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8年7月 , 黄貂鱼出没于英国泽西岛部分浅水区 , 英国专家发出严重警告 , 黄貂鱼危险 , 切勿在此时下水游泳!
【夺命绝招】
成年黄貂鱼体长在1.5米左右 , 其长长的刺尖端有可怕的倒钩 , 能够注入毒液 。 黄貂鱼的毒液和前几种毒王相比 , 不算是很致命 , 却能给人造成巨大的疼痛感 。 这主要是因为其毒素中所含的神经递质血清胺 , 能够使人体的肌肉发生剧烈的收缩状态 。
但是 , 黄貂鱼的致命并不在毒液 , 而是倒刺!若被其尖锐的尾刺袭击 , 倒刺拔出时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 如果命中的是胸部或腹部 , 即使没有毒液 , 也会因肌肉组织大面积撕裂而致死 。
【中招反应】
伤口处刺痕十分明显 , 并在毒液的作用下伴有剧烈的疼痛以及流血 , 然后 , 带有痉挛感的疼痛会从伤口处波及整个身体 。
【破招法门】
黄貂鱼生性温顺 , 只有在自卫的状态下才会发动攻击 。 由于黄貂鱼喜欢潜伏在沙泥底部 , 潜水人员很容易“被动”打扰到它们 , 因此 , 应避免在黄貂鱼栖息的浅海泥沙区域潜水 。
如果不幸被刺伤 , 应该即刻在靠近伤口处用止血带进行结扎 , 同时反复清洗伤口 , 尽量防止毒液回流 , 及时送医 。
魔毒注射——芋螺人们喜欢收集五颜六色的贝壳 , 什么蚌、蛤、螺等 , 大多数能很轻易得手 。 这些家伙一般一动不动或移动缓慢 , 只要注意不被夹到就行 。 可如果遇到芋螺就要小心了!
芋螺又称鸡心螺 , 全世界有500多种 , 全都是肉食性的 , 而且靠毒液来攻击和防守 。
芋螺伤人事件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 , 至今已发生了近百起 , 因之死亡的有数十人 , 而且多是在采集芋螺的过程中被攻击的 。
【夺命绝招】
芋螺外壳前尖后钝 , 酷似芋头或鸡心 。 尖端伸出一根长长的“鱼叉”形结构 , 那是它的舌齿 。 舌齿末端中空 , 其实充当了毒液管道的作用 , 而毒液管道则连接着可怕的毒囊 。 芋螺就是靠这个管道将芋螺毒素注射进猎物或敌人体内 。 芋螺毒素能够作用于肌肉中的电压门控钠、钙、钾离子通道 。
更可怕的是 , 每种芋螺所含毒素数量达上百种 , 而这个数字乘以芋螺种类数 , 可以得出全世界存在的芋螺毒素种类多达上万种 , 因此 , 应了诡辩论那句话 , 你不可能被同一只芋螺咬伤后因为同一种芋螺毒素而死 。
(小贴士: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地纹芋螺是毒素最为复杂的芋螺 , 其体内毒素成分多达200种)
【中招反应】
被芋螺的针齿刺中以后 , 伤口处会快速产生麻木感 , 随后肌肉出现麻痹症状;待毒液扩散到全身后 , 中毒者会出现痉挛、昏迷、全身肌肉麻痹等症状 , 严重者会长时间昏睡 , 最终心脏衰竭而亡 。
【破招法门】
尽量不要为了爱好而去采集芋螺壳 , 如果在采集过程中不幸被芋螺刺中 , 应立即用温度较高的水冲洗伤口 , 以高温破坏其毒素 , 同时可以缓解疼痛 , 然后立刻送医 。
“毒”门伪装——石头鱼
2015年9月 , 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附近海域上出现了惊奇的一幕 , 一只海蛇和一只石头鱼互相死死咬住 , 最终双双毙命于对方的毒液 。
海蛇我们知道 , 是海毒王里毒性猛烈的家伙 。 而这则旧闻中的石头鱼 , 竟有能力和海蛇同归于尽?
【夺命绝招】
石头鱼学名玫瑰毒鮋 , 是海洋中的超级伪装高手 , 全身无鳞片 , 十分光滑 , 身体厚而圆 , 带有很多瘤形突起 , 主要以土色和橙色为主 , 躲在岩礁或珊瑚礁下 , 十分像一块其貌不扬的石头 。
这种伪装增加了石头鱼的危险性 , 它的背鳍、臀鳍和腹鳍都有毒棘 , 背鳍棘的两侧是毒囊 , 毒囊中所含毒素具有很强的溶血活性 , 致死率非常高 , 绝妙的伪装加上可怕的武装 , 让石头鱼伤人事件发生频率极高 。
【中招反应】
石头鱼的鳍棘异常坚硬 , 刺入人体(最易刺入脚掌)之后会引发剧烈疼痛 , 随后伤口发白 , 继而转为青紫色 , 而且伴有肿灼感 。
【海边出现这些生物,千万别碰!】随着毒液作用的发挥 , 人会产生低血压、水肿、恶心、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
【破招法门】
目前 , 国外已有石头鱼毒素的抗毒血清 , 而国内尚在研制中 , 因此 , 在进行游泳和潜水等活动时 , 一定要看清礁石上是否有石头鱼栖息 。
石头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 , 20℃左右、分布有礁石的水域是它们最喜欢的栖息地 。
推荐阅读
- 天星择日的特点
- “盘点世界上,4个最离谱的”倒霉蛋,无法解释的“好运”
- 人类曾发现“超级地球”,平均温度22度!体积是地球的14倍
- 雄狮躺地打盹,调皮幼崽又啃又挠,瞬间翻脸的雄狮却是这副模样
- 比珠峰大一倍的K2彗星,正在靠近地球!科学家们为何会困惑不已?
- 在74亿公里外的冥王星上,太阳已变成了星星,那里还有白天吗?
- 从类星体“风暴眼”喷出巨大的气流
- 拜登建立“癌症内阁”,要将癌症死亡率降低至少50%
- 为什么不把韦伯望远镜放在地球附近?接近绝对零度的大脑需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