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金字塔的世界】

作者:黎荔
世界并不是平的 , 我们的城市就像一座金字塔 , 从上层到低层 , 呈现着不同的人 。 金字塔尖的人可能有30多套房 , 20多个身份证 , 10多本护照 , 因为有众多的选择而无所担忧 。 金字塔底的人 , 被微薄的收入困于生活的牢狱之中 , 无从选择 , 穷忙一生 , 也打不穿现实的铜墙铁壁 。 而金字塔中最庞大的一部分——中间部分 , 则处于最尴尬的位置:不知道到底是自己选择生活 , 还是被生活所选择 。 这种生存场景 , 正如郝景芳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所表现的 , 同一个城市 , 昼夜之间有三个世界交替折叠 , 轮流苏醒 。 人们被阶级与出身分隔其间 , 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无穷循环的城市戏剧 。 三个空间所拥有的环境、资源、生活模式完全不一样 。
放眼整个世界体系 , 也是由美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世界、第四世界等不同层级构成的金字塔型结构 。 这是一个压迫式、掠夺式的结构 , 在这个结构中 , 一个国家的富裕或文明 , 主要取决于它在这一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 即建立在对下一层世界或下下一层世界的剥夺的基础上 。 在这个结构中处于底层的国家 , 无论其“走向世界”的愿望多么强烈 , 被“世界”接受的只能是廉价商品 , 只能以“打工者”的身份为全世界 , 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打工 。 而塔尖世界之所以显得“文明” , 则主要来自它们在政治、经济上的强势 , 以及对话语媒介、话语规则和话语权的垄断 。
社会形态是一个金字塔 。 资源肯定是有限的 , 之所以产生差距 , 肯定是资源集中了 。 无论政治资源 , 经济资源 , 过度地向少数人集中 。 权力 , 金钱 , 名望 , 自由度 , 都是一个金字塔的形状 。 连构成整个市场的商品也是呈金字塔结构排列的 , 在最底层的当然是满足功能性的商品 , 例如食品和服装 , 再往上就是百货类 , 而在塔尖的消费品 , 多少都要跟精神和态度挂钩 , 由此也注定了其小众的属性实属必然 。 有些极其个性化的、高不可及、稀奇古怪甚至难以理解的商品 , 本来就不是为了大多数人设计的 , 根本不需要成为流行商品 , 因为只为塔尖之人设计 。 世界从来都不是平的 , 而且现在比过去所有时代更崎岖 , 落差更大 。 因为信息化时代来临 , 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生物地球 , 更是一个数字地球 。 算法驱动的数字地球的逐渐成形 , 使得世界变得更加扁平和浓缩 , 这是一个波动率更大、两极分化更严峻的生存空间 。
在生存体系的金字塔中 , 我们不孤独是因为有一些人跟我们一样;我们会孤独 , 因为有些人跟我们不一样 , 并且彼此隔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