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引言
古人对天文星体的探究从未停止 , 从统治集团出现以后 , 就出现了专门研究天文星体的人 。 这些人将天文记录了下来 , 并且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 会做出不同的解读 。 那么古代的天文星体就有哪些呢?古人又是怎样看待这些星体的呢?在现在天文学当中又有哪些价值呢?
【古代天文星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古人对月亮的探索月亮一直是古人探索的对象 , 很早就出现了关于月亮的探索和记载 , 例如在《诗经》当中就有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 , 像“彼月而食”等关于月亮的描述数不胜数 , 这一句则记载了公元前776年的一次月食 , 当时的人们不仅将其记录了下来 , 而且还详细描述了月蚀出现的所有现象 。 这一次的月蚀记录非常有历史价值 , 不仅是我国 , 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记录 。
在我国古代 , “血月”跟迷信相关的 , 古人认为“血月”出现 , 定会出现不祥之兆 。 我国最早的关于“血月”的记载是《南齐书》 , 该书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血月” , 在这次“血月”的三天之后发生了谋反战乱 。 在这次战乱之后 , 古人认为“血月”的出现 , 是提醒人们谋反的发生 。 由于时间距离短 , 所以古人就将“血月”与不祥之兆联系了起来 。 根据后人考察 , 所谓的“血月”其实就是月蚀 , 也就是日全食 。 根据后世科学家的正名 , 月蚀是一种自然现象 , 跟迷信毫无关系 。 不过古人之所以将月蚀和不祥之兆联系起来 , 根本原因是历史局限性 。
二、古人对太阳和星星的探索太阳是古人一抬头就能看到的景象 , 所以古人探索太阳的时间是非常早的 。 世界上最早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 , 出现自《淮南子》 , 将太阳黑子描述成“三足乌” 。 古人之所以将太阳黑子描述成“三足乌” , 是因为两者颜色形状是相似的 。 另外 , “三足乌”的行为与太阳黑子的变化是相似的 。 古人观察太阳的方式是比较科学的 , 利用了小孔成像原理 , 也有人将太阳印于水中 。 就这样 , 在各方方法的实验之下 , 古人不仅获得了太阳活动人的部分知识 , 也收获了科技上的进步 。
除了体型大的月亮和太阳之外 , 古人对天上的繁星也很感兴趣 。 在我国古代 , 关于流行最早的记载 , 则出现自春秋时期 , 记载了流行划过天空的景象 。 到了宋朝 , 关于超新星是非常多的 。 其中有一次记载则非常有名 , 在至和元年 , 天上突然出现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 , 两年之后这颗星的光亮才逐渐消失 。 在这两年间 , 宋人一直进行观察和记载 , 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史料 。
结语古人对天文星体的探索是非常有价值的 , 例如宋朝关于超新星的研究 , 受到了美国天文学家的重视 , 并且得到了验证 。 我国古人对天文星体的研究是比较早的 , 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 这有利于树立国人研究天文的信心 , 同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