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国大约有着60多种毒蛇 , 其中最危险的毒蛇 , 就是农村人常说的“土呆子” 。 那么 ,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成为了最危险的毒蛇呢?它们毒液的毒性又如何呢?
土呆子【农村的土呆子,毒液毒性如何?不慎被其咬伤,死亡的可能性大吗?】
土呆子 , 中文学名叫做:长江短尾蝮蛇 , 是一种小体型的毒蛇 , 全长只有380-480毫米 。 全身呈现土灰色 , 有两行深棕色圆斑 , 左右交错或并列 , 圆斑中央色浅 , 外侧常为开放呈马蹄形 , 有的还有一条红棕色脊线 。
它们毒牙为一种管牙 , 如下图所示:
这种牙齿相对于沟牙更加的封闭 , 所以其有着很高的有效注毒率 , 几乎不会存在什么毒液浪费现象的发生 。
分布、习性、及繁殖方式长江短尾蝮蛇 , 几乎在全国都有分布 , 只不过称谓有所不同而已 。 例如在陕西省 , 它们被叫做土蝮蛇;而在江苏省 , 它们则被叫做狗屎塔、狗屎蝮、草上飞、土公蛇 。
它们性情较为懒惰 , 不惧怕人类 。 即使发觉有人在向自己走近 , 也不会像一般蛇类一样 , 迅速地逃离 。 而是会趴在原地一动不动 , 毫不理睬 。
长江短尾蝮蛇春秋两季多集中在坟堆草丛附近活动 , 夏季秋初多分散活动于稻田、耕地、沟渠、路边、村舍、园林等区域 。 主要以鼠类、蜥蜴、蛙、鱼等动物为食 , 有时也会捕食其他蛇类 , 且白天和夜间均有活动 。
它们的繁殖方式也较为特殊 , 为卵胎生 。 即母蛇可以直接产下小蛇 , 而不需要像其他大部分蛇类一样 , 先产蛋 , 然后经过孵化 , 才能繁育后代 。
其一般在8--9月份产仔 , 每次产仔2--20条左右 。 并+且幼蛇一出生 , 体长就可以达到140--170毫米 。
可怕、且有效的捕食手段长江短尾蝮蛇的捕食手段 , 往往采用的都是:“伏击式” 。 它们会埋伏在猎物的必经之路上 , 等待猎物自己送上门来 。 因为体色几乎和环境融为一体 , 攻击速度又极快 , 所以其捕猎基本上都是无往不利 。
它们在每年的6及10月份 , 分别有着一次活动的高峰期 。 这个时候 , 也是它们咬伤人最多的时期 。 因为6及10月份 , 正是春种和秋收的农忙时节 。
忙碌的农民根本无暇顾及脚下 , 因此常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踩到它们 。 虽说长江短尾蝮蛇不会主动地攻击人类 , 但是由于本能 , 它们会对踩到它们的人出于自卫地进行反击 。
并且通常这种反击 , 都是连续性的 。 因此 , 被咬者常常会被长江短尾蝮蛇注入大量的毒液 。 那么 , 它们毒液的危险性如何?又有着怎样的致死率呢?
毒液毒性及咬伤人数长江短尾蝮蛇的毒液 , 是一种混合型蛇毒 。 主要以血循环毒为主 , 并且含有少量的神经毒 。 其排毒量在17--30mg左右 , 皮下毒性LD50大约为0.525mg/kg 。
它们的毒液 , 被称为风火素 。 一旦被其咬伤就会出现流血不止 , 肿胀 。 严重则会引起肾功能衰竭 , 心肌损害等 , 从而使被咬者有着性命之虞 。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 , 全国大约每年有30万人被毒蛇咬伤 。 而这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 , 是被长江短尾蝮蛇咬伤的 。 可见这个土呆子 , 有多么可怕!
但是好在随着抗毒血清的问世 , 它们的致死率并不是很高 。 根据历年数据统计 , 其致死率只有7.65%左右 , 所以其危险性也相对一般 。 通常情况下 , 只要治疗及时 , 都不会有生命危险 。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了 。 整理不易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 不要忘记给个点赞 , 顺便分享出去 。 另外你的家乡有土呆子吗?它又被叫做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
推荐阅读
- 土公蛇是什么蛇?土公蛇毒性大吗?
- 这是野鸡脖子吗?
- 毒刺是最好的保护装备,不仅能够保护自己安全,还能够恐吓威胁着
- 世界上最大的蜘蛛,能猎鸟捕蛇,拥有暗器“暴雨梨花针”
- 用毒蛇的毒毒毒蛇 毒蛇会被毒死吗?快来对答案
- 蛇类那么危险,为什么我们还要保护它们,而且保护的都是毒蛇?
- 世界上十大毒物排行榜
- 蛇类颜色越鲜艳,越危险吗?颜色能作为蛇类危险评判的标准吗?
- 蛇类这么危险,为什么我们还要保护它们,而且保护的都是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