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阴冷潮湿?直到专家挖开地板,才发现其中秘密( 二 )



清朝入关后 , 各代皇帝一直将万历作为反派教材教育子孙 。
最富盛名的康熙皇帝 , 更是将万历称为“宅男天子” , 还在养心殿找到了万历私藏的“200万金” 。
不知这是事实还是康熙为了教育儿孙而编造的故事 , 但有一点肯定康熙对万历甚至是其居所养心殿都持鄙夷之态度 。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 , 在自己离世后 , 子孙后代不仅没有“记住”他的教诲 , 反而将居所也从乾清宫搬到了养心殿 。

清帝的“多功能办公厅”康熙去世后不久 , 雍正便“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搬离乾清宫 , 将寝居地点挪到了养心殿 。
众多野史、民间传说认为 , 雍正不在乾清宫居住是因为自己“得位不正” , 害怕住在乾清宫里会受到父亲康熙的“英灵”责骂才搬到了养心殿 。
但事实上 , 纵观雍正十几年的执政生涯 , “务实”、“求真”是其最鲜明的特点 , 又岂会如传说中的那般不堪 。
雍正之所以要将寝宫搬到养心殿 , 全然是为了工作需要 。

众所周知 , 清朝的皇帝喜欢在乾清门“御门听政” , 而自乾清宫到乾清门的距离不算近 。
但养心殿不同 , 除了距离乾清门的距离更近 , 其内部结构也是雍正所看重的地方 。
养心殿的平面结构图呈“工”字形 , 分为前殿与后殿两部分 , 中间只有一条走廊连接 。
作为日常工作的前殿 , 正殿面作为处理日常事务 , 东暖阁则作为平常小憩的地方 , 西暖阁作为召见军机大臣等朝中重臣的“秘密谈话间” 。
而后殿 , 则成为了生活起居的休息寝宫 。 因为雍正的勤政近乎“搏命”一般 , 所以这座从“家”到“办公室”不过分分钟距离的养心殿简直是雍正心中的“最佳居所” 。
此后直到封建制度终结 , 清朝的所有皇帝都将养心殿作为了自己的寝宫、办公场所以及读书之地 。 这里 , 可以说是真正见证了这个“天朝上国”的兴衰荣辱 。

福泽半个多世纪的真正盛世之改革政令 , 从养心殿一项一项确立并发出通向全国;被西方列强任意凌辱、强迫的众多不平等条约 , 也从这间行政、起居和一的宫殿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允准 。
可是 , 为什么8位皇帝 , 将近200年的时间里 , 都没有异样感觉 , 而等到故宫博物院开放之后 , 今人却从里面感到了异常阴冷?

揭秘养心殿的阴冷之谜自从养心殿被开放参观以后 , 到访的游客总会一踏进红漆的殿门便迎面感到一种阴寒之冷直入皮肤 。
即便是在盛夏之际 , 外面无论多么干燥炎热 , 只要在养心殿里待得久了 , 就会感到浑身阴冷潮湿 , 很不舒服 。
面对游客的反应 , 故宫的工作人员只以为是空调开得过大 , 为了不让殿内的木质建筑因此脱水严重而采取定期补湿导致的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工作人员发现原因并不在此 。

这则消息传出后 , 一些崇尚迷信的人开始浮想翩翩 。 因为 , 曾经有两位清朝皇帝正是在养心殿暴病而亡 。
这一说法当然荒谬至极 , 生老病死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 , 而作为皇帝寝宫的养心殿 , 皇帝在此生病、去世又怎会稀奇 。
可虽然鬼神怪力之说不可信 , 但养心殿内常年阴冷潮湿之感却是不争的事实 。
值得一提的是 , 最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为了防止养心殿内的木质建筑被空调吹得干燥开裂 , 还会定期补充湿 。
但后来发现里面的木质建筑因为潮湿而略有损害后 , 便停止了补湿 。
可即便如此 , 养心殿内的阴冷潮湿之感仍旧没有消失 。 就连负责故宫文物修缮的专家 , 也给不出专业的解释 , 直到故宫“百年大修”的来临 。

在本世纪初 , 为了完整地保存好故宫古建筑 , 党和国家便制定了一个大工程——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工程 。
因为这是自封建时代结束以来 , 修缮时间最长、规模最宏大的一次整体修缮 , 因此也将该工程称为故宫的“百年大修” 。
根据整体规划大纲 , 从2003年开始 , 一直到2020年 , 故宫古建筑修缮工程共分为三期进行 。
而作为故宫博物院重要组成部分的养心殿 , 自然也成为了故宫修缮的重中之重 。
为了能够将养心殿修缮一新 , 将此前开放参观而露出的问题一一解决 , 于201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研究型保护项目”并做“闭门” 。
但直到“闭门”将近3年后 , 养心殿才正式开启了修缮工作 。
许多人不解其缘由 , 甚至纷纷猜测是不是养心殿内的“某些东西”已然无法掌控 , 才会提前进行“闭门处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