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岁月无情 , 城市发展让众多老街迟暮 , 继而退出历史舞台 。 如果在上海地图上搜索“朱行”这个地名 , 会发现在闵行区和金山区都有一个叫做朱行的地方 , 这两个地方曾经各有一条老街 。 可惜的是 , 闵行的朱行老街因更靠近市区 , 在2017年时被拆除 , 彻底结束了数百年的历史 。 而在金山朱行老街虽依旧存在 , 但也退去了过往的繁华 , 如同被时光遗忘了一般 。
近150年里的兴衰起落
过去的金山 , 每个镇上都有一条商业街;繁华热闹 , 如同地标一般集中了镇上所有的关注 。 朱行老街 , 就是朱行镇的记忆焦点 。 这里位于金山工业区内 , 西面与北面有2个大镇亭林和张堰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朱行老街是朱行镇的商业中心 , 两旁商店林立 , 行人来来往往 。
朱行原名朱家行 , 1875年有朱姓在此设米行 , 渐渐形成集市 。 民国时期镇上商业繁荣 , 有碾米厂、南货店、茶馆、肉庄、典当行等20多家不同类型的铺子 。 新中国成立后 , 镇上商业经历了多轮更新换代、翻建扩大;原来老街从180米延伸到了500米 , 热闹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 。 但是在后来 , 随着镇中心向东扩展 , 老街也跟着渐渐没落 。
年代感十足的另类老街
现在我们说的朱行老街 , 主要指的是金山朱行镇的市中街与市西街等老街区 。 这里并非我们印象中的明清时期江南风格老街 , 而是看似质朴陈旧 , 让人梦回上世纪7、80年代的年代感老街 。 这种老街相比景区里的老街 , 更能唤起人们的乡愁 , 让人觉得万分亲切 。
童年回忆里的那些榨油坊、弹棉花、扯布、买糖、VCD的店铺都已渐渐告别退出 。 只留下了沧桑的古树、斑驳的旧墙门、偶尔背着手走过的老人组成了整体怀旧的基调 。
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
因为年代感鲜明且保存相对完好 , 朱行老街也吸引了多部电影来这里拍摄取景 。 其中最出名的 , 无疑是同是金山人的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与《乘风破浪》先后在朱行老街取景 , 想必朱行老街在韩寒心里也是特殊的存在吧 。
市中街街头的老桥 , 市中街与市西街街口的怀旧商店 , 都出现在了两部电影里 。 电影上映后 , 眼尖的观众认出了朱行老街;多年过去 , 至今仍有游客过来打卡、拍摄同款 。
春光百货是电影《后会无期》里冯绍峰来找袁泉说出“喜欢就会放肆 , 但爱就是克制”的地方 。 现在 , 开业于1983年的春光百货依然营业着;店门总是敞开着 , 佛系的店主也常常不在店内 。 内部出售的都是一些看起来上世纪的物品 , 比如蜂花、百雀羚、放大镜、款式很古老的手表等等 , 非常适合怀旧的人来看看 。 一旁新建的咖啡馆 , 如同和春光百货来自两个时空 。
老街的市井味与烟火气
市西街上还有一家小有名气的“三无饭店” , 即无店招、无菜单、无订座 , 饭店开在了90岁的老宅里 。 由于过去老店主叫“阿文贤” , 客人们就称饭店为“阿文贤饭店” 。 这是一家经营乡间私房菜的三十多年老店 , 每天供应的菜肴跟着当季的时令菜决定 。 或许味道并不会太惊艳 , 但是吃的就是那份家常 , 就如同家里奶奶或者外婆的味道 。 据说 , 韩寒拍摄《后会无期》时 , 不吃剧组盒饭 , 特意来这家“三无饭店”吃面 。
与市西街平行的兴乐街上 , 运气好还能看到市区已绝迹的马路菜场 。 新鲜的蔬菜瓜果 , 鱼虾水产让人觉得朝气蓬勃;摆摊卖菜的都是老人 , 也有不少中老年人骑着老式自行车过来买菜 。 消失已久的叫卖声 , 让人觉得老街烟火气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