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学界证实月球真有广寒宫,部分区域始终保持17摄氏度,无法解释】

月亮和人类科学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
作为唯一一个能够在地球上观察到的“自然卫星” , 月球在人类文明中象征的意味要远远超过其他的宇宙天体 。
除了“近”这一个客观原因以外 ,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潮汐引力作用也经常表现在各种自然气候上 , 以这个条件为基础衍生了许多古典的“科学理论” 。
所以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 , 人们正是通过月亮来构思“宇宙图景” 。
中国历史上关于月球最有名的一个典故就是“嫦娥奔月” 。
中科院也特意将我们的月球探测器和着陆器命名为“嫦娥系列” , 我们的探月工程也是以这个文化脉络为基础开展科研项目的 。
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都听过 , 作为“最早登陆月球的人” , 嫦娥的形象代表了古人对宇宙的渴望 。
只不过受制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 , 前人想不到月球其实就是从地球中“诞生”的 。
除了“奔月”这个典故 , 还有一个事物也承载了很多科学、人文的元素 ,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广寒宫” 。
作为“嫦娥仙子”居住的地方 , 广寒宫被看作人类在月球上最宏伟的“建造” 。
由于从地球上观察 , 地月之间384401km的距离使得人类可以用肉眼清晰的看到月球表面的“陨石坑洞” , 所以古人深信这些陨石撞击的深坑就是“广寒宫” 。
直到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
自此科学家们才逐渐看清楚“宇宙天体的真实面目” , 月球上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亭台楼宇 , 有的只是月球15亿年来斑驳岁月的印记 。
不过就在7月24号 , 一条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天文物理实验室的科学简讯 , 引起了科学界极大的兴趣 。
据相关科研负责人的介绍 , 他们通过“红外观测仪”对月球温度数据进行了长达5年的汇总收集 。
然后神奇的发现在月球表面的部分区域 , 地层温度居然一直在17摄氏度徘徊(这基本也是人类可以“宜居”的标准温度了) 。
要知道月球和地球不同 , 它本身没有大气层的保护 , 即便是太阳直射的温度降低为17摄氏度 , 也不可能在宇宙空间中长期保持“恒温”状态 。
这就让科学家感到非常费解 。
适宜的温度是生物甚至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
地球上经历的多次“物种灭绝”大多都是地球温度气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这还是在大气层“保温”的条件下 , 更不要说地外天体直接暴露在-273.15度的宇宙中 。
那么月球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加州大学物理实验室的论文中说明 , 他们主要勘测了月亮上231个陨石洞穴和12个坍塌的熔岩管道 。
由于这样的结构距离月球表面还有一定距离 , 或许可以锁住部分温度防止它们流失 。
这一科学发现引起了很多科学迷们的关注 。
毕竟原始社会人类为了躲避自然灾害和其他生物威胁 , 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洞穴或者围栏 。
如今我们在月球上发现了类似的岩石构造 , 是不是意味着将来可以把这些地方作为月球基地的根基呢?
这个想法无疑是让人类感到非常兴奋的 。
中科院此前也公布了要在未来35年内打造月球基地的计划 , 或许正可以借助这一次的发现加快计划的步伐 。
由于这些陨石坑一直保持恒温 , 又是在月球上面 , 所以中国科学界形象的把这些地方称之为“广寒宫” , 我们口耳相传了近千年的“神话故事” , 如今终于借助科学的力量让它成为了现实 , 希望“广寒宫”能够在未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 让“嫦娥奔月”的故事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成为中国科研的“新神话” 。
推荐阅读
- 迄今为止,人类已知最可怕的理论是什么?
- 青海发现大量15万年前的“铁管”,贯穿整个岩壁,究竟是谁的杰作?
- 唯一被陨石砸中的人,虽只受了皮外伤,但后续的麻烦却没停过
- 光影行星盖亚摄影包上手:机能风、大容量、多功能
- 地球内部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科学家挖到1万米就停止了?
-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如何同时检测丝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 企鹅在北极可以生存吗?曾经有人尝试放养了69只,他成功了吗?
- 外星人隐居在地球?神秘女人自称来自金星,年龄已经253岁
- 好消息!科学家发现木星上的水含量相当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