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脑的思想实验
当前 , 上传大脑的未来从技术上看来是安全的 , 但这样的技术还需要经过思想检验——问题依然存在 。
第一个问题是 , 机器真的可以有意识吗?这是智能技术发展至今 , 人们仍然难以回应的问题 。 对于这一问题 , 心灵计算理论(Computational Theory ofMind CTOM)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 心灵计算理论认为 , 物质实体对意识来说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物质实体以哪种方式被组织起来 , 而能够产生意识的组织方式是(恰当类型的)信息处理或运算 。
但这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其一 , 我们要给出“智能”在行为上的定义 , 即定义机器要做什么;其二 , 与“智能”相对应 , 我们要给出“意识”的定义 , 即定义作为一部机器 , 它有怎样的感受 。 在这样的基础上 , 再加上各种额外的输人和输出设备 , 机器就能够以极高的一致性模拟我们的大脑 , 直到在基本粒子的层级上与原来的人类大脑没有什么区别 。
然而 , 现阶段 , 科学家对意识的产生的研究 , 对记忆塑造的方法以及不同脑皮质分区合作的机理尚没有定论 。 以记忆存储为例 , 记忆的物理形式究竟是什么?是神经网络的结构状态 , 还是分子网络的组学状态 , 这本身就需要界定 。
而要实现记忆的存储甚至转移 , 首先需要了解记忆的编码形式并能进行读取 。 目前已经知道一些基因与记忆的形成有关 , 甚至被当做是否有记忆形成过程发生的依据 , 如c-Fos、zif268等 , 但是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本身并不能达到作为记忆编码形式来对待的要求 。
第二个问题是 , 在上传了大脑后 , 上传的大脑还是我们本身吗?大脑上传 , 就代表着成功复制出另一个大脑 。 这意味着 , 上传的大脑可能是另一个完全独立的大脑 , 上传之后 , 那个云端的大脑就会和个人本身毫无关系 。 原本这个在肉体中的大脑 , 不但不能知道云端中的大脑有何感受 , 甚至完全无法知道它是否存在 , 更何况 , 原本肉体中的大脑还会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死去 。 显然 , 这种上传方式 , 会因为原本的肉体大脑和后来的云端大脑之间不存在“连续性” , 而让人感到不安全且不确定性 。
对于此 , 一个假设是 , 一开始的时候 , 我们只取代大脑一千亿个神经元中的“一个”神经元 , 那么由于硅芯片的功能可以完全取代并执行任何一个神经元的功能 , 因此 , 我们可以合理推论这个人所有已知功能和相关行为都不会出现变化 。 此时 , 在人的意识是大脑功能运作后的产物的基础上 , 由于在神经元被硅芯片取代后的大脑功能不会改变 , 我们的意识状态应该也不会有所改变 。
并且 , 如果持续取代更多的神经元 , 直觉上来说 , 意识应该不会在置换到某个神经元时突然消失 , 因为我们目前的脑科学中并不认为脑中有某一个特定的神经细胞就是意识的所在位置 , 因此应该不会有“当某个特定脑细胞消失或死亡时就会导致意识消失”的现象发生 。
此外 , 由于每个硅芯片的生理功能都和被取代的神经元功能相同 , 因此 , 由于神经细胞被取代后的大脑功能不变 , 意识也应该会继续存在 。
如果每一个人脑都通过此方法上传 , 最后再把所有的“硅脑”联结在一起 , 或者是把每个硅脑分别连接到预先设定好的网络之中 , 那么原本肉体中的大脑就可以在云端的世界中存在 。
上传大脑的未来
那么 , 在满足了一系列的条件后 , 当人类选择上传自己的大脑时 , 人类将迎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首先 , 从技术角度来看 , 上传后的大脑必然是一串有限的、由0和1组成的字符串 。 因此 , 只要能够上传成功 , 拷贝这一字符串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 这意味着 , 人类能根据自己的意愿 , 复制自己的大脑备份存档 , 然后存放于现实世界中的需要的地方 。 也就是说 , 不论一个人因何种原因死亡 , 他总能通过一份存档重新开始生活 。 这种技术几乎能够保证 , 只要人类尚未灭绝 , 个体就不会死亡 。
《智能解放:上传后的机械心智的未来》一书中 , 罗素·布莱克福德(Russell Blackford)就列举了上传大脑技术可能吸引人的特点:
“这一技术可能会赋予我们诸多优势 , 如更丰富的经历、大幅提高的思考速度等 , 而且会让我们有机会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和感知能力 。 而最明显的是 , 这种技术或许能够让我们超脱于肉体存在:与血肉之躯相比 , 或许电脑硬件更耐用 。 在未来 , 或许我们能够无限地从一台计算机转移到另一台计算机上 , 这就意味着 , 我们可以以不朽的形式存在 。 ”
推荐阅读
- 詹姆斯·韦布望远镜打破了自己的纪录
- 欧洲新织女星火箭发射成功,一箭七星,行星引力拖曳实验很有新意
- 狂暴起飞推力达459吨,极轨运力2.2吨!世界最强固体运载火箭诞生
- 银河倾泻下来
- 织女星也有行星?答案是可能的,并且是有史以来第二热的行星
- 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6光年,每年七夕,搭建鹊桥需要多少只喜鹊?
- 牛郎织女相隔多远?天文学家:以光速飞行,一辈子也只能见几次面
- 织女星 夏季三角星,蓝白色织女星的传说与科学,并非日本的织姬!
- 卫星 欧洲织女星火箭拼车发射,运载空客公司等客户的5颗小卫星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