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一些生物的老化规律和人类差异很大 可以达到非常缓慢的状态甚至零衰老


科学家发现一些生物的老化规律和人类差异很大 可以达到非常缓慢的状态甚至零衰老



所有的生物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 。 但是科学家发现 , 一些生物的老化规律和人类差异很大 , 可以达到非常缓慢的状态 , 甚至在很多年里都不会老化 。

近期两份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探讨的都是这个话题 , 他们发现像乌龟、鳄鱼 , 以及某些青蛙等不少动物身体老化的速度都比人类慢 , 有的甚至可以接近停止老化的状态 。
研究者之一美国东北伊利诺伊大学(North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的生物学家贝丝·莱因克(Beth Reinke)说:“要说它们完全不会老化这听上去有点夸张 , 但(这里说的是)它们过了生育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的概率并没有什么变化 。 ”
莱因克与来自世界各地多达114位科学家 , 搜集了77种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数据进行分析 。 研究者称这是至今为止在这个课题上所进行的最大范围的一项研究 。
合作研究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野生动物种群生态学副教授大卫·米勒(David Miller)说 , 不少证据显示一些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老化的速度很慢、寿命很长 , 但是我们从未就这个课题、对大量物种进行过这样的研究 。 “如果我们能了解这背后的原因 , 也许对人类的老化过程有新的见解 。 ”
同日发表的另一份研究 , 分析了世界各地生活在动物园、水族馆里多达52个品种的龟 , 发现75%的龟老化过程极其缓慢 , 80%老化的速度都比现代人类慢 。
这份研究的作者之一、完成这份研究的时候就职于南丹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生物学家丽塔·达席尔瓦(Rita da Silva)说:“与普遍认知的老化理论不同的是 , 我们发现很多品种的龟老化过程非常缓慢 , 甚至能够完全抑制老化 。 这说明老化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的规律 。 ”
要说明的是 , 这份研究所指的“老化”特指生物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概率的增加 。 人们所见到的所有生物体的死亡无非这几种情况:事故、疾病或衰老至死 。 中国人把最后一种称为“寿终正寝” , 或“无疾而终” 。
事故和疾病是另外的话题 , 这份研究专门针对的是最后一种情形进行研究 , 发现很多物种老死的规律仍然和人类有着很大的差别 。
【科学家发现一些生物的老化规律和人类差异很大 可以达到非常缓慢的状态甚至零衰老】米勒说:“零衰老的意思是 , 如果一个生物在10岁那年死去的概率是1% , 在百岁那年死亡的概率仍然是1% 。 以人类的数据进行对比 , 美国成年女性在10岁那年死亡的概率大约是2500分之一 , 80岁那年大约是24分之一 。 一个具有零衰老的生物体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它们死亡的概率并不会增加 。 ”
为什么这些动物身体的机制具有这样的特点?这两份研究分别排除了以前一些理论猜测的可能性 , 但对一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支持 。
以前有一种猜测认为 , 冷血动物老化速度慢 。 上面提到的第一份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能支持这种猜测 。 那份研究发现很多冷血动物与差不多身材的温血动物相比 , 其老化速度有的快 , 有的慢 , 寿命的长短也是如此 。
另一种猜测说 , 身体代谢的速度慢老化速度也慢 。 米勒说:“我们也没有发现支持这种理论的证据 。 这种说法只在乌龟的身上成立 。 看来乌龟是冷血动物中比较独特的一类 。 ”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 , 老化过程是生物体达到性成熟后 , 既要维持身体细胞修复功能 , 又要提供能量繁殖后代这两大开支之间实现平衡的一种自我损耗的表现 。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物体有两种情况 , 一种是达到性成熟后就停止了生长 , 之后会经历机体各方面功能的损耗 , 也就是老化的过程 。 人类和很多哺乳动物都是这种类型 。
另一种类型的生物体则在一生中不断生长 , 即使达到性成熟后机体仍然处于生长的状态 。 乌龟和一些爬行动物则是这种类型 。
按照这种理论的说法 , 像乌龟这类性成熟后身体仍然能不断生长的生物 , 就有可能一直调动身体的能量修复身体细胞的损耗 , 从而减缓老化的过程 。
第一份研究并不能排除、也不足以证实这种猜测;第二份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种说法 。 第二份研究还发现生物在动物园或水族馆的乌龟老化过程更慢、寿命更长 。 研究者认为 , 这是因为生活在野外的乌龟需要消耗一些能量保护自己 , 而生活条件更优越的乌龟节省了这部分能量 , 从而能够更好地修复细胞的损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