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每日优鲜快要“亏死了”,却......
美东时间7月14日,每日优鲜在其投资者关系平台发布公告,宣布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这是一笔“救命钱”,据财报预估,2018年-2021年,每日优鲜4年亏损可能超100亿,等于将它6年间融到的钱全部亏完了 。
文章图片
摄影:崔鹏志
去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每日优鲜在供应商方面欠款净额达16.52亿元,这2亿元真的能救得了每日优鲜吗?
2022年已然过半,当年赴美上市的“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却仍欠着许多笔“旧账” 。
按照美股规定,上市公司需在财年结束的四个月内披露年报,而每日优鲜选择以自然年度作为财政年度,这意味着它最晚要在今年4月30日发布2021财年年报 。
但在4月29日,每日优鲜发布年报推迟声明:“公司正进行内部审查” 。7月,其官网宣布审查结果称,公司旗下次日达事业部2021年存在部分可疑交易,相关员工已离职,将使得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数据下降约10%,但对利润、资产负债无影响 。
每日优鲜在二级市场的境况已不容乐观 。5月,由于财报推迟,每日优鲜曾收到纳斯达克的警示函称“不符合继续上市要求”;6月,由于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美股最低合规股价1美元,纳斯达克向其发出退市通知函,要求其在180天内实现股价回升 。
同花顺财经美股数据显示,每日优鲜14日收盘价0.379美元,股价至今尚未突破1美元,而距纳斯达克给出的期限还剩135天 。
文章图片
图源:同花顺财经
股市之外,每日优鲜面临更为现实的困境 。近日,《财经十一人》报道,每日优鲜在3天内关闭了9个城市的业务,如今仅剩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个城市留有站点 。《IT时报》采访人员走访发现,每日优鲜初期的加盟仓也早已不见 。
“每日优鲜是不是坚持不了多久啦?”不少供应商负责人向《IT时报》采访人员道出类似的担忧,被每日优鲜扣下货款后,他们大多已经数月得不到回应,开始考虑诉诸法律手段 。
上市不到一年即濒临退市,至今未实现盈利,尽管“金主”拉了一把,但每日优鲜面对的仍是一地鸡毛 。
“血亏”不止
“你知不知道哪里有维权群?”电话那头,深圳一家海产品供应商负责人问道,“没要回货款的应该不止我们一家 。”
据介绍,这家公司和每日优鲜的合作开始于去年下半年 。今年6月,公司发现1~3月初的货款至今仍未到账,便向每日优鲜沟通询问,但对方财务一直“打太极”,再后来,直接找不到对接人了 。如今,每日优鲜仍欠这家公司超过25万货款未到账 。
“我们正在准备起诉 。”上述负责人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 。
昆明万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但问题暴露得更早些 。总经理张力称,自家公司主要供应榴莲饼、蛋黄酥等云南特产,同每日优鲜的合作始于2019年,没想到第二年便“出事了” 。
“2020年10月到12月的5万多元货款一直没给我们 。”张力说,按照合同应该在45天内结清的货款,“每日优鲜财务对账硬是对了整整一年,一会儿说对账单有差异,一会儿说章没盖对 。”2021年9月,账终于对清,对方收到发票却一直没有打款,再打去电话问,发现每日优鲜采购离职换人,再也找不到对接人,客服仅答应“反馈”后便杳无音讯 。
另一家北京的文具公司则称,每日优鲜委托其定制一批产品,本约定月结,如今80多万的货款已拖欠半年 。
企查查显示,迄今为止的5年内,每日优鲜共涉及260个司法案件,“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是最多的两项案由,其中2020年案件占比达43.65% 。
文章图片
图源:企查查
“每日优鲜在2020年上半年曾有过资金链不良的传言 。”一名投资人向采访人员回忆道,尽管后来在国资、腾讯系的加持下顺利上市,但由于二级市场表现不佳,主要业务持续亏损,再拿不到融资只会“越来越缺钱” 。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4年的每日优鲜前8轮融资共计融资金额近9亿美元 。2020年7月、12月,每日优鲜获得中金资本、青岛国信、腾讯投资、高盛等战略融资4.95亿美元及20亿人民币,此后在2021年6月25日通过IPO募资约3亿美元 。
比融资更快的是亏损的速度 。2020年,每日优鲜的亏损16.5亿元,2021年,仅前三个季度就亏掉超30亿元 。2021年6月,每日优鲜“流血上市”,IPO当天股价便跌去超过1/4,随后进入漫长的下跌通道 。股价最低时0.15美元,仅为发行价13美元的约1% 。在去年8月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每日优鲜资产负债表显示,其现金及等价物仅剩21.72亿元,而流动负债高达32.32亿元 。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望京万科的每日优鲜总部办公楼下,一批愤怒的供应商拉起横幅包围大楼,周边店铺员工称,自去年下半年起“每个月都有一批人来拉横幅” 。目前已曝光的供应商欠款金额最多近千万元,而去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每日优鲜在供应商方面欠款净额达16.52亿元 。
“微仓”溃败
谈起每日优鲜的生鲜电商之路,绕不开的话题是“前置仓” 。每日优鲜试图搭建的理想模式是,无数中小型门店承担起仓储配送的功能,覆盖到城市居民区数公里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小时级别送达的生鲜购物体验 。
在行业人士看来,前置仓模式是个运营成本、损耗成本双高的“重资产”模式,几乎可理解为“烧钱”换体验 。在去年的招股书中,每日优鲜披露,这部分履约费用最高曾达到整体营业费用的59.6% 。
对于重资产模式,通过规模化摊薄成本曾是主流思路 。为此,在早期,每日优鲜旗下的前置仓曾采用“自营仓+合伙仓”两种模式,其中后者又被称为“微仓”,由合伙人加盟承包 。
在各类加盟网站上,根据不同城市区域,开一家100平方米类似“前置仓”的门店,算上装修费、设备费、进货费、开业费、店面租金、人员工资等,前期投入在10~30万元不等 。
而每日优鲜却推出“0元当老板”加盟模式,只需5万元左右押金,即可承包一处每日优鲜“微仓”,设备、场地均由每日优鲜提供,合伙人仅需承担人力成本及管理成本 。
文章图片
这让众多创业者趋之若鹜,2019年,每日优鲜在全国的前置仓数量曾达到1500个 。
但这种模式很快出现弊端 。《IT时报》采访人员曾在2019年8月探访上海每日优鲜“微仓”,发现部分微仓内缺乏冷库,存在发霉水果、苍蝇、蛛网等情况,整体卫生环境堪忧 。
2020年,不时有“每日优鲜扣押合伙人押金”等新闻曝出,“微仓”成为一道时常引发纠纷的难题 。
如今,每日优鲜“微仓”的身影似乎已无处可寻 。而在去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每日优鲜前置仓数量也降为531个,跌去近6成 。
“现在哪还有那种‘微仓’,别说上海,全国估计都没了 。”上海嘉定一处前置仓,一名自称做过数年前置仓的每日优鲜员工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 。采访人员以加盟商身份向其提出,可投资二三十万自建微仓加盟 。“不行 。”他摆了摆手,“二三十万也干不来什么,如果能有一百万,倒是可以帮你联系下站长 。”
“主要是好的供应商难找了 。”这位员工透露 。在他身后,这处覆盖周围3公里的前置仓内不少货架都空着 。打开App,采访人员发现相比其他生鲜电商应用,每日优鲜的商品种类明显更少 。
供应链“上下不讨好”
“我们做过一段时间的产地直发,不过后来都停掉了,最大的问题在于用户体验不好 。”谈起直播带货,每日优鲜商品供应链负责人肖运贵近日对《经济观察报》总结,做生鲜农产品,如果想要长远发展,一定要往上游深耕 。
张力的公司便在当年被“停掉”的一批项目当中 。在合作期间,昆明万宸一般和每日优鲜内部一个名为“每日严选”的项目团队合作,彼时,每日优鲜找到MCN机构,请主播进行带货,相关订单则通过后台或是表格的形式传给张力,再由张力团队直接快递给消费者 。整个流程需经过不少环节,确实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失去供应商的信任,又背负庞大债务,“人财两空”的每日优鲜也难说在上游布局深入 。在考验供应链实力的上海疫情中,不少微博网友也曾评价,每日优鲜App商品种类总显得捉襟见肘 。
此外,生鲜销售的“菜价”受到市场、监管关注,波动性不大,利润空间更多在于降低成本 。若是与另一家“前置仓”模式下的对手“叮咚买菜”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差距已经拉开,去年前三季度,每日生鲜销售毛利率为10.66%,而叮咚买菜则为18.23%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微博网友
当无数难题摆在面前,“死胡同”里的每日优鲜还能掉头吗?
作者/IT时报采访人员 崔鹏志
编辑/ 王昕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同花顺财经 企查查 微博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访问:
【电子商务|每日优鲜快要“亏死了”,却......】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
- 电子商务|因销售额过于疲软 亚马逊正缩减其自有品牌规模
- 电子商务|无视科技业衰退 亚马逊计划今年在英国增加4000个工作岗位
- 电子商务|买9本书全是盗版:一女子起诉当当
- 电子商务|亚马逊的大促“鸡血”打不动:买家看个热闹,卖家集体躺平
- 电子商务|消息称跨境电商Shein最快2024年在美IPO
- 电子商务|亚马逊Prime Day规模创纪录:售出超3亿件商品
- 电子商务|支付宝上线夜间保护 指定时段内交易需再次验证身份
- 电子商务|香橼创始人:比特币毫无价值,跌倒1万美元不足为奇
- 电子商务|上海明确10项商品和服务不得在直播营销
- 电子商务|亚马逊Prime Day促销让购物者失望:折扣比去年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