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对自然神论:斯宾诺莎否定神迹的存在将宗教改为道德神学,休谟的怀疑主义将理性主义神学改为道德神学( 二 )



因为 , 人类无法经验到上帝的存在 , 无法经验到上帝是第一因 , 也无法通过多次证明得出上帝创世的习惯性联想 。 所以 , 上帝作为第一因的命题是不成立的 。
神迹也是休谟宗教批判的内容 。 由于自然法则是可以被经验确立的 , 可以被经验证实的 , 而神迹违反自然法则 , 所以 , 神迹不能被经验证实 , 也是一种欺骗 。
休谟认为上帝作为“第一因” , 但人类无法证实 , 这是因为人们有“自然信念”的缘故 。 由于自然信念不会被经验证实 , 它来自于人对待世界的一种本能的态度 , 所以理性和信仰需要划清界限 , 理性的作用仅限于经验的知识世界 , 上帝的理性人类理性无法通达 。 宗教存在的根据不能通过理性和神迹推演而出 。

利文斯顿指出:“休谟与一切现代信仰主义者一致的地方 , 就在于他们相信 , 理性既无力确证也无力驳倒宗教的信念 。 这是休谟在神学著作中 , 具有现代性和持久重要性的一个原因 。 ”
这样 , 休谟的怀疑主义指出了上帝“第一因”的不可证性 , 基督教中神迹的虚假性 , 也解构了自然神论的理性主义神学 , 将理性主义神学改造成为道德神学 。
怀疑主义休谟对理性的怀疑在于划定认识的界限 , 理性不应该僭越信仰 , 也不足以作为宗教存在的根据 。 怀疑主义挑战了上帝作为“理性神”的权威 , 这为康德“道德神”的理论建构奠定了思想基础 。

此时 , 浪漫主义的先驱卢梭也对理性产生了怀疑 。 浪漫主义的怀疑不同于休谟的怀疑主义 。 浪漫主义明确地否定理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 认为理性不能够满足情感和信仰的需求 , 信仰应该存在于道德情感的领域 。 浪漫主义同怀疑主义一道 , 共同为康德的道德神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