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重点( 五 )


加工路线:下料→锻造→正火(增加珠光体数量)→机加工→渗碳(提高硬度)→遇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磨齿→组织从表至里(M+碳化物+残余奥氏体A`)→M+A`→M
渗氮:在一定温度下 , 一般是在Ac1以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 渗氮温度低 , 不需要淬火处理 , 故渗氮零件的变形极小
工艺路线:下料→锻造→退火(降低硬度)→粗加工→调质(调整工件心部组织)→精加工→去应力退火(消除精加工的残余应力)→粗磨→渗氮→精磨或研磨
氮化特点:氮化件表面硬度高 , 耐磨性高、疲劳强度高 , 由于表面存在压应力、工件变形小 , 因氮化温度低 , 氮化后不需要热处理、耐蚀性好 , 因表层形成氮化物 , 化学性质稳定
碳氮共渗(氰化):同时渗入碳氮 , 并以渗氮为主的化学工艺 目的:高结构钢 , 零件的表面强度 , 耐磨性及疲劳强度 , 提高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的红硬性 工艺:高温、中温、低温
思考题:指出下列钢件正火的主要目的及正火后的组织?
20#钢齿轮  改善切削性能 P+S
45#钢小轴 作最终热处理代替调质 P+S
【材料工程基础-重点】T12钢锉刀 消除网状碳化物及球化退火作准备 S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