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不三不四”来指行为不端的人?

在《易经》中 , 每卦六爻 , 而三、四爻正好居于中间位置 。所以有说人说:易经中的三、四爻意味着主体正道 , 有端正的意味 。于是“不三不四”就有了行为不端的意思 。

为什么用“不三不四”来指行为不端的人?

文章插图
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 , 俗称6爻卦 , 意为事物发展的6个阶段 , 第三爻与第四爻处在6爻的中间位置 , 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 , 不三不四则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 , 有不务正业之意 。
但“不三不四”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全传》第七回中:“这伙人不三不四 , 又不肯近前来 , 莫不要攧洒家 。”后来在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第三回也出现过:“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 , 就想天鹅屁吃!”可见 , “不三不四”早成了贬义词 , 指的就是不正派、不像样子 。
【为什么用“不三不四”来指行为不端的人?】
为什么用“不三不四”来指行为不端的人?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