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真的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吗?有没有例外?
城市的地理位置
距今7000万年前,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

文章插图
之所以这里能够形成城市,和当地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从这里流过离不开关系 。我们知道淡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在河流周围会诞生各种城市与文明 。最典型的就是四大文明古国中,都有一条大河 。
比如:中国的长江与黄河;古印度的恒河;古埃及的尼罗河;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

文章插图
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当地能够生产的能量也决定了城市的所在地 。具体而言就是一些重要的城市周围,要有适宜耕种的土地 。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城市周围,甚至还要求周围有能够抵御外族入侵的天险 。
除此之外,海拔与气候也决定了当地是否能够发展为城市 。在气候适宜的地方,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类越容易聚集形成城市;反之气候条件恶劣的地方,人口越少,越难形成城市 。
水文、耕地、海拔高度以及当地气候等地理条件因素,决定了哪些地方能够发展成为城市,而城市的交通便利程度,又决定了哪些城市能够发展成为大城市 。
城市之间的通勤在城市中买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那就是“交通是否便利”,同样的距离,在交通便利的情况下,通勤时间可能只需要10分钟,但在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通勤时间可能需要30分钟,甚至更久 。

文章插图
不仅是人们出行考虑通勤成本,就连城市之间也会考虑连接另外一个城市的时间成本 。
在我国古代时期,我们的经济大多属于小农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从食物到衣服大多是自己生产,偶尔会和周围农民交换一些生活物资,但这种生产方式有一个弊端,无法将经济利益最大化 。
比如:A城市气候特点适合种植小麦,B城市气候特点适合种蔬菜 。如果这两个城市交通不便,那么A城市只能既种小麦又要种蔬菜,反过来B城市也一样,这样导致两个城市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优势 。但如果这两个城市交通方便,那么A、B城市之间就可以生产适宜的农作物,然后再交换,这样一来尽管有交通成本,但总体算下来依然比较划算 。
最典型的就是大豆的生产,我国气候、土壤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大豆,但是美国的土壤气候以及管理方式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大豆,这使得即使我们大量进口大豆,而进口大豆的价格依然比国内生产大豆价格的要便宜,所以我国更倾向于进口大豆,而不是自己生产大豆 。

文章插图
学过高中地理的都知道,物资的运输方式主要有三种:漕运、空运以及陆运,其中漕运运输量大,且价格便宜;陆运运输量次之,价格也中等,而空运最贵,运输量也最低 。所以一般大规模运输物资时,会更倾向于选择漕运 。因此我国东部港口城市发展较早、经济较为发达;除此之外,依托大江大河的城市也更容易发展起来 。

文章插图
除了农业之外,产业链也依托于城市的交通便利程度 。
我国制造业非常发达,而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集群,比如:A城市生产一件衣服,那么B城市可能会生产面料,C城市会做扣子,D城市可能会生产缝纫机等 。曾经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地球上没有一个人完整知道如何制造一支铅笔,原因就是制作铅笔的木材、斧子、石墨、石蜡、油漆等技术分别来自不同的工厂,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交通便利的重要性 。
正是因为现如今的社会早已不是小国寡民,而是需要城市之间的相互协作,因此交通越是便利的城市,经济越发达;交通越闭塞,经济越难起飞 。

文章插图
总结
城市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比如:海拔的高低,气候温度以及交通是否便利 。
而现如今,城市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便利的交通,所以在一些重要的港口、码头城市等,越能够发展成为大城市 。
其他网友观点地理位置当然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了,这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聚集群居的高端形态,它最初的诞生,就是地理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果 。
一、从城市的起源来看
最初的人类虽然拥有发达的大脑,也能只制造与使用工具,但相比凶猛的野兽,人类的身体却过于孱弱,不占优势 。因此,为了捕猎和自身安全,人类学会了合作,并且群居 。
这就是人类最初的聚集地,也是城市的雏形 。这些聚集地或靠近水源易于捕鱼,或土地肥沃易于种植,或地势险要利于防守 。

文章插图
等到人类文明继续发展,取得对其他猛兽的绝对优势后,人类物质生活有了改善,开始利用多余的物品与其他人交换所需品,于是在那些相对富饶的地区,承担商贸交易功能的城市诞生了 。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相互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提升,在交通要道的交汇处,一些承担交通枢纽功能的城市诞生了 。
随着人类社会组织的完善,国家出现了,统治者把统治机构建在一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利于统御国土的地方,于是承担政治功能的城市(首都、省会以及其他政府驻地)诞生了 。

文章插图
(明代九边是典型的承担军事功能的城市)
随着国家数量越来越多,国家之间逐渐有了进攻和防御的需求,于是在一些靠近边境的险要之地,承担军事功能的城市诞生了 。
商贸、政治、交通、军事,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四种城市类型,而地理位置,则是决定一座城市属于哪种类型的先天性条件 。
二、从目前情况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今天,城市承担的功能也逐渐综合化、复杂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
但地理位置,依旧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郑州 。

文章插图
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很多人都觉得郑州的崛起离不开铁路,但却忽略了,为什么当初的京汉铁路恰好从郑州经过,而不是当时的省会开封,或者知名古都洛阳,归根结底,正是因为郑州的地理位置,不仅居于天下之中,更居于洛阳、开封两大古都中间,同时能够容纳京汉、陇海两条交通大动脉通过 。
而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崛起,也离不开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 。
另外,城市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经济腹地的大小,而经济腹地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

文章插图
比如上海,有富饶的江浙地区作为腹地,才能够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 。
而西安由于地处西北,关中平原作为腹地体量太小,导致哪怕在最为巅峰的隋唐时期,西安也不以经济见长,隋唐以后更是失去了都城身份,至今经济方面都没有太亮眼的表现 。
三、国家政策和资源的投向也取决于地理位置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深圳和雄安新区的崛起,更依赖于国家政策而非地理位置 。
大量政策和资源支持,确实能凭空造出一座繁华之城,但问题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投到这个地方能有什么收获?
国家的政策和资源,肯定不会随随便便就找个地方投下去,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这个道理 。
而收获到什么,收获多少,实质上都取决于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之所以选择深圳为经济特区,并投入大量的政策和资源,不正是因为深圳紧挨着香港这个地理优势吗?

文章插图
而国家之所以选择雄安新区,也是因为它与北京、天津的距离差不多,三座城市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同时挨着白洋淀,不缺乏水资源,还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新区未来的发展 。
【结论】任何时候,地理位置都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座城市的各种优势,包括交通、腹地、区位、政策等,归根结底,都是它的地理位置弱带来的 。最后,我是@全城探秘,一家之言,欢迎拍砖哟!
其他网友观点【地理位置,真的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吗?有没有例外?】地理位置不重要,行政级别才重要 。当今中国,行政话语权决定了获取资源的能力,有行政话语权,荒漠也能变都市,没有话语权的地阶城市,只能默默地滑落 。
推荐阅读
- 中国有五大代表性中心城市,具体是哪五个城市呢?
- 华北很多水库、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真的与路面硬化有关吗?
- 多吃蔬菜到底有什么好处
- 多吃石榴有什么好处呢
- 多吃香蕉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 西瓜的茎腐病是不是离枯病
- 男人喜欢和真爱的区别有哪些?
- “江南四大名城”指哪四座城市?为什么会是这四座城市?
- 小苏打的十种妙用是什么?
- 蒜头发芽还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