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古城墙墙角挖出“魔壶”,注水孔开在壶底,注水后翻转过来竟滴水不漏


农民在古城墙墙角挖出“魔壶”,注水孔开在壶底,注水后翻转过来竟滴水不漏


文章图片


农民在古城墙墙角挖出“魔壶”,注水孔开在壶底,注水后翻转过来竟滴水不漏


文章图片


农民在古城墙墙角挖出“魔壶”,注水孔开在壶底,注水后翻转过来竟滴水不漏


1982年 , 西北大学教师高立勋回家探亲 , 刚进门就听姐夫晁日兆神秘兮兮地说:“快来看看我捡到的‘魔壶’!”接下来 , 姐夫拿出一件造型奇异的瓷壶 , 演示一番后 , 饶是他见多识广 , 也不由瞠目结舌 。
晁日兆看着目瞪口呆的小舅子 , 哈哈笑道:“咱们的大学老师 , 长见识了吧!”
高立勋连连点头称是 , 随即从满脸得意的姐夫手中接过瓷壶 , 仔细观摩起来 。
这是一件极为精致的瓷壶 , 以凤凰作壶把 , 以狮子之口作壶嘴 , 壶身刻满了牡丹花纹 , 煞是好看 。 但仔细一瞧 , 这件瓷壶又非常怪异 , 它明明有壶盖却不能打开 , 反而在壶底开了一个梅花状的孔洞 。

就在方才 , 高立勋亲眼目睹姐夫从孔洞注入了水 , 水却没有从孔洞或壶嘴流出 。 翻过来后 , 孔洞明明朝下 , 仍滴水不漏!更不可思议的是 , 轻轻倾斜瓷壶 , 水又能正常从壶嘴流出来 。
“难道真的是魔壶?”高立勋捧着瓷壶 , 翻来覆去看了又看 , 实在是搞不懂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但他有预感 , 这个瓷壶 , 可能是一件了不得的文物 。 而后 , 在他的询问下 , 姐夫一五一十向他讲述了他是如何发现这个瓷壶的 。
1968年 , 陕西彬县连续下大雨多日 , 把晁日兆家中院子的地面冲刷得坑坑洼洼 。 天气放晴后 , 晁日兆挑起箩筐 , 来到距家不远的古城墙旁取土 , 结果一铁锹下去 , 居然挖出一件漂亮的瓷壶 。
晁日兆见这件瓷壶做工精细 , 古色古香 , 便将其带回了家中 , 洗净后 , 经过多次尝试 , 他才发现这件瓷壶的奇异之处 。 他曾试图探索其中的奥秘 , 可研究了许久 , 仍一头雾水 , 无奈之下 , 只好将它束之高阁 , 准备等“读书人”小舅子高立勋回来后 , 让小舅子看看 。

这一等 , 就是十四年 。 晁日兆始终惦记着这件事 , 所以小舅子一进门 , 他便将瓷壶拿了出来演示 , 于是就有了文中开头那一幕 。
晁日兆见小舅子捧着瓷壶 , 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 不由笑道:“你喜欢就送给你 , 不过 , 这东西是土里挖出来的 , 可别轻易用它装喝水呀 。 ”
高立勋闻言摇了摇头 , 道:“姐夫 , 这件瓷壶构思精巧 , 看起来像个老物件 , 恐怕是文物 , 我岂能占为己有!”
“文……文物?”晁日兆一听 , 顿时不淡定了:“你赶紧拿去找人看看 , 若真是文物 , 就将他捐献给国家吧!”
高立勋闻言 , 不由向姐夫竖起来大拇指 , 在姐夫家吃过饭后 , 他不顾上和姐姐多说几句话 , 就带着瓷壶前去请教文物专家 。

当文物专家看到这件造型别致、装饰精美的古瓷壶时 , 顿时大喜过望 , 专家断定 , 这件瓷壶很可能是一件罕见的耀州窑文物 。
何谓耀州窑?耀州窑始于唐代 , 盛于北宋 , 因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 , 宋代时属耀州 , 故名“耀州窑” 。 耀州窑是宋代六大窑系 , 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 , 堪称翘楚 。 若此瓷壶是耀州窑 , 那定然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
事不宜迟 , 专家连忙联系了知名的耀州窑专家禚振西女士 , 对这件瓷壶进行进一步鉴定 。 鉴定结果没有让人失望 , 这件瓷壶的确是一件罕见的耀州窑 , 成壶年代大概在五代时期 , 可谓价值连城!
这件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足径8.7厘米 。 通体施以淡青釉色 , 釉色晶莹润泽 。 壶身呈圆形 , 像一个胖乎乎的柿子 , 上面刻有缠枝牡丹 , 线条活泼流畅 , 刀锋犀利;壶把呈半圆形 , 造型是一只翱翔的凤凰 , 体态修长 , 翩若惊鸿;壶嘴是一只张口的母狮狮 , 牙齿清晰可见 , 其腹下还有一头正在吸吮母乳的小狮子 , 憨态可掬 ,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众所周知 , 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是百鸟、百兽、百花之王 , 三者居然同居一壶之上 , 这意味着 , 这件瓷壶极有可能是一件贡品!
但若仅是如此 , 瓷壶撑破天也就是一件珍贵文物 , 真正让专家感兴趣且为之惊叹的是 , 此壶为何“倒注液体 , 翻转不漏”呢?若能揭开这一谜底 , 此壶定然“身价倍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