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14层高的建筑 , 名为贝吉奇塔 , 孤零零地矗立在中心地段 , 就是小镇的“全部” 。 没错 , 全部 。 小镇居民的全部生活都在这栋楼上 。
大楼一共有150个房间 , 容纳了小镇上的所有居民 。 剩下的房间 , 则用于设置其他功能性的场所 。 政府机关、餐厅药店、学校、超市、警察局、教堂、监狱......▽小卖部
最牛的是这个小镇里唯一的餐吧 , 是中国人开的 。 毫不夸张地说 , 小到一天的吃喝拉撒睡 , 大到工作学习、服务办事等 , 居民们任何想做的事情 , 都可以在里面轻松实现 。 因此 , 外界也称呼这个小镇为“一个屋檐下的城市” 。 ▽健身房
可以说这栋楼把“麻雀虽小 , 五脏俱全”表现地淋漓尽致 。
▽邮局
而且这里的雪一下就是半年 , 厚厚的积雪让大家也出不了门 , 就只能在大楼里吃喝玩乐了 。 难怪有人说这里是“宅男宅女”的天堂 。
有人看到这里会问了 , 那他们靠什么养活自己呢?
其实大家也都是有工作的 。
当然大部分人的工作地点也是在这栋楼里 , 主要是以出售明信片和纪念品为生 。 还有一些人在这栋楼里的铁路局工作 , 因为附近有一条铁路线会经过这里 。
后来随着惠蒂尔镇的名声越来越大 , 来的人越来越多 , 大家就把大楼里空出来的房间改造成了旅馆 。 这样每年都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
疫情前的巅峰时期 , 每年都会有70万人到这里旅游 。 旺季的时候 , 这里的酒店还要提前几个月预定 , 可见人气之高 。
现在困扰打工人最多的问题应该就是“出勤” 。 尤其是在大城市 , 有人甚至要跨双城工作 。 这个问题在惠蒂尔镇根本不存在 。
因为居民离学校或者公司 , 最长需花费的时间 , 平均在五分钟左右 。 ▽大楼内部走廊
而且更不用担心天气原因会影响上课和工作 , 毕竟学校和大厦由地下隧道相连 , 刮风下雨淋不到 , 车水马龙撞不着 。 唯一的出行高峰期 , 应该就是上班时候 , 电梯每层都要停 。 因为市政府、学校、银行等等都在不同的楼层 。
但这样也会出现一些比较尴尬的情况 , 比如孩子们忘记写作业的时候 , 就不能用“把作业丢在家里”这种借口了 。 当然也没有办法完全做到生活和工作分开 , 因为一个不小心 , 隔壁邻居很可能就是你相爱相杀的老板 。
因为这特殊的生活环境 , 让惠蒂尔镇成为了全美犯罪率最低的地方之一 。 毕竟警察可能就住在你对门 , 你一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 警察可能穿着拖鞋就来敲你的门了 。
另外 , 法律规定 , 在学校152.4m之内不能嗑药 , 可整栋楼 , 就没一个地方离学校超过152.4m......据说 , 这几年唯一一次“大型犯罪” , 是熊把门口的垃圾桶砸烂了 。 所以这里的警察更多时候充当的是“酒店安保”的角色 。
而且在这里找对象 , 那才是知根知底呢!毕竟大家可能从穿开裆裤的时候 , 就在一起玩了 。 惠蒂尔镇的每户人家必备的装备 , 不是手机和电脑 , 而是望远镜 。
它最大的用处就是如果自家老头子没接电话 , 手机群里问一问 , 望远镜拿出来瞅一瞅 , 基本无所遁形 。
前面提到了这里唯一的餐吧是一位中国人开的 。 大家都称呼他为沈先生 。
1998年 , 他来到惠蒂尔镇旅游 , 然后就直接爱上了这里 。 他说这里就是他心中的“桃花源” , 然后就在这里生活了 。 和妻子在这里待了二十多年后 , 儿子也搬到了这里 , 一家人在这里生活的快乐逍遥 。
刚开始远离城市的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 , 也有一些不适宜 , 但时间久了就爱上了这里 。 没有内卷 , 整天闲散自在 , 仿佛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
其实外界最初对于惠蒂尔镇有很大的“警戒心” 。 因为很多人会觉得如此封闭的环境 , 这里的人是不是天生性格孤僻 , 内心阴郁 , 或者是他们根本不屑与人交流...然而事实是 , 惠蒂尔小镇的居民 , 很亲切 。 他们彼此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 互相帮助 , 互相照应 。 对于外来的新人 , 因为不熟悉 , 所以最初大家都不会太热情 , 但都很真诚有礼貌 。 你有什么问题 , 他们都会耐心给你解答的 。
虽然在这里生活的很舒适 , 但部分惠蒂尔镇的居民已经考虑搬离这里 。 因为前面说了 , 这里被雪山包围 , 而阿拉斯加几乎所有的冰川 , 都被报告过去十年出现了消融的迹象 。 当地的冰川和山体是连在一起的 , 如果冰川消融 , 地质结构就会不稳定 , 对于惠蒂尔镇而言 , 结果是可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