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经常用比喻来讨论灵魂 , 而亚里士多德就冷静很多 , 柏拉图的灵魂中的道德冲突意义非常明显 ,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灵魂 , 更像执行某种功能的机器 ,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 , 由此被后世称为功能主义的解释路径 。
正是因为亚里士多德不再把人的灵魂当作斗争的场所 , 他也就放弃了在灵魂中找一个部分来调和斗争的做法 , 可是柏拉图却用激情来调和、中介理智和欲念 。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的非道德性等特点 , 也产生了诸多与柏拉图、奥尔弗斯教不同而与阿那克萨戈拉相似之处 。
首先 , 亚里士多德对形式的看法 , 接近于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 , 形式并非能够独立于质料单独存在 , 因此形式总是与质料结合着的 。
那么 , 人这种实体的形式 , 自然也总是与肉体结合的 , 这就意味着灵魂是有朽的 。 灵魂同肉体一同生灭 , 但是观念会在代代人当中传递 。 灵魂也不会轮回 , 单个的、独特的这一个灵魂总会死亡 。 更不会出现灵魂净化而飞升为神的情况 。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 在灵魂理论当中的唯物主义的表现 。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影响了他的实践哲学 。 既然亚里士多德不再像柏拉图那样 , 以道德斗争的眼光看待人的灵魂 , 而是采取功能的角度理解灵魂 , 那么人的现世生活就是值得过的 , 亚里士多德专门发展出了 , 人如何获得德性和幸福的伦理学 。
人的灵魂三个部分 , 各自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实践领域 , 它们可以做到和谐共存来完成人的修养和幸福 。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看到 , 亚里士多德如何具体地吸收了他之前的哲学家的思想 , 又如何批判了柏拉图和奥尔弗斯教的灵魂不朽、灵魂轮回等唯心论的观点 。 在细节上他受益于他的老师柏拉图良多 , 但在总体思想框架这个层面 , 他又接受了阿那克萨戈拉的二元框架 。
推荐阅读
- 南极天空变成粉红色,怪异霞光取代“极夜”, 为什么会这样?
- 科学家拜师铁甲虫,汽车压不死,能扛3.9万倍自重压力
- 有没有可能,外星文明是低级文明,人类才是宇宙高级文明?
- 未来有可能进行人头移植吗?
- 人体内发现“僵尸基因”?人死后数小时非常活跃,试图将主人复活!
- 西湖大学智能可视化实验室负责人成生辉:畅想元宇宙,打个响指就能去南极北极
- 精液中的物质可以抗衰老,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 科学界发布惊人理论:宇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真是活的?
- Nature:为什么大脑皮层中有这么多抑制性(和兴奋性)神经元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