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链发展百花齐放,谁能超越以太坊成为未来黑马?( 二 )



Tron(波场)成立于2017年 , 由孙宇晨创立 。 2018年7月 , 波场收购了位于旧金山的互联网技术公司BitTorrent 。 波场通过可插拔智能合约平台为以太坊智能合约提供了的兼容性 , 采用DPOS改良共识机制 , 保证整体网络吞吐量 , TPS约为2000 , 转账0手续费 。

Tron的发展离不开它在生态基金上的贡献 , Tron从基础建设方面在DeFi、稳定币、NFT、GameFi、预言机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布局 , 不断扩大Tron的生态版图 。 在DeFi生态挖矿方面先后投入超4.5亿美元来奖励参与者 。
Avalanche(雪崩协议)由康奈尔大学教授及IC3联合创始人Emin Gün Sirer , 计算机学者Kevin Sekniqi , Facebook Libra协议HotStuff共识第一作者Ted Yin于2019年共同创立 , 在2020 年 9月22日正式于主网上线 。 Avalanche是基于其本身的“共识3.0”理念 , 从技术层面进行构建 , 实现了X , P , C三链结构平台 , 从而从源头设计方面解决TPS瓶颈和跨链问题 。

自2021年自8月份以来 , Avalanche生态开始喷发 , 成为TOP4公链 。 公链起飞的前提是基础设施过硬 , 雪崩的速度够快 , TPS超过4500 , Gas费也更低 。 雪崩的起飞还离不开几次关键的引流动作 , 既有关于资产的引流 , 也有项目的引流 。 资产层面Polychain、三箭资本等机构加入了一个针对雪崩生态项目的2.3亿美元规模的投资 。 项目层面 , 2021年8月份推出了Avalanche Rush计划 。
Solana作为公链赛道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 爆发的不单单是百倍的币价 , 还有庞大的生态圈 。 在其他公链信誓旦旦兼容EVM , 做以太坊朋友的时候 , Solana硬是倔强抬头:“我不要做你朋友!”

Solana由前高通、英特尔以及 Dropbox 工程师于 2017 年末创立 , 于2020年3月上线了自己的主网 , 它将自己定位成“世界上最快的高性能公链” , 交易费十分廉价(0.0001美元) , 只有以太坊的千分之一 。 它在2021 年的涨幅是所有公链中最大的 , TVL 跃居前五 , 一度仅于以太坊和 BSC 位列第三 。 Solana 的暴涨首先是因为以太坊的拥堵给了同行们追赶的机会 。 其次 , Solana 另辟蹊径 , 选择不兼容 EVM , 其扩容策略与以太坊有所不同 , 采取了时间证明(PoH)的共识机制 。 Solana的目标是成为高性能公链:最大的特点是主网采用的PoH(Proof of History , 工作历史证明)机制 , 即允许每个节点生成本地的时间戳 , 无需等待整个区块链网络来同步更新数据及数据状态 , 从而提高了整体效率 。
2017年3名来自印度加密社区的积极参与者联合创立Matic以解决以太坊的扩展问题 。 2021年2月 , Matic Network团队决定扩大他们的项目范围 , 并更名为Polygon 。 Polygon当下使用的以太坊扩容的方案包含两种扩容解决方案 , Plasma链和PoS链 。

Polygon链上可处理65000TPS , 交易费用方面 , Polygon的交易费用约为$0.00004- $0.00012 。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Polygon有着众多的DeFi和NFT项目版图 , 但是从锁仓量来看 , 其中DeFi借贷龙头Aave占比超过一半 , 可见一个头部项目对一个庞大生态的支撑性 , 其余项目质量普遍偏低 。
Fantom由韩国开发者Byung Ik Ahn创立于 2018 年 1 月 , 是一个基于 DAG(有向无环图)的智能合约平台 , 特点是加入的节点越多则网络拓展性和效率越高 。 Fantom发展的里程碑是其在2019年底兼容了以太坊虚拟机EVM , 得益于模块化的配置 , 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将基于以太坊的dApp移植到Fantom的Opera主网上 。

2021年10月伊始 , Fantom各项指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 截止2022年1 月 24 日 , 据 Defi Llama 数据显示 , Fantom 链上总锁仓量达 122亿美元 , 超越 BSC 在公链中排名第三Fantom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生态内 DeFi 协议 0xDAO的快速增长 。 0xDAO 自2022年1月22日 上线主网以来 , TVL 已达39.1 亿美元 , 位列 Fantom 生态内第二名 。
Near在民间的口号一直都是“ETH 2.0” 。 原因在于ETH 2.0的终极扩容方案——分片被Near提前做了出来 。 分片并不是万能的 , 只是在所有扩容方案里 , 对于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牺牲最小 , 同时对性能提升最大的一种最为“均衡”和最具性价比的方案 。

在EVM公链赛道 , 雪崩协议(Avalanche)的表现也十分亮眼 。 相比于其他单链结构 , Avalanche的结构复杂了许多 , 最近的共识3.0 , 是个X、P、C三链结构平台 。 虽然Avalanche目前的生态体量尚无法在新兴公链中傲视群雄 , 但就增长态势来看 , 该生态强势的基本面表现已显现出“领跑赛道”的趋势 。
波卡(Polkadot)主要是解决跨链问题 , 不同的区块链 , 数据信息是不能互通的 。 为了打破这种数据孤立的状态 , 波卡试图打造一种网络协议 , 让所有接入此架构的区块链都能更好地完成互相之间的信息交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