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冒险捡400多公斤陨石,一克一万也不愿意卖,杨可欣后来如何( 三 )



收获了第一颗陨石之后 , 杨可欣也正式成为了一名专业的陨石猎人 。
在之后的5年期间里 , 杨可欣也是一直奔赴在猎陨的路途上 , 她常常在市区与戈壁沙漠之间往返 , 5年共行进了约13万公里 。
不仅如此 , 她还曾先后124次出入罗布泊无人地带 , 去过众多荒无人烟的陨石散落之处进行探索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在这五年之中 , 她也共收获600多颗陨石 , 总重量高达400公斤 。
猎陨途中遭遇险境然而 , 为了获取这些陨石 , 杨可欣付出的代价却是非同小可 。 她多次遇难 , 历经艰辛 , 甚至还有几次都是与死神失之交臂 。
2016年的一天 , 杨可欣与一位石友一同驱车前往荒无人烟的若羌地区 。

当时为了增加找到陨石的几率 , 二人便选择了最危险的方案:分开朝两个方向各自前行 。 而这也就意味着 , 一旦他们二人其中一个遇到了险境 , 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
在若羌那个人迹罕见的地方 , 杨可欣徒步走了几十公里也没有找到任何的陨石 , 不仅如此 , 由于没有信号 , 杨可欣还迷失了方向 。
眼看着天色已晚 , 杨可欣却还没有找到回去的方向 , 并且身上带的干粮也早已经吃完 , 更为恐怖的是 , 这里夜间还可能会有饿狼、毒蛇等各种猛兽出没 。
天越来越黑 , 杨可欣也越来越害怕 , 但是这里没有任何信号 , 她根本无法求救 , 一切迹象都表明着杨可欣很可能会葬身此地 。 而走投无路的她 , 只能把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同伴的身上 。
万幸的是 , 后来同伴发现她一直没有归来 , 便开车前来寻找她 。 当看到车子灯光的那一刻 , 又饿又怕的杨可欣泪水夺眶而出 , 拼命地朝着同伴呼救 , 在同伴的帮助下 , 她才得以活着走出若羌 。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经历 , 才使得杨可欣把这些陨石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 。 因为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 她为了这个爱好曾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 ,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 , 才更加坚定了杨可欣心中不愿意把这些陨石天价卖出的想法 。
陨石女孩如今的现状杨可欣的事迹一经报道后 , 便引发了众多人的不解 。 许多人表示 , 既然这些陨石是她用生命换来的 , 那就更应该把这些东西换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 。
如今陨石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 不正应该借机大赚一笔吗?要不然自己这么多年出生入死图的又是什么呢?
对于大家的这种疑惑 , 杨可欣也做出了正面的回答:“我可以像其他的‘陨石猎人’那样 , 把收藏的陨石卖掉赚一大笔钱 , 这足以使我后半生衣食无忧 , 但那不是我想要的 。 ”

“对于我来说 , 陨石不仅仅是具有收藏价值 , 更宝贵的是它的科研价值 , 因此 , 每得到一块陨石之后 , 我都会把它先提供给科研机构做研究 , 为我国的深空探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
从杨可欣的这番话语中 , 我们便可以看出 , 她寻找陨石并不是像其他陨石猎人那样 , 怀揣着发财的心态 , 想要一夜暴富 。 而是出于心底的热爱 , 热爱到不愿意拿自己的爱好做财富的交换 。
2017年 , 杨可欣先前所在的单位撤销了哈密办事处 , 而她也因此离开新疆 , 带着自己多年来所寻得的“星辰”回到了家乡 。 回到贵州后 , 杨可欣再次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把自己数年来收藏的陨石 , 全部免费拿出来做展览 。

用杨可欣的话来说:“陨石不仅有经济价值 , 更有科研价值 , 而后者的价值显然更高 。 ”
于是 , 杨可欣便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 , 为家乡创办了西南地区首个陨石文化科普馆——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 , 并自己担任馆长 。
杨可欣的陨石科普馆对外免费开放 , 里面展示了大大小小近300多块陨石标本 , 其中大部分是杨可欣的私藏 , 同时也有一部分来自于热心石友的捐赠 。 期间为了方便人们更好地了解陨石文化 , 杨可欣还专门聘请了数名讲解员在馆内讲述陨石文化 , 讲述每一颗陨石背后的故事 。

而这其中 , 最小的陨石 , 便是杨可欣首次发现的那枚 , 只有20克;而最大的一颗 , 是杨可欣在新疆土崖陨石散落带寻得的 , 重达16公斤 。
如今的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 , 也已经运营了5年之久 , 这些来自天上的星星也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参观 。 不仅如此 , 在这5年里 , 杨可欣还曾主办了上百次校园陨石科普活动 , 为贵州的孩子们近距离了解星辰提供了条件 。
后来 , 在谈到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时 , 杨可欣也只是微笑着说道:“我会继续努力 , 如果有能力的话 , 我想将陨石科普馆做得更大 , 我不是想着怎么靠陨石赚钱 , 我就想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陨石文化 , 为家乡星空科普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