并支付增值服务收益,某公司向某区块链公司支付管理费用 。合同签订后,某公司向某区块链公司支付1000万元人民币,某区块链公司购买了“矿机”,并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委托合同 。合同签订后,某区块链公司向某公司支付18.3463个比特币作为数据增值收益,此后未再支付任何收益 。某公司多次催要无果,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某区块链公司交付比特币,并赔偿服务到期后占用微型存储空间服务器的损失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挖矿”协议因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属无效,判决驳回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某公司不服,提起上诉 。
北京三中院认为,比特币及相关经济活动新型、复杂,我国监管机构对比特币生产、交易等方面的监管措施建立在对其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并不断完善 。对合同效力的认定,应建立在对当下对挖矿活动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 。
相关部门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认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有利于保障我国发展利益和金融安全 。从“挖矿”行为的高能耗以及比特币交易活动对国家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影响来看,涉案合同应为无效 。双方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既应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亦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数字货币|斯里兰卡央行警告不要在经济危机中使用加密货币
- 数字货币|美金融监管机构认为加密借贷平台Celsius已严重资不抵债
- 数字货币|德州电网遭受热浪考验 委员会呼吁加密货币挖矿企业停机减压
- 视点·观察|吸引“数字游民” 全球超25国推出“数字游民签证”
- 数字货币|三箭资本破产清算遇阻 创始人下落不明 法官批准紧急动议广发传票
- 数字货币|创始人“跑路”人去楼空 这家百亿美元对冲基金彻底凉了
- 数字货币|比特币再度下破20000美元,这只是暴跌的前奏?
- 数字货币|身陷破产危机 加密货币借债平台Celsius再偿还1.13亿美元贷款
- 数字货币|加密对冲基金Three Arrows Capital创始人已失联
- 数字货币|游戏驿站逆势推出NFT市场,能扭转颓势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