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
【为什么会有黄老学派一说?】黄帝作为华夏祖先 , 曾开创中国第1个大一统的文明时代 。战国中后期 , 黄帝成了人们所推崇的政治家 , 一时为“学者所公述” 。当时道家积极吸收黄帝思想中的尚法宗旨 , 形成了以道德为核心 , 以老子、黄帝为共同创始人的新道家学派 , 该学派以“黄老之言”为学派指导思想 , 因此时人称之为“黄老学派” 。

文章插图
“黄老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 , 原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 。战国中后期 , 由于长期以来的诸侯纷争 , 各国朝野都希望政治统一、和平安定的局面出现 。黄帝作为华夏祖先 , 曾经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文明时代 。在当时的思潮下 , 黄帝便成了人们所推崇的政治家 , 一时为“学者所公述” 。当时的道家也积极吸收黄帝思想中的尚法宗旨 , 形成了以“道德”为核心 , 以老子、黄帝为共同的创始人的新道家学派 , 该学派以“黄老之言”为学派的指导思想 , 因此时人称之为“黄老学派” 。

文章插图
“黄老学派”的代表作是《老子》 , 核心思想是提倡“于民休息”的“无为政治” 。西汉时期 , 统治者鉴于秦王朝“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以致被迅速推翻的教训 , 将黄老学派的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 并将它运用到政治和法制实践中 , 以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尤其在文、景两帝时期 , 黄老之学盛极一时 。其实 , 黄老之学并非仅仅是黄帝思想与老子思想的简单结合 , 而是兼采了“墨、名之要” , 尤其吸收了儒家、法家的东西 , 为自己所用 , 最终形成了以儒、道、法三者相互渗透的混合学说 。而且 , 从先秦到汉初 , 黄老之学根据政治的变化 , 不断调整自己的主张 。先秦以道、法并提 , 重点在于法而不在于道 。

文章插图
史载 , 一些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如申不害、慎到、韩非等大都“学本黄老” 。到了汉初 , 黄老之学则大量吸收儒家智慧 , 既强调无为的道 , 力求“道胜”而“反于无为” , 又在重视法的作用的同时 , 反复强调礼、德的功用 , 并在德刑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主张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十六经》中 , 就有“春夏为德 , 秋冬为刑 , 先德后刑以齐生”的记载 。西汉初期 , 黄老之学一直是汉王朝的“御用”学术 。到汉武帝时期 ,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之后 , 黄老之学才慢慢衰落 , 为儒学所代替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植物也要睡觉?
- 为什么肥皂气泡是圆的?
- 鸳鸯为什么用来比喻夫妻恋人?
- 为什么称书为图书?
- 为什么荷花能生活在水中?
- 猫咪为什么喜欢踩奶(为什么猫咪会“踩奶”)
- 砂糖桔树为什么长刺
- 新栽的柑橘苗为什么不长
- 种子为什么会发芽?
- 冬天树木为什么冻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