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塔|红河:共有35个A级景区,其中4A级17个,居云南省第一位

魔鬼塔|红河:共有35个A级景区,其中4A级17个,居云南省第一位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 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 , 全州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 , 下辖4市9县 , 2021年末户籍人口469.8万人 。 红河州与越南接壤 , 边境线长848公里 , 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 , 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 经济总量连续6年保持全省第三位 , 2020年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 。

红河历史悠久 , 文化绚丽 。 早在西汉时期开始设郡 , 千百年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边地文化、儒家文化在红河大地交融积淀 , 形成“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 , 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这“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 。 曾留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分校的旧址、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边纵”革命遗址 , 点燃过云南红色革命圣火 。 孕育出了清末全国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世界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清末巨商王炽、抗日名将张冲等杰出人物 。
【魔鬼塔|红河:共有35个A级景区,其中4A级17个,居云南省第一位】周永瑜:
红河风光绮丽 , 民俗多姿 。 红河州旅游资源丰富 , 共有35个A级景区 , 其中4A级17个 , 居云南省第一位 。 民俗民风异彩纷呈 , 是民族文化的“博物馆”“大观园” , 哈尼族“矻扎扎节”、彝族“祭火节”、苗族“采花山” , 傣族“泼水节”等民族节庆多姿多彩 , 红河哈尼生产四季调、多声部民歌、海菜腔、烟盒舞、乐作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哈尼古歌》惊艳意大利米兰世博会 , 海菜腔唱响COP15大会开幕式 , 阿者科村“用双手远离贫困”的故事登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暖场大片《携手 , 为人民》 , 《阿者科计划》作为旅游扶贫案例入选新华社纪录片《中国减贫密码》 。
发源于蒙自的过桥米线闻名于世 , 建水汽锅鸡、烧豆腐等特色小吃扬名国内外 , 源远流长的哈尼长街宴、鲜花宴、豆腐宴、山珍宴、汤锅宴等 , 是极具红河味道的“田园炊烟”代表 。 红河文化的魅力如同一杯甘冽醇厚的美酒 , 需慢行慢品 。
红河生态良好 , 气候宜人 。 “天气常如二三月 , 花枝不断四时春”是红河美景的真实写照 。 红河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 生物多样性丰富 , 北回归线穿境而过 , 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湿地公园和2个国家森林公园 , 平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7% , 负氧离子浓度年均值达3000个/立方厘米 , 是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 。 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 红河州正把优异的自然生态气候环境与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完美融合 ,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 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
近年来 , 红河州推动红河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努力将红河打造成云南旅游新方向 。
一是紧抓新机遇提升新动能 。 红河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 紧抓云南省构建“一环”“两带”“六中心”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的机遇 , 高质量编制了《红河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红河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文旅规划 , 扎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 目前共谋划“35102”项目40个 , 总投资1261亿元 。 通过项目投资带动 , 全州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 旅游产品、旅游业态供给更加丰富 。
当前 , 正加快推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 全面提升旅游通达能力 , 随着红河蒙自机场、元阳哈尼梯田机场、弥蒙铁路等基础设施快速推进 , 红河州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 。
二是聚焦新业态挖掘新潜力 。 红河州把旅游文化业纳入全州“5+6”产业体系“千亿元”重点产业布局 , 将紫陶文旅纳入全州12条产业链 , 实施补链强链工程 。 围绕“文化、健康、教育、体育+旅游” , 推出了“文旅融合、生态康养、研学科考、户外运动、乡村旅游”等一批高品质、生态型、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 。
聚焦云南省“16个10”世界级精品旅游产品目标 , 全力打造建水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弥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积极创建建水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大力提升17个4A级旅游景区品质 , 建成了一批高品质酒店、半山酒店、五星级民宿;同时 , 丰富建水紫陶街、紫陶里、开远南正街、河口异域风情街等品质业态 , 打造蒙自过桥米线、哈尼长街宴、哈尼梯田传统村落、滇南最美乡愁之旅 , 以及石屏、红河、元阳小庭院剧场演艺产品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业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