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任务繁重庞大,这些关键问题亟需解决!


核酸检测任务繁重庞大,这些关键问题亟需解决!


目前 ,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仍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核心要义 , 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 。 眼下 , 全国疫情防控态势虽整体趋稳 , 但在重点场所(火车站、机场、医院等)以及贸易口岸城市、重点异国返乡城市和边境地区城镇等疫情输入风险较高的地区 , 依然需要依照自身现实情况 , 制定专门的防疫政策和核酸查验规定 。 动态清零的关键在于快速和精准 , 在最小的范围和最短的时间内对人群进行核酸筛查 。
同时 , 6月28日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下文简称防控方案第九版) , 坚持科学精准防控 , 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措施 , 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 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核酸检测是实现“动态清零”方针的关键技术手段 , 作为承担核酸检测重任的检验人员 , 面对数量庞大的检测任务 , 有几个关键问题亟需解决 。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 在最短的时间出结果?
防控方案第九版总体要求中提出 , 需要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四早” , 越早发现新冠感染者 , 越能及时扑灭新冠疫情 。 对于新冠核酸检测来说 , 目前出报告时间通常在12h左右 , 发热门诊患者出报告时间快一些 , 但也需要4-6h , 若能进一步缩短新冠核酸检测时间 , 将能更早一步发现新冠病毒感染 。
导致核酸检测结果出具慢的因素有多方面 , 最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
1.样本转运时间较长 。 一般新冠样本采集与新冠核酸检测分别在两个地方进行 , 在采集点采集完一批样本后才统一转运至实验室检测 , 而这一批样本进入实验室后 , 后续新采集的零散样本则需要等到凑够新一批样本后才能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 由于“等待” , 导致样本转运的整体时间较长 。
2.样本检测时间较长 。 样本进入实验室后 , 大多数采用手工加样、仪器提取、手工PCR体系构建、PCR仪扩增及分析 , 整套流程较长 , 加上样本手工操作偏多 , 以及操作步骤在二区及三区转换 , 进一步增加了报告时长 。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 , 要想提高核酸检测结果出具速度 , 关键在于减少样本转运时间以及缩短检测时间 。
具体来说 , 可以通过采用单人份检测系统来减少采样的时长 , 以增加样本转运频率 , 缩短样本转运时间;可以通过采用加样、提取、扩增及分析一体的自动话设备 , 减少样本繁琐的操作步骤 , 缩短检测时间 。 两者结合 , 最终缩短TAT时间 , 在最短时间内出具核酸检测报告 。
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核酸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 , 因此保障新冠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首要原则 , 不能出现漏检、误检 。 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 提高检测试剂灵敏度是重中之重 。 特别是随着“20混1”检测方案的广泛使用 , 对检测试剂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防控方案第九版指出 , 大规模人群筛查时 , 一旦出现阳性结果 , 应对阳性标本采用另外一到两种更为灵敏的核酸检测试剂对原始标本进行复核检测 , 复核阳性方可报出 。 因此 , 选择一款高灵敏度的试剂盒非常重要 。
如何减少手工操作 , 减轻劳动强度?
随着“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推进 , 庞大的核酸检测样本量 , 对检验人员的体力、意志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 按照常规的实时荧光PCR的检测步骤 , 共有配备核酸检测试剂、样本信息录入、样本加样、核酸提取及纯化、PCR反应体系构建、PCR扩增及结果分析等6个大步骤 。
目前样本信息录入、样本加样、PCR反应体系构建仍采用的是人工操作 , 劳动强度过高 。 在防控方案第九版中提到了样本加样、核酸提取及扩增检测为一体的自动化设备 , 该类设备的引入可以减少手工操作的步骤 , 减轻劳动强度 。
安图生物全自动核酸提纯及实时荧光PCR分析系统创新性地实现了单个样本随来随检 , 以及提取、扩增完全自动化、一体化 , 能有效守护“动态清零”成果 , 具体特点如下:
1、全自动:样本加样、核酸提取、扩增及分析一体化检测 , 减少劳动强度;
2、随到随测 , 急诊功能:能实现单个样本随到随测 , 减少样本周转时间;
3、检测时间短:标准RT-PCR模式下 , 仅100min便能出具新冠核酸检测结果 , 减少检测时长;

推荐阅读