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灭绝”30年,洞穴内发现罕见甲壳类动物,消失了为何还会出现


已“灭绝”30年,洞穴内发现罕见甲壳类动物,消失了为何还会出现


文章图片

【已“灭绝”30年,洞穴内发现罕见甲壳类动物,消失了为何还会出现】
已“灭绝”30年,洞穴内发现罕见甲壳类动物,消失了为何还会出现


文章图片


已“灭绝”30年,洞穴内发现罕见甲壳类动物,消失了为何还会出现


文章图片


已“灭绝”30年,洞穴内发现罕见甲壳类动物,消失了为何还会出现


在本月有一个坏消息 , 那就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灭绝了 。 这是中国长江特有的物种 , 它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 , 经历了很多物种灭绝的过程 , 在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 , 长江白鲟存活了下来 , 现在的结果是活了1.5亿年的长江白鲟消失了 。 虽然长江白鲟已经被宣布灭绝 , 但我们还是希望在未来可以再次看到它们的身影 , 因为有很多物种在被认为“灭绝”很多年以后还是有可能再次出现的 , 这样的情况 , 我们之前也看到不少 。

已“灭绝”的甲壳类动物再次现身
在阿拉巴马州北部亨茨维尔市一个名为Shelta的洞穴中 , 研究人员在里面发现了一种罕见的淡水螯虾 。 这是一种外形看起来有点像小龙虾的淡水甲壳类动物 , 此前被认为已经灭绝了30年 。 已经被认为灭绝了这么多年的动物为什么会再次出现呢?难道是地球在轮回吗?

这一项研究发布在《SubterraneanBiology》杂志上 , 阿拉巴马大学系统成员UAH的生物科学助理教授Niemiller博士表示 , 这一种淡水甲壳类动物只有几英寸长 , 有一对称为螯的小钳子 , 早在上世纪60年代 , 一些洞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有这种淡水甲壳类动物的存在 , 但是一直到1997年才被正式描述 。 在上世纪70年代 , 这个洞穴的水生生态系统崩溃了 , 越来越少淡水螯虾被发现 , 在1963年到1975年期间只有115个个体被确认 , 再后来就只有3个个体被证实存在 。 由于洞穴内的生态系统崩溃 , 水生生物数量急剧下降 , 所以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螯虾现在可能已经灭绝了 。

现在研究人员再次在洞穴内发现发现这一种淡水甲壳类动物 , 这并不是说地球的生物在轮回 , 也不是什么怪事 。 因为在在洞穴内有很多生物 , 有一些生物数量确实是极为稀少、极为罕见了 , 这让我们在没有发现它们的情况下 , 误以为它们消失了 。 但是后来随着我们不断搜索 , 可能会再次发现这些数量稀少的野生动物 , 也有可能是因为洞穴内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 , 这些淡水甲壳类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多 , 再次被我们发现的机会就大大提高了 。

消失多年的生物不断重现
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消失多年的物种再次出现了 , 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是很少见 。 在太平洋很多岛屿上都有一种名为巴拉旺角鸮的鸟类 , 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 , 但是在加里曼丹岛的这一种鸟类却已经消失了很多年 。 不过 , 在消失了120年以后 , 巴拉旺角鸮再次出现在加里曼丹岛上 , 只是再次被发现的巴拉旺角鸮只有1只 , 所以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 需要加以保护 , 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再次消失了 。

在很多地区都存在白喉秧鸡 , 但是在地亚达伯拉岛礁的白喉秧鸡却很特别 , 它们的飞行能力已经退化 , 也就是不会飞行 。 后来这座岛礁被海水吞没 , 这些不会飞的白喉秧鸡也随之消失了 。 随后海水褪去 , 被淹没的岛礁再次裸露出来 。 时隔13.6万年 , 白喉秧鸡再次出现在这座岛礁 , 而这些白喉秧鸡是从其他的地方飞来的 , 由于地亚达伯拉岛礁的条件非常好、食物充足 , 从其他地方飞来的白喉秧鸡飞行能力快速退化 , 变成了不会飞的白喉秧鸡 。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新出现的白喉秧鸡和13.6万年前的白喉秧鸡 , 结果发现它们本质上就是一样的 。

对于地亚达伯拉岛礁白喉秧鸡的情况 ,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重复进化” , 也就是说 , 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时候 , 某些物种有可能会再次重新演化出来 。 由于这座地亚达伯拉岛礁在淹没前后的环境条件都差不多 , 食物非常充足 , 新出现的白喉秧鸡飞行能力就会逐渐退化 , 最后慢慢地变成了和13.6万年前的白喉秧鸡那样 。

总结:很多时候 , 我们看到某些已经消失多年的物种再次出现 , 可能会认为这是地球生物在轮回 , 但实际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 , 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2种 。 第一种就是这些动物本身就还没灭绝 , 只是它们的数量非常少了 , 被我们人类发现的可能性非常低 , 所以我们可能会认为它们已经灭绝、消失 , 但是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 , 某些已经被认为灭绝的物种数量越来越多 , 我们再次发现它们的机会越来越大 。 第二种可能性就是像地亚达伯拉岛礁的白喉秧鸡那样重复进化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