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航天迷们欢呼雀跃
中国空间站又名天宫 , 是中国独立自主建造运营的载人空间站 , 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 整体呈T字构型 。 其中天和核心舱于2021年4月29日发射升空 , 迄今为止已接待三批中国航天员;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 , 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而梦天实验舱计划将于今年10月发射升空 。
“在一个阳光明媚、温暖的早晨 , 成群结队的中国航天迷们聚集在中国南部海南岛火箭发射区附近的海滩上 。 其他人则挤在海滨酒店的屋顶上 。 ”《纽约时报》24日的报道称 , 26岁的航天迷张静怡(音译)和约30人在酒店屋顶上架起相机 。 她4个月前预订了酒店 , 这是她第19次“追逐火箭” 。 “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 ”她说 。
《环球时报》记者24日在发射现场看到 , 尽管8月的海南文昌中午的室外气温达到34摄氏度 , 但是依旧难抵各地民众前来观看发射的热情 。 发射场附近的海滩被认为是观赏发射的最佳地点 , 许多民众和摄影爱好者甚至凌晨两三点就来到这里 , 抢占最佳观赏点 。 通往航天发射场的道路一度还因为前来看发射的民众太多而出现堵车 。
与民众的热情成正比的则是火箭发射的壮观程度 。 14时22分 , 长征五号B火箭准时点火升空 , 托举着重达23吨的问天实验舱直入苍穹 。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 , 现场许多民众挥舞着国旗为之欢呼呐喊 , 发出赞叹声 。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
虽然前来观看发射的民众很多 , 但海南当地的防疫毫不放松 。 对于外地来海南观看发射的民众 , 出机场后需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 而在文昌市内出入旅馆、饭店等公共场所都需要提供海南健康码 。
值得一提的是 , 许多民众是带着孩子前来观看发射的 。 因为正值暑假期间 , 许多机构也以儿童夏令营的方式组织青少年前来观看发射活动 。 一位夏令营活动组织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 中国空间站“太空课堂”等活动在许多青少年心中种下了“航天梦” , 而到现场看发射无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走近航天、亲近航天的机会 。 许多孩子通过观看火箭发射 , 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以及祖国的强大 , “这无疑是最好的爱国教育” , 该组织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
美国“太空”新闻网24日称 , “问天”的字面意思是“对天提问” , 这是中国计划建成的空间站三个模块中的第二个 。 中国航天员之后不久将在问天实验舱举办科学讲座直播 。
三位航天员“搓手期待大房子到来”
地上的人鼓掌祝贺 , “天上”的人也在“搓手”等待——24日同样在观看问天升空的还有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三位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 。 他们专注又兴奋地观看问天实验舱直播的照片感染了不少网友 。 据了解 , 与天和核心舱相比 , 问天实验舱更重、更大 , 配置了与核心舱一样的航天员生活设施 , 将来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接受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 。 因此 , 24日不少网友开玩笑说 , 三名航天员正在“期待大房子的到来” 。
法新社等西方媒体24日第一时间报道了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的消息 。 报道称 ,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一步 。 对已在天宫中的中国航天员来说 , 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是一个挑战 , 因为它需要连续的、高精度的操作 。 报道引述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的话称:“这是中国第一次将如此庞大的飞行器对接在一起 , 这是一个微妙的操作 。 2022年稍晚 , 中国还会发射一个新的实验舱 。 最终 , 中国空间站的能力会大大增强 , 有足够空间和动力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 。 ”
推荐阅读
- 被死神遗忘,孤独地流浪几百年,150岁才能交尾,心脏12秒跳一次
- 太科幻了,问天舱带领基建狂魔走向太空,或彻底改变游戏规则!见证人类历史上空间站建设最快的时候到了
- 故意抹黑?问天升空!外媒质疑:火箭会不受控,残骸可能砸到人
- 蝙蝠到底是怎么进化来的?它与老鼠究竟是什么关系?
- “熊瞎子”真的看不见吗?如果遇到它,这2件事千万不要做
- 宙斯为什么吃掉第一个老婆?
- 幸福感来源于良好的预期
- 太平洋发现似毛笔生物,体长2米,又有触角乱动,是海笔新品种?
- 中国空间站的9个“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