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希区柯克电影悬疑机制的内在动力( 二 )



在叙事作品的一个片段里“电话铃响了” , 那么可能接电话 , 也可能不接 , 故事据此必然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 因此悬念获得了生存空间 , “可能性”成为悬念叙事的动力之源 。
二、 偶然是可能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偶然是影视创作的双刃剑 , 是可能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 我们对主角无法克服困难时“天降神兵”那样的偶然诟病颇多 , 但偶然在希区柯克的手中却使用得干脆利落 , 极大地刺激剧情发展 , 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偶然开启故事 , 而不是解决困难 。

希区柯克用主人公所处的艰难情境吸引观众的全部注意力 , 让他们为剧中人提心吊胆 , 于是观众根本无法发现或者说没心思去寻找故事的逻辑漏洞 。
(一)意外相遇导致致命的后果
希区柯克常以极大地巧合出发去组织情节 , 巧合提供给他所需要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 “对希区柯克的世界而言 , 意外相遇是本质性的 。 ”日常生活被一场意外相遇抛入灾难中 。

《三十九级台阶》讲述加拿大人汉纳意外卷入扑朔迷离的间谍战 , 他经历追踪和刺杀 , 怀着恐惧和疑惑寻找真相 , 洗清自己的冤屈 。
【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希区柯克电影悬疑机制的内在动力】《怒海孤舟》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 , 某客运船被德国潜水艇击中沉入大海 , 不同背景的5男3女登上同一艘救生船逃命 , 由此展开对战争与人性的探讨 。 《怪尸案》中威尔斯船长以为自己在打猎射击时误杀了哈利 , 为了掩盖杀人罪行 , 由此开始了反反复复的埋尸与挖尸 。

《西北偏北》中桑希尔外出和朋友聚餐却被两个陌生男子挟持上车 , 这是纯粹偶然的事件 , 逃跑无果 , 无奈开始百口莫辩的离奇旅程 。
《狂凶记》中主人公理查德被当成领带连环杀手 , 他孤军奋战 , 设法逃脱警方的追捕 , 寻找真凶以证清白 。 从英国电影时期的新人导演到英国电影之伟大希望 , 再到黄金年代好莱坞名导演 , 一场意外的相遇怎样导致致命的后果都是一个基本的希区柯克式问题 。

《群鸟》女主角米兰妮到访海边小镇波德加湾 , 被一只海鸥啄伤 , 谁也没有料到 , 这次事件是鸟群大规模攻击人类的序幕 , 如何逃离这个恐怖的地方成为小镇居民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 观众和小镇居民处于相同的认知水平 , 在鸟群铺天盖地袭来造成的恐怖氛围中根本没法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 , 小镇居民们的生命安全才是他们最关注的事情 。
《伸冤记》同样如此 , 主人公克里斯托夫为了给妻子治牙病去银行贷款 , 银行女职员觉得他是之前抢劫银行的劫匪 , 克里斯托夫在家门口被警察抓走 , 多宗抢劫案的受害者进行现场辨认 , 几乎都认定他就是那个罪犯 , 于是老实无辜的克里斯托夫稀里糊涂地被关进监狱 , 本就困窘的家庭遭受致命打击 。

事件起因是银行员工把“相似”(像那个抢劫犯)误读为“相同”(是那个抢劫犯) 。 克里斯托夫去贷款是个意外 , 长得像那个犯人更是巧合 , 更何况世界上相像的人并不少 , 银行职员的推断显然不够充分 , 以一个这样的理由开启故事未免显得冒失 , 观众会接受这种偶然吗?
事实上观众来不及想这个问题 , 克里斯托夫连家门口都没踏进就被逮捕 , 变故发生得太快 , 好似一颗“鱼雷”突然掉进平静的池塘 , 主人公如池里的鱼儿那般茫然无措 , 观众也被震在原地 , 随之而来的是极度愤慨 , 为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担忧 , 当务之急是洗清冤屈 , 至于为何会如此偶然反而是次要的了 。

这些紧急甚至致命的突发事件让观众“与主人公及其生死攸关的奋斗形成全面的情感联系” , 观众一心关注人物境遇而忽略了导演和编剧的伎俩 , 由“偶然”开启剧情所引起的逻辑问题悄悄隐去 , 不动声色地逃脱了观众的法眼 。 随着人物被命运推向陌生与未知 , 悬念丛生 。
偶然事件“将循规蹈矩的公民投入噩梦 , 正是偶然和意外揭露了主体深陷其中的结构” , 表面上的偶然揭示了某种潜在的必然性 , 意外和未知是人生的常态 , 希区柯克用一部部影片试图展现人物深陷其中的彷徨与不安 。
(二)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火车

火车是希区柯克电影中常见的交通工具 , 在《贵妇失踪记》、《辣手摧花》、《火车怪客》、《西北偏北》等影片中都充当了重要的剧情发展场所 。
作为流动性极大的交通工具 , 火车是偶然和交换的地点 , 提供一种半开放半封闭的叙事空间 , 包含着剧情发展的无限可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