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不说南京玄奘寺了,还是看看秦岭里的玄奘大师埋骨之地的山水吧( 二 )




汽车基本开到这里就停下了 , 这里有个比较大的停车场 。 要说的是一般小车都能够开到这里 , 不过砂石路行驶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 , 在个别地方 , 如神仙泉那里 , 坡急弯陡 , 不建议新手驾驶 , 有些地方也容易磕到地盘 。
从峪口到这里也就不到七八公里的样子 。

摩崖石刻群往前一二十米 , 有一个摩崖石刻群的标识 , 如果河道水小 , 过了河道就看到巨石上刻的文字 , 拳头大小 , 这些文字漫漶不清 , 我看有“熙宁”字样 , 应该是北宋时候的 , 另外刻石上有“寒泉”字样 , 说明这里是“寒泉遗址” 。
如果河道里是水比较大 , 就要在前面的路绕一大圈 , 可以问旁边的养蜂人 。


敬德塔石刻群前面几步 , 右手就是著名的敬德塔 。

有一种说法: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 , 黄巢起义军占据长安 , 兴教寺被毁 , 寺僧将玄奘遗骸护至终南山紫阁寺的五重塔奉养 。 北宋初年 , 金陵(南京)的天禧寺住持可政在紫阁寺残塔中发现了法师头骨 。 他把玄奘的头骨带到了金陵天禧寺供奉 , 并在安葬玄奘大师头骨的石函上刻写道:“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灵骨 , 早因黄巢发塔 , 今长干演化大师可政 , 于长安传得 , 于此葬之 。 ”
这个寺庙 , 就是这几天报道所说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的南京玄奘寺 。 1942年2月 , 日本军人高森隆介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旁建神社时 , 无意中挖掘到地宫 , 并从中找到一只装有顶骨的锦盒 , 上面的文字证明那就是玄奘的顶骨 。 中国、印度、日本和中国台湾供奉的玄奘顶骨都出自这里 。
这是对玄奘大师的冒犯 , 我认同玄奘大师的遗骸还在这里 , 这也不是我个人情感 , 很多专家都是如此观点 , 多年前 , 陕西省考古、历史、文物、宗教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一次学术辨析讨论 , 曾得出“玄奘遗骨至今仍存兴教寺中”的结论 。
从旁边小路走个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上到敬德塔旁边 , 这是宋代重新修建的 , 全国文保单位 。

站在塔边 , 望紫阁风光 , 甚是壮观 。
幽深的山谷前行百米 , 峪口忽然收紧 , 就是羊肠小道了 。 从这里通往苍龙砭瀑布和饮马池 。


进入狭窄的谷道 , 景色迥乎外面 , 碧水白石 , 素湍绿潭 , 天地一下子就幽静起来 , 小路或在西或东 , 或平或陡 , 刚才太阳下的暑气全消 , 心里冒出来两个字——通幽 。
我最爱怜的是谷道里的溪水 , 透明如碧玉 。


此等好水 , 我实在是忍不住的 , 不能先濯足洗脸 , 一定要汲泉烹茶 , 此等山泉 , 不用来泡茶真是可以了呀 。
一碗入口 , 果然凉风习习 。 紫阁峪的泉水多 , 这河道里的水也不错 , 此水当为上品 。

苍龙砭瀑布接着前行一公里 , 就到苍龙砭瀑布 。 苍龙砭得名是因为一棵酷似一条龙的古槐 , 盘绕于石砭上 , 形如苍龙锁砭 。 苍龙砭旁边有一瀑布形如龙须飞泻而下 , 瀑布上有一如饮水的池子 , 相传是传说敬德的神马从天而降 , 经过此处时在此饮水 。


故事就是一说 , 但是这里的水确实喜人 , 前面忍住没有濯足 , 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 , 脱下鞋子 , 把脚放入清澈的水中 , 不过数秒 , 却又急忙拔脚而出——这水也太冰凉了 。
从敬德塔上来 , 不两公里的路程 , 这里却阴风阵阵 , 都是因为这河道里的水散发着寒气 , 这里太凉爽了 。


未开发的景点从这里再往上一两个时辰 , 还有第二道瀑布 , 不过就太远了 , 我们没有前行 。 紫阁峪还有冬天冒出白气 , 夏天吹出冷气的黑风洞;深不见底的天井;山体崩溃形成的天然空心的灯盏窝;张良和赤松子对弈避暑的无量洞 。 这些地方如果没有人带领着 , 就不能贸然前往 。
从这里上到峰顶 , 可到云际寺万花山 , 那就更不是一般游人所能到达之处了 。
小小一个紫阁峪 , 历史遗迹不少 , 可玩的景点也不少 , 想当年玄奘大师的埋骨之地 , 风水自是极佳 , 远不是其他地方所能比拟的 。
可惜现在处于半开放状态 , 峪口经常封闭 , 如果要前往 , 一定要注意当地政策 。
作者:云水终南
【玄奘大师|不说南京玄奘寺了,还是看看秦岭里的玄奘大师埋骨之地的山水吧】信步荒野 , 访路探幽 , 乡俗俚语 , 负暄问道 。 走向山林乡野 , 探索身边美景 , 感受民情风俗 。 欢迎关注 , 欢迎转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